“太心疼了”

“她把自己'不完美'的一面展示给公众”

用尽全力,但再也无法发出“动听”的声音。

长达 10 分钟的痉挛,失去身体的控制,无法呼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天席琳 · 迪翁的最新纪录片《我是席琳 · 迪翁》上线。

100 分钟的时间对于观众来说很快,但对于席琳来说,是一段和病魔对抗的漫长历程,除了用韧性对抗病痛,也当生命与至爱之事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她如何自处和走过这一段,并且面对以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片段都很动容,而这也是她第一次,如此真实地袒露自己的脆弱,在镜头下允许那些破碎的,负面的情绪发声。

“我的声音是我的引路人,我永远跟着它走。”

1.

公开发病时情景

长达 10 分钟的痉挛

早在纪录片正式发布之前,上周放出的席琳在 NBC 王牌节目《今日秀》的采访中,就已经可以一窥席琳在得病后的那些“至暗时刻”。

在采访中席琳说道,病情让她不得不使用鼻音去唱歌,而这样会让她恐慌,并且加重痉挛,也造成舞台现场的不确定 —— 而这种症状,从 2008 年的演出时就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纪录片里的影像则更为真实,在一次录音过后,席琳陷入了痉挛中,与死亡面对面:“最后 20 分钟真的让人心碎”。

据导演泰勒回忆,这次发病历程是“被意外记录”的。

“这是她四年来第一次成功完成两天的录音,她录了 10 分钟,感觉很好,歌声听起来很动听 —— 然而事情很快就恶化了。”

在录制完两首歌后,席琳 · 迪翁突然陷入了长久的痉挛中,镜头下的她,连呼吸声都无法被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安静的镜头下,一切显得残忍而真实,影像在此刻胜过文字。

而在病势缓和之后,席琳又回到了那个大家最熟悉的,乐观而坚强的状态。

她走出病房,在黑暗中哼起那首《Who I Am》,虽是轻吟,但有万钧之力。

四五个小时的斗争,变成了纪录片里举重若轻的这几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纪录片的最后,定格在席琳的一句,“我不会停下来的”,那个来自加拿大小镇的女孩,一如既往将音乐视为她生命本身。

2.

患病长达 17 年

正能量天后的另一面

可能因为这几年,大家看时装周,八卦新闻,综艺上的席琳比较多,总是会在天后的大剌剌和爱搞笑的天性中,忘了她是一个活得辛苦,也很要强的人。

《我是席琳 · 迪翁》的导演泰勒回忆,在纪录片开拍之后,她才知道虽然席琳这几年才确诊僵人渐冻症,但实际上,这种病已经伴随她 17 年。

席琳说,一直隐瞒病情的原因,是她有时觉得自己必须像“英雄”那样,尽管身和心在病痛之下早已渐行渐远,

曾经在公众眼里,家人眼里,席琳 · 迪翁是一个健康的人,一个积极的天后,以及一个好妻子。

对歌迷而言,她当然是那个充满能量的“英雄”。

席琳的确性子里有乐观的因子:纪录片里,她骄傲地提到了滋养自己的原生家庭,父母都是热爱音乐的人,而母亲生性乐天随和,即使家里再拮据,也从来不会让孩子们问出“今晚是不是没有东西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纪录片镜头下,席琳的职业生涯如同闪着光的序列一般展开:在唱诗班的惊艳,在综艺上的有梗,在舞台上的光芒万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业,爱情,天赋,大都完满,这也是她最为人所知的一部分。

但人显然不可能只有正能量。

让席琳总是呈现“坚强”一面的,还有长期以来作为顶级艺人,作为很多人精神支柱的她,对自己的要求。

其实席琳很早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的肌肉有问题,但连轴转的演出,当时丈夫雷尼的病,抚养孩子的压力,还有她本人要强的性子,让病情一度被搁置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常常被形容为声音有救赎的力量的存在,但这种听众和席琳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常常让席琳忘了,或者很难去袒露脆弱。和所有 diva 不同,无论观众,甚至席琳本人,都很少将“破碎”和席琳 · 迪翁四个字联系在一起。

纪录片里有一刻,席琳这样形容自己的心境:

“我是一棵苹果树,大家都在排队,我给他们最好的,我(用声音)照亮他们,然后他们都带着一篮子苹果离开了;而当我的树枝开始掉落,有时会歪歪扭扭的,苹果的产量也开始变少,仍然有很多人在排队 —— 我不想让他们再排队了,如果我没有苹果给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容许自己有一点掉链子,这种压力让她可以保持场场巡演驻演的高水平,但一定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她病情的导火索。

而让席琳决定必须“坦诚”一切的,是那些与死亡擦肩而过的瞬间。有一次演出舞台,治疗痉挛的药已用完了,但她必须在恐惧感和不确定性中上台:“我不骗人,我感觉我随时会死。”

长此以来积累的问题最终让病情发作到无法忽视的境地,那个从来都将健康问题视为最后考虑的事项的席琳,终于决定倾吐一切:“不说实话太难了,也太累了。”

当席琳第一次公开面对所有观众,诉说自己刚刚确诊的病情,有哭泣有不甘,但想必,肯定也有从现在开始好好面对未来的释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希望她们都好好的

比起坚无不催

这则纪录片拍摄了 8 到 10 个月,那是席琳最艰难的时刻,而如今肉眼可见,她在镜头前的状态慢慢好了起来。

在纪录片的首映礼上,她和粉丝,和安保人员一起清唱《Courage》,对于她来说,观众的支持是她的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席琳做好了不能再唱歌的准备,但她不排除可以换一种演唱风格,或者是换一种和音乐产生交集的方式。首要的是“不停下,往前走”。

在导演泰勒的《名利场》采访中,泰勒问观众是否愿意看到席琳在工作室或其他地方尝试着做一些事?

观众的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现在对席琳如果有“期望”一说的话,是希望她能够找到自己最舒服和健康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两天看到另一个天后郑秀文回归宣布巡演,她说自己不再苛求“过度自律”,决定开始正常饮食,规律运动。观众也很高兴能看到曾经那个亦舒笔下的生猛港女式的天后,终于懂得在自我要求的同时,也好好对待自己。

自律,追求完美,视作品为一切,这都是艺人优秀的品质 —— 但这无形之中,也压垮了很多曾在我们眼里,那些无坚不摧的人们。

每次听到那些震撼灵魂的声音,除了感动,还有朴实的那一句,“希望她们都好好的”

对于席琳而言,回到舞台仍是她最大的动力,纪录片里最动容的时刻,莫过于她阐述音乐对自己的意义:“我的音乐就是我的引路人,我追随着它的引领 —— 如果你想成为引路人,那么就去做吧,我毫不在乎,我已经收获了好时光。”

那美好的仗,席琳已经打过,也还依旧有着自己纯粹,乐观,谦逊的那一部分。

好好休息或者回到舞台,都是值得的选择,那美好的声音,已经真实地刻在心里。

参考资料:纪录片《我是席琳迪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