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

“限高令”明令禁止被限人员乘坐飞机,然而,近日两条新闻呈现的事实反其道而行。一个是,两名被执行人违反限制高消费令多次出国、出境,出入高档酒店,还直播炫富。另一个是,有票务公司堂而皇之宣称,可为被限人员提供出票服务,作为佐证,多个平台出现了规避“限高令”的购票攻略。(6月26日澎湃新闻)

“限高令”是法院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措施,被执行人被限制消费后,不得实施乘坐飞机等高消费行为。2010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对此作出了详细规定。总体上看,“限高令”执行情况较好,但仍有少数“漏网之鱼”未被真正限制,照样存在乘坐飞机出行等高消费行为。

比如上述第一条新闻中,两名被限人员不但飞出国门高消费,而且还直播炫富,可谓嚣张至极。这不但是对“限高令”的突破和挑衅,也让申请执行人看到后很受伤。被媒体曝光后,两人很快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北京东城法院依法对两人采取司法拘留措施。这对其他企图逃避“限高令”的人是一个沉重的警示。

更要反思的是,少数被限人员为何能攻破“限高令”?上述第二条新闻基本上给出了答案。虽然法律明令禁止,但目前确实有漏洞可钻,某些票务公司会通过使用护照、境外订票系统等方式为被限人员躲避系统限制,实现购票出行。在多个平台上,有票务公司提供购买机票的攻略,有人则分享成功经验。

“限高令”是不该被突破的司法“铁令”,一旦被购票攻略攻破后,就失去其效力。对此,从法院系统到相关部门再到平台,都要对这种违规挑战“限高令”的行为说“不”。唯有如此,才能维护“限高令”的权威和公信力,也才能限制被执行人,进而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从法院系统来说,要想不让“限高令”被架空,一方面要汲取教训修补漏洞,将票务公司使用护照、境外订票系统等规避方式尽力堵上。这需要法院和机场、航空公司等协调处理。如2024年初,北京大兴法院执行局和大兴机场公安分局共同建立打击违反“限高令”乘机的联控机制,将某被限人员拦截拘留。

另一方面,要从需求端打破被限人员的幻想。“限高令”被攻破、被架空,与票务公司助纣为虐有关,但根源在于被限人员对高消费有需求。所以,既要进一步对被限人员日常消费加强监督,更要对无视并突破“限高令”的被限人员从严惩治,使其不敢不能不想挑战“限高令”。

作为机票票务公司,本该配合法院落实“限高令”,却在利益驱动下变成了被限人员违反“限高令”的帮凶,对这样的票务公司及其负责人,应依法予以严惩。有关部门可与法院联手倒查这种票务公司,也要对票务公司的违法攻略加强监管,将问题公司和问题人员纳入黑名单实施惩戒。

网络平台特别是主要社交平台,也不能让那些规避“限高令”的攻略有传播展示的机会。平台在信息审核、日常巡查等方面工作还需加强。多家平台表示,对于为被限人员提供机票的违法行为,平台会严厉打击,将加强监督和核查。对此应“不看广告看疗效”——只有让相关购票攻略全面消失,才是真正将监督责任落实到位。供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