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是颉

“习近平主席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坚定、亲和。”回忆起习近平主席向他颁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的那一幕,巴基斯坦参议院国防委员会前主席、巴中学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表示,“习近平主席有着大国领袖的气度胸襟,又如一位老朋友那样令人信赖。”

穆沙希德·侯赛因曾任巴基斯坦新闻部长,与中国渊源深厚。从年轻时到中国留学开始,他50多年来始终致力于推动巴基斯坦和中国友好事业发展,至今已到访中国近百次,是巴中友好关系的见证者。他创办的《友邻》杂志,通过介绍巴中风土人情、两国合作故事,展现深厚的巴中友谊,得到两国读者的好评。2009年,他创办巴中学会,为两国学者搭建学术交流研究的平台。担任巴基斯坦参议员期间,他深度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持续为促进巴中经贸合作和友好关系作出贡献。

2015年4月,习近平主席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在伊斯兰堡会见巴基斯坦友好人士、友好团体代表,并向他们颁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表彰他们为推动中巴友好所作贡献。“习近平主席亲自为我颁奖,让我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穆沙希德·侯赛因说,“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的颁奖仪式上,习近平主席鼓励我继续为深化两国友谊作出贡献,这激励我将推动两国友好关系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中国向巴基斯坦友好人士、友好团体代表颁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不仅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和弘扬,也能够促进民众间的相互了解,从而将巴中友谊提升到新高度。”

穆沙希德·侯赛因表示,自提出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直是中国坚定贯彻的外交准则。巴中关系自两国建交以来不断发展深化,双方是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典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由习近平主席于2014年首倡。“通过向个人和团体颁发这一奖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认同。”穆沙希德·侯赛因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展现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不仅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签署的双边关系文件中出现,也被一系列重要的国际文件引用和重申。”

2017年,穆沙希德·侯赛因牵头巴中学会与中方合作翻译出版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乌尔都文版。“通过这部著作,巴基斯坦普通民众有机会了解和学习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理念主张。”穆沙希德·侯赛因说,在翻译和审校过程中,他对习近平主席的深邃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多重挑战。“面对人类社会的共同需求,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源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现实,源于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彰显了中国的大国责任担当。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付出了大量努力,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许。”

“每次去中国参会或访问,我都能看到令人惊喜的变化。”穆沙希德·侯赛因说,正如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环境改善为中国城市和乡村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发电量占比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绿色出行成为新时尚。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作出重要贡献。

让穆沙希德·侯赛因感触最深的,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巴经济走廊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先行先试项目,于2013年正式启动,为巴基斯坦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他说,经过多年发展,走廊建设成绩斐然,实现了习近平主席有关“发挥走廊建设对两国务实合作的引领作用”的构想。随着走廊建设进入新阶段,越来越多与民生相关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穆沙希德·侯赛因介绍,2013年至2023年,走廊累计为巴基斯坦带来254亿美元直接投资、23.6万个就业岗位、510公里高速公路、8020兆瓦电力和886公里核心输电网,为巴基斯坦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习近平主席对两国合作的构想,如今正一项项成为现实。”

穆沙希德·侯赛因认为,中国与各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全球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互联互通、经济合作与民生发展,真正惠及各国民众,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愈发深入人心。”他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了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这一倡议的提出和落实,展现了习近平主席的全球视野和天下情怀,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穆沙希德·侯赛因始终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期待中国为全球发展作出更多贡献。“我会牢记习近平主席的鼓励,继续向巴基斯坦和世界介绍中国发展、中国机遇。”他表示,将通过学术和媒体平台,进一步促进巴中友谊发展,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构建巴中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7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