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族里最有出息的就是我的舅舅了,一个正儿八经的领导,从我记事开始舅舅就一直都被当做我学习的榜样,不管什么时候都会被我母亲说叨几句,总是说:

“你以后好好读书,将来像你舅舅一样,出人头地,当个官,咱们家就算是改头换面了。”

说起我的舅舅,有时候觉得他确实是个狠人,虽然说我没有真真切切的见过他年轻时候奋斗的样子,但是我却从父母的口中,以及姥姥姥爷,其他亲戚们的口中得知了他的故事,很让人敬佩。

听我母亲常说,舅舅在上高中的时候没考上大学,差了三十多分,舅舅心底里气不过,非要复读,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复读去考大学真的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一来是大部分的普通家庭都没有这样的觉悟,比如我姥姥姥爷,他们世世代代都是农民,他们就指望着舅舅长大成人了来帮助家里做事,所以一直都不愿意让舅舅继续复读。

二来则是在那个年代考上一个大学谈何容易,舅舅他们都是跑到镇上去读书的,一走就是十几里路,天天如此,想要住校还得掏钱,自然没有那么容易了。

只不过我舅舅脾气倔,非要学习考大学,他总觉得自己努力一把就能考上,这才说服了姥姥姥爷让他继续复读了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一年的舅舅真的很用功,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去村里的山头上面背书去了,晚上又要点着煤油灯学习,脑子里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就连放假跟我母亲他们下地干活的时候也是拿着书。

我母亲当时还一个劲的觉得舅舅把脑子给学坏了,怕舅舅读书读傻了。

就这么坚持了一年,第二年舅舅照常去参加了高考,只不过这一次的结果是好的,完美踏过了分数线,考到了省城的大学,成为了当时村里第三个考上大学的孩子。

后来舅舅上大学,我母亲也就嫁给了我父亲,有了我,他们姐弟俩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舅舅是个自尊心特别强的人,在母亲的言语中常常这样形容舅舅:

“考上大学第一年回来就受刺激了,觉得城里人穿得好,过得好,人也变得沉默了很多,一门心思就想着好好读书,将来要留在城里生活。”

舅舅也确实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在学校期间一直都在努力的学习,想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城里人,不愿在将来回农村生活。

皇天不负有心人,舅舅在大学期间表现很好,毕业之后他本是可以分配到省城的农业局工作的,但最后还是被安排回到我们县城的政府单位工作,背后的原因他也从来没跟人提起过,旁人都说他是回来光宗耀祖来了,可大概只有家里的亲人能看得出来舅舅本不想回来的。

回到县城的他便离我们近了一些,我跟他见面的次数也多了起来,那时候年龄小,而且在我的脑子里都是对舅舅的崇拜,立誓就要做一个像他一样的人,好好学习,上大学,可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与舅舅之间的距离总是很远,并不会像其他人一样对舅舅亲近,大概这就是由于差距所引起的结果吧。

不仅如此,舅舅在事业上也一直都蒸蒸日上,本来就是作为一个优秀大学生进入单位里上班的,再加上他平日里无论是做事做人都很勤恳,认真,赢得了他们单位领导的信赖,甚至还娶了他们单位一个领导的闺女当媳妇,这一步步的让他的仕途越来越顺。

他们在城里结了婚,买了房,所有人都知道舅舅过得好,所有人也都想要让舅舅帮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舅舅36岁的时候就当上了一个科室的主任,风光无限,每天参加的饭局也很多,人都吃胖了,把读书时候吃过的苦都补了回来,那时候舅舅每次回家的时候总会有一群人上门来求帮忙,有的是求舅舅帮忙介绍工作的,有的是为了打听相关政策的,还有一些就是单纯想来走动走动,维系维系彼此之间的关系。

可舅舅却十分爱惜自己的羽毛,刚开始的时候还会说一说他在工作上的事情,讲一讲他的领导或者是同事们,可后来升了职之后就再也没有讲过这些事情了,而且为人处事也变了一种风格。

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我初三毕业那年,我父母为了能够让我去城里读高中,想了很多的办法,最后迫不得已才求到了舅舅的家门口,希望让舅舅帮忙找找关系,找找人,给我找个城里的高中读书。

可舅舅表面上说着答应了,转头这事儿就给忘记了,等到母亲第二次,第三次跟他提起这些事情的时候,他才勉为其难的说让我舅妈去办了。

结果也可想而知,事情到了舅妈那边倒是很快就有了消息,可并不是好消息,舅妈说她找了很多人,也问了好几个学校,最后都没有相关的手续能给我送到城里来读书,最后还说会给我买几本城里孩子上学的练习册给我,方便我读书用。

因为这事儿我母亲真的特别生气,不光是在姥姥姥爷跟前骂舅舅无情无义,甚至就在外人面前都会这么说,可这又能怎么样,抱怨抱怨也就是能做的所有事情了。

光是我们家的情况就已经是这样了,更别提其他家的情况了,不管是谁去找舅舅办事都不会有好结果,

还有一次是舅舅的铁杆发小去找他帮忙安排一份工作,之所说是铁杆发小,是因为这个人当年跟舅舅的关系最好,俩人都是学校里面认真学习的人,而且俩人也都复习了一年,只是第二年舅舅考上了,他没有考上,最后他去当了兵。

后来退伍回来之后也一直都跟舅舅在一块喝酒吃饭,聊当年的那些事情,舅舅当时结婚的时候他还给借了不少钱。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朋友去找舅舅帮忙的时候却被拒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如果说这些事情感情还没有那么深,不值得舅舅去帮助的话,那么后来救命的事情就是一件大事了。

姥姥他们的邻居算是姥姥姥爷他们的半个救命恩人了,那年冬天家里家里烧煤取暖,结果煤气中毒了,姥姥跟姥爷都没有发觉,沉沉的睡着,多亏了邻居早上起来去倒垃圾的时候感觉不对劲,因为姥姥姥爷往日都会早早的起来,偏偏那天一直都没有动静。

邻居马上意识到不对劲了,喊来了他们家的男人去撬门,这才及时的把姥姥姥爷从屋里抬了出来,又赶紧联系了人送去了医院,要不是抢救及时的话,估计姥姥姥爷都醒不过来了。

就是这样的一个救命恩人般的存在,在舅舅当官后也张口求舅舅给办过事,姥姥姥爷先给舅舅打好了招呼,说是一定要帮助他们这一次,可舅舅一边说不方便,一边却也不好拒绝,最后索性是给邻居他们家分析了他们的事情,并且给他们出了一点主意,实质性的帮助一点都没有,为此邻居还跟我姥姥姥爷的关系变差了一些。

姥姥姥爷不止一次说过舅舅不要太死板了,要懂得感恩些,要帮助家里人一些,都不是什么大事,可能仅仅是一句话的事情,可能仅仅是顺手的事情,让舅舅多为家里人帮助一点,但是舅舅不为所动,总是以原则为由拒绝了。

就这样在舅舅当官的这二十年间,几乎没有给任何人帮过忙,毕竟一开始的拒绝,后来也就传开了,很多人也就不去找舅舅了。

然而偏偏在舅妈去世的那一年,舅舅好像变了一个人。

前年的时候舅妈因为生病去世了,还挺严重的,去世的时候才56岁,在舅妈即将去世的前一天,我父母跟我也都过去了,因为人是在家里离开的,也算是做最后的告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舅妈看到我们,又看到舅舅的时候,突然说了一句话:

“这闺女以后是要出嫁的,你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你家里人了,趁着你还没有退休,多帮助帮助他们吧,守了一辈子的原则到头来也是一场空。”

都知道舅妈在说什么,只是大家也都没有了当年那种抱怨了。

可偏偏就在舅妈离开了之后,舅舅便不再像以前一样油盐不进了,比如给我安排工作的事情,听闻我学得是会计专业之后,他就给我找了一个比较稳定的企业上班,工资待遇都比以前要好很多,其实也不算什么走后门之类的,只是对方需要我这个专业的人,他也只是跟对方老板聊了聊,然后就让我进去了。

另外还有我父母去城里看病的时候也都是舅舅帮忙联系的医生,既检查的仔细,而且也避免了很多的麻烦,

要知道这些事情要是放在以前的话几乎是不可能的,舅舅不愿意欠别人人情,更不愿做这些事情让自己违反自己的原则,但现在却有了不同,好像更像是一家人了,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