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份,韩国军方的一起无人机采购案在国际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原本韩国军打算斥巨资购买本土的“自研无人机”,用于对抗中国无人机,却没想到最后买回来的产品竟然还是“中国货”。

这一闹剧瞬间暴露了韩国在军购方面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也不禁让人感叹中国无人机技术的强大……

而这一切的起因,还要从韩国军方的一项招标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韩国广播公司KBS】发布。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2023年,韩国国防采购管理局宣布将投入430亿韩元(约合2.3亿人民币)为海军采购159架垂直起降侦察无人机

而这批无人机将主要用于监控朝鲜半岛沿海地区和三八线附近。同时,韩国官方还希望通过这次采购,能够提升本国无人机技术水平,减少韩国对于外国产品的依赖。

为此,韩国政府面向国内企业进行公开招标。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有四家韩国公司入围。其中一家公司以不到350亿韩元的报价优势从一众公司中脱颖而出,成功中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这家公司声称自己的无人机完全自主研发,不仅性能出色,还能在45天内完成交付

起初,韩国军方对这家公司的方案非常满意。虽然这款无人机在外形上与中国某些产品有些相似,但军方却认为这仅仅只是一个巧合,或是出于韩国使用习惯的考虑。

毕竟,韩国军队此前也曾大量使用中国制造的无人机,因此相较于本土产品,韩国军方更熟悉中国无人机的操作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军用无人机——翼龙-10

然而,就当韩国军方准备与中标公司签订合同时,一场突如其来风波,却揭开了这家中标公司的真面目。

原来,在中标当天,同时落选的几家公司便对这所中标公司的背景产生了怀疑。因为这四家公司之间,落选的三家公司都彼此相似,各方都曾涉足过无人机领域。

可唯独中标的那家公司,在无人机领域从未听说过这家公司,说它是“无名小卒”都不为过,可为何偏偏是这个“无名小卒”中标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况且无人机领域的研发是一项很烧钱的研发,因此很多公司甚至都认为430亿韩元的价格不足以支持无人机研发,怎么这家公司反倒嫌钱多了呢?

随后这几家公司开始对这家中标公司进行了暗中调查,可当他们在网上进行比对过后,却发现了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事实。

当天中标公司所展示的无人机构造,与中国某电商平台上销售的一款民用无人机构造,竟然惊人的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商平台上的国产民用无人机

这一发现迅速成为韩国舆论的焦点。从机身到机翼,从GPS天线到其他关键部件,两款无人机在外观设计和内部结构上几乎完全一致。

韩国主流媒体KBS随即便对此次事件进行了深入的报道,同时还质疑中标公司存在严重的造假和欺诈行为

可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声,中标公司极力否认抄袭指控。他们辩称,公司的无人机零部件全部在韩国本土生产,与中国产品的相似只是巧合,是“英雄所见略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国相关报道

并且他们还强调,投标时展示的只是预想模型,最终交付的产品并不会与预想产品完全一样。

然而,这样的解释显然难以服众。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中标公司的无人机不仅外形与中国产品相似,就连起飞重量、长宽高、翼展等数据都完全一致。

这种程度的“相似”,已经超出了“巧合”的范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右边为中国无人机模型,左边为韩国无人机设计图纸

更让人质疑的是,中标公司承诺的45天交付期。要知道,一款成熟的军用无人机从设计到量产,通常需要数年时间。

而即便是在图纸完全成熟的情况下,组织生产线、投资工厂也需要相当长的周期。45天的交付期,根本不可能完成从设计到生产的全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种种迹象表明,这家公司很有可能是直接从中国进口现成的无人机,然后简单更换标签后就准备交付给韩国军方。

如此一来,他们不仅能以远低于实际成本的价格中标,还能从中牟取巨额利润。毕竟韩国要从中国进口这些无人机,也仅需50亿韩元左右,进口的单价还不到自研发的十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KBS

但这其中最令韩国公众感到震惊的是,一款中国生产的民用无人机竟然能够达到韩国军方的采购标准,并且其价格还远低于韩国本土的自研产品。

这一发现让许多韩国人对中国的制造能力有了新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社交媒体上,大量韩国网友纷纷发表评论。他们表示,没想到中国如今在高科技领域竟取得了如此显著的进步

而随着事件的发酵,韩国社会对军购腐败问题的关注度也大幅上升。韩国人民开始质疑军方采购流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同时也对本国高科技产业的竞争力产生了担忧

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韩国军购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也让韩国公众重新审视了对中国制造业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制造技术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无人机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从民用航拍到农业植保,从电力巡检到物流运输,中国制造的无人机正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即便是在军用领域,中国无人机的性能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相比之下,韩国的无人机产业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据报道,韩国现有的国产无人机坠毁率高达20%,技术和质量双双不过关,这也是为什么韩国军方此前一直依赖进口无人机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国坠毁的无人机

尽管尹锡悦政府上台后曾在言论上大力抨击中国制造,但实际上仍难以完全摆脱对中国无人机的依赖

而这种依赖甚至可以追溯到文在寅执政时期,当时韩国有13个政府部门在使用中国无人机,其中超过70%是大疆等中国品牌的产品

而随着采购案争议的爆发,韩国国防采购管理局被迫对此事展开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国总统尹锡悦

调查的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标企业是否与军方评估人员存在腐败问题,二是中标企业的无人机是否存在抄袭中国产品的行为,甚至是否直接在中国生产。

此次事件不仅暴露了韩国军方采购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也揭示了韩国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的依赖程度

尽管韩国政府在政治层面上试图与中国保持距离,但在技术和产品层面上,完全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似乎并非易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无人机技术

这一情况引发了韩国社会的广泛讨论。人们开始反思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技术发展战略,同时也对军方采购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提出了质疑。

总的来说,这起采购案不仅暴露了韩国军方采购系统的潜在问题,也反映了韩国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的复杂依赖关系,引发了韩国社会对国家技术实力和产业政策的深入思考。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在这起案件中韩国海军却站出来力挺这款无人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表示,虽然这款无人机可能源自中国,但在招标时并未对制造国进行限制。只要质量没有问题,就应该按照原计划继续采用。这一表态让韩国政府陷入了两难境地。

这起事件也引发了韩国社会对本国制造业现状的反思。有韩国公民指出,韩国近年来的制造正在业持续衰退,旅游业已经成为经济的救命稻草。

而在高科技领域,韩国与中国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被中国所超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工业发展

这种现状与韩国人心目中的民族历史地位极不相符,因此才会不断出现类似“抄袭”、“偷文化”的争议。

对于中国来说,这件事无疑是一个双刃剑。一方面,它再次证明了中国无人机技术的先进性和国际竞争力。即便是民用产品,也能达到他国军方的采购标准,这足以让国人感到自豪。

另一方面,这种“山寨”行为也给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如何保护自身知识产权,避免核心技术被轻易复制,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这起韩国无人机采购案折射出了多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韩国军购体系中存在的漏洞、中韩两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态势、以及全球无人机产业的发展趋势等。

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抄袭事件,更是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格局的一个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如何,这个看似滑稽的采购案,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格局的独特视角。

它提醒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任何试图通过投机取巧来实现“弯道超车”的做法,最终都难逃败露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