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到日本,世人总会陷入矛盾:它军国主义的残暴历史,给各国带来刻骨的伤痛和仇恨;但是当代日本的富裕和先进,却又令世人羡慕和侧目。

一个偏居东亚的岛国,从积贫积弱走向世界强国,又历经侵略扩张和战败改造,如今竟然成了全球科技、经济最发达、最前列的国家之一。

与其不停争辩历史的是非,不如审视历史的进程。日本走向现代的转型历史,包括扩张的灾难与战后重建,至少留给了世界四大教训或经验。

教训一:承认落后难,学习先进更难

日本和同时代的大清,几乎同时被西方的坚船利炮叩开国门。

大清帝国多年沉醉于“天朝大国”的美梦,历经一系列战败、割地、赔款的屈辱,仍然拒绝承认落后,坚持“师夷长技”“中体西用”。

但是反观日本,从古至今都对先进文明保持谦卑好学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代,中国是更发达的国家。日本从遣唐使开始,就认真学习中华文明。

19世纪,日本被打开国门,他们又很快意识到自己的落后。以至于思想家福泽谕吉反复说:“越明了本国情况,也就越觉得自己国家远不如西洋,而感到忧虑不安。”

于是日本放低姿态、锐意革新,虚心学习。明治维新期间,不仅毫无负担地引进最新科技,而且对先进的文化、制度也虚心学习。比如,日本不仅比大清国更早建设了铁路和电报,还学习西方制定宪法、开设议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日本的现代转型过程中,也充满了艰险和反复。明治维新的元勋大久保利通,就是被保守势力以“斩奸”的名义刺杀。但日本精英群体坚持,既然自己落后,就当低头学习,并不因为民族情绪拒绝西方。

教训二:转型之路,须齐头并进

现代国家的转型之路,通常有三个维度:一是现代国家建设与政治体系能力的加强,二是制宪与立宪政治的发展,三是公民参与程度的提高。

与中国晚清立宪改革的虚情假意和裹足不前相比,日本在上述三个维度上做到了有节奏地齐头并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最先做的就是打破分裂格局,强化国家治理能力。

很快,日本设立了地方议会,把税收作为议会的中心议题;按照纳税人数举行地方选举,后来又逐渐扩大选民的范围。

此后,日本的政治转型继续有节奏地推进:颁布了全国宪法,确立了立宪政治的原则;制定了内阁制度、全国选举制度;形成了两党主导的多党竞争格局,政党轮替总体稳定有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1925年,25岁以上的日本男性公民都获得了普选权。日本成为全球民主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可见,日本的改革齐头并进,非常扎实。明治维新之后的半个世纪,日本国内政治总体上没有出现剧烈变动。

教训三:无视制度缺陷,会把国家带入深渊

各国的现代化转型之路,充满艰辛。历史文化传统、国际局势、偶然事件都会使转型之路夭折。日本当然也不例外。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一味追求富国强兵、全球争霸。特别是1936年后,民主化进程发生逆转。在种族主义、极权主义的裹挟下,日本发动了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给本国人民和周边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最大根源在于,明治维新的政治制度缺陷。

比如,明治宪法虽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却规定了天皇和议会的“双重主权”,结果是议会无权掌控内阁,使得现代化的有限政府始终无法成型。

还比如,明治宪法规定军队统帅权属于天皇。这使得文官集团无法节制军队,从而构造了一种危险的军政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二二六兵变”,导致几十年积累的民主成果彻底垮台。日本自此走上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之路。

直到日本在战后制定新宪法,这些制度缺陷才得到解决。

教训四:外因的刺激,可以转变为机遇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盟军占领日本。在麦克阿瑟的管理下,日本开始了战后改造。

于国家而言,在敌人的刺刀下接受制度文化改造,这当然苦难和屈辱。但是,日本却把这种苦难和屈辱,转化成发展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后改造的核心是非军事化、推进民主化,包括修改宪法、审判战犯、解散军队、解散财阀、土地改革、扩大民权和妇女平权等。

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社会转型后,日本迅速走出战争阴影,在六七十年代甚至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发达国家,科技、文化产品都畅销全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为难得的是,日本并没有把“殖民”日本的麦克阿瑟视为仇人,反视其为恩人。当麦克阿瑟被美国总统免职时,日本国民甚至大批去往机场,含泪为他送行。很多日本人游历美国时,都喜欢去麦克阿瑟的墓地献花。

甚至那位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的佩里将军(1853年黑船事件),日本人也为他竖起纪念碑,纪念他惊醒了日本闭关锁国的亡国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至今日,日本的产品、科技和文化,不仅深度嵌入我们的生活,更成为东方文化的代言人,引领着世界潮流。

如果以更开放的胸怀来对待历史与将来,我们就必须承认,日本的历史教训,值得我们警醒,更值得我们学习。

遗憾的是,一谈到日本,大多数国人能够接触的,都是历史课本的刻板印象,网络媒体的情绪渲染,或是青年群体的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