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松花石工艺摆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外国嘉宾正在体验用松花石编磬演奏。江源区委宣传部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中外嘉宾正在选购松花石工艺品。江源区委宣传部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松砚雕厂总经理张洪国(左)正在与雕刻师交流。江源区委宣传部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遗传承人王强正在手工雕刻松花石砚。江源区委宣传部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创产品“故乡的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创产品“耄耋之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源与浙江南浔联手打造的文创产品。江源区委宣传部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雕刻精美的松花石风景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松花石砚《荷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松花石博物馆展出的各种石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源的中国松花石博物馆。江源区委宣传部供图

用松花石编磬演奏一段美妙音乐,用松花石拓版拓印一张孔子像,和松花石奇石“人生如意”合个影,选购几款松花石手串、砚台、茶具、杯垫等文创产品……在今年的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来自吉林江源的松花石收获了不少国内外嘉宾的关注。

辽金时代,松花石被雕琢成部族首领佩戴的饰物;300多年前,松花石被制成皇帝珍爱的砚台;今天,松花石成为彰显吉林特色的文化传承、旅游产品。在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这片有着“中国松花石之乡”美誉的土地上,古老的松花石正在绽放崭新活力。

传承非遗技艺

在约8.8亿年前的震旦纪,地球上海陆相交替沉积,叠层石开始出现。松花石正是形成于这一时期的一种含硅质泥晶灰岩,其质地坚硬如玉、色彩艳丽柔润,硬度均匀分布在莫氏3到7之间,是上好的砚料和工艺品石料。

在清代,松花石砚尤受皇家推崇,一度为宫廷所垄断。康熙皇帝赐名、亲撰《松花石砚制砚说》;乾隆皇帝将松花石砚封为国宝,主持编纂《西清砚谱》……松花石砚成为皇帝祭祀祖先、赏赐大臣、激励皇子和赠予外国使臣的宝物。

作为松花石的主要产区,江源的松花石砚雕刻技艺历史悠久、独树一帜。记者走进非遗传承人王强的工作室,他正在手工雕刻一块松花石砚。家学渊源深厚的王强经过20多年摸索,总结了许多雕刻经验和心得,在传统雕刻手法基础上融合创新,将中国文人画和书法的精髓融入到松花石艺术品雕刻中。他带着松花石参加各种技能大赛,把松花石推广到全国各地。

如今,王强不仅通过传帮带培养了多名雕刻技工,还经常到学校开展非遗讲座。“希望通过我的创作让更多人知道松花石、喜欢松花石,把松花石的这门雕刻技艺传承下去。”王强说。

走进江源的中国松花石博物馆,一层的松花石交易中心聚集着数十家松花石产品经营商户,精美的松花石砚、松花石工艺品以及各种奇石琳琅满目。二层则设有展览陈列,分为“天石神韵——松花石”“宫廷御砚——松花砚”“盛世经典——江源石城”三部分,讲述松花石的前世今生。此外,在这里还设有拓印和松花石砚雕刻体验区,观众不仅可以观赏松花石砚,还可以动手体验,感受松花石的质感与魅力。

据介绍,截至目前江源共引进和培育了国家技能型雕刻师46人、雕刻技工323人、国家观赏石鉴评师7名、国家级大工匠2名、省级高级专家1名、省级首席技师6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37名、省市级松花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名,古老的松花石砚雕刻技艺正焕发出新光彩。

产业发展多元化

松花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还含有三氧化二铁、氧化锰、氧化铁等丰富的化学元素。由于各种成分含量的些许差别,使得松花石色调丰富,以绿、紫、黄、黑、驼青等色居多。在缓慢沉积的形成过程中,松花石保存了形成之初的痕迹,有着流畅舒缓的独特自然纹理。

因此,除了可以作为上等的制砚材料,松花石本身也受到越来越多奇石爱好者的青睐。作为观赏石,松花石兼具质地、形态、色彩和纹理之美,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境。不少人初识松花石之时,甚至会误认为它是人为雕刻或浸染的。

如今,江源的松花石产业已不局限于制作砚台,而是向多元化发展,开发了首饰系列、旅游商品和装饰、文化用品、生活用品等丰富产品。

江源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初步探索出“松花石+文创”的“以文兴石”产业路径。文创产品“故乡的云”中的提梁香炉与“松花问茶”中的香砚,都借鉴了清宫御砚的器形和艺术表现手法。“耄耋之礼”则借用了玉玺的外型,将玉玺转换为“遇喜”,成为耄耋老人的生日贺礼。用松花石雕琢的“冠笄之礼”吊坠,会由区政府赠送给江源每个成年的高中生,勉励他们心系家乡。此外,江源还与浙江南浔联手,让松花石砚“邂逅”湖笔,打造更多文创产品……如今,松花石之美浸润在江源人的生活中,松花石已经成为江源的标志。

截至目前,江源已有奇石经营户近200家,从业人员近2000人,产业链条基本完善,开发出原创松花砚文化产品类、文玩文化产品类、旅游纪念品类等8大类、300余款松花石系列产品。

如今,曾经深藏皇宫大内的松花石褪去神秘的光环,不仅成为江源人的“致富石”,更让它的美丽为更多人知晓和喜爱。

展现松花石之美

走进江源的喜松砚雕厂,总经理张洪国对松花砚的历史如数家珍。张洪国是土生土长的江源人,从小对松花石情有独钟。为了更好地展现松花石之美,张洪国聘请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傅海龙做艺术设计,还从浙江、福建、辽宁等地高薪聘请了高级雕刻师。

张洪国曾从事旅游业,与不少来自日本、韩国的研学团打过交道。在带团时,张洪国将雕有各种长白山特产的精美松花石小牌子分发给来参加研学的孩子,让他们按图案分组。临别时,不少孩子都想带走这块陪伴了自己旅途的小牌子,作为江源之行的纪念品。这段经历让张洪国意识到,松花石对于海外人士来说同样充满魅力。

如今,张洪国的松花石工艺品远销海外。为了让松花石文化更好地走出国门,张洪国还自学了英语、韩语和日语,他的喜松砚雕厂也被吉林省评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先进企业”。

邀请张庆明、王祖伟、彭祖述、李晓坤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开展文化技术交流,举办“长白山松花石文化旅游节”“东北亚博览会松花石特展”等展会,在俄罗斯举办“中俄文化大集松花石精品展”,拍摄微电影《天石》获得亚洲国际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的好作品奖……如今,松花石正为更多海内外爱好者所认知,在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都有着中国松花石的拥趸。

“将古人日常所用的书写用具转化为当下我们可观可用的器物成为我们目前工作的重点。”江源区松花石文创团队负责人程彧说,立足全产业链发展的角度,团队打通了从资源到设计到产品再到商品的产业闭环。在政府的支持下,团队已经完成了产品线的一期规划,并逐步搭建起销售的全渠道。

目前,江源正在建设“众筹设计”平台,让海内外的设计师及艺术家更多地关注松花石、了解松花石、爱上松花石。

江源区委书记李江波表示,松花石产业既要传承,更要创新,要面向市场、面向大众、面向年轻人,未来的文创产品要实现便携化、轻量化、时尚化、生活化,不断研发“爆款”,让松花石“飞”入寻常百姓家。(本报记者 黄敬惟 本文配图除标注外均为人民网记者李洋摄)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27日 第11 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