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研究显示,2500 年前的一场大地震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上最大河流之一的河道。这一此前未被记录的地震事件使恒河的主河道改道,进入了今天人口稠密的孟加拉国,而这一地区仍然是发生重大地震的高风险地区。

科学家们已经记录了许多河道变化,这些变化被称为"崩蚀",其中包括一些地震引起的河道变化。然而,"我认为我们从未在任何地方见过如此巨大的地震",该研究的共同作者、哥伦比亚气候学院下属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的地球物理学家迈克尔-斯特克勒(Michael Steckler)说。他说,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它很容易淹没任何人和任何东西。

主要作者、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助理教授利兹-张伯伦(Liz Chamberlain)说:"以前并没有证实地震会导致三角洲的崩塌,尤其是像恒河这样的大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加拉国的低地在很多地方都是水陆交错,时有变换。图片来源:Steve Goodbred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流经约 1600 英里,最终与雅鲁藏布江和梅格纳河等其他主要河流汇合,形成一个水道迷宫,注入孟加拉湾横跨孟加拉国和印度的宽阔河段。按排水量计算,它们共同构成了世界第二大河流系统(亚马逊河位居第一)。

与其他流经主要三角洲的河流一样,恒河在没有地震的帮助下也会定期发生或大或小的河道变化。从上游冲来的沉积物在河道中沉淀、堆积,直到河床逐渐高于周围的冲积平原。在某个时刻,河水会冲出河道,开始为自己开辟新的道路。但这通常不会一蹴而就,可能需要数年或数十年的连续洪水。斯特克勒说,另一方面,与地震相关的崩塌或多或少会在瞬间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震破坏地貌的典型标志:深色沉积物中被推起的沙脉。图片来源:Liz Chamberlain

在卫星图像中,新研究的作者发现了他们所说的可能是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以南约 100 公里处的河流前主河道。这是一片宽约 1.5 公里的低洼地带,断断续续地分布在与当前河道大致平行的约 100 公里处。这里满是淤泥,经常洪水泛滥,主要用于水稻种植。

2018 年,张伯伦和其他研究人员在这一地区进行勘探时,发现了一个新挖掘的池塘,池塘里还没有注水。在一侧,他们发现了明显的浅色沙子垂直堤坝,穿过水平的泥层。这是地震造成的众所周知的特征:在这种多水地区,持续的震动会对埋藏在地下的沙层产生压力,并通过上覆的泥土向上喷射。其结果是:真正的沙火山可能在地表喷发。在这里,它们被称为地震带,宽 30 或 40 厘米,穿过 3 或 4 米深的淤泥。

进一步的调查显示,这些地震带的走向是有规律的,表明它们都是在同一时间产生的。对沙粒和淤泥颗粒的化学分析显示,火山爆发和河道的废弃与填充都发生在大约 2500 年前。此外,在旧河道下游约 85 公里处还有一个类似的遗址,也是在同一时间被泥土填平的。作者的结论是这是一次由地震引发的突发性大断裂,估计震级为 7 或 8 级。

他们说,地震可能有两种来源。其一是南面和东面的俯冲带,那里有一块巨大的海洋地壳板块正在向孟加拉国、缅甸和印度东北部推进。或者,它可能来自北面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巨大断层,由于印度次大陆正在与亚洲其他地区缓慢碰撞,喜马拉雅山正在缓慢上升。2016 年由斯特克勒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这些地带目前正在形成应力,可能会产生与 2500 年前类似的地震。上一次这种规模的地震发生在 1762 年,产生的致命海啸沿河而上,直达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另一次地震可能发生在公元 1140 年左右。

2016 年的研究估计,现代再次发生这样的地震可能会影响到 1.4 亿人。恒河并不是唯一面临此类危险的河流。其他位于构造活跃的三角洲的河流包括中国的黄河;缅甸的伊洛瓦底江;流经美国西海岸的克拉马斯河、圣华金河和圣克拉拉河;以及横跨叙利亚、约旦、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和以色列边界的约旦河。

编译来源: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