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7日 星期四|

NO.1富荣基金原权益投资部总经理邓宇翔离职

近日,富荣基金公告称,邓宇翔因离职卸任富荣福锦混合、富荣福鑫混合的基金经理。记者注意到,邓宇翔早在2017年就在富荣基金,公司最早发行成立的几只权益基金均是由邓宇翔管理,曾任权益投资部总经理。从其管理的产品业绩来看,虽然部分产品在2020年有着比较不错的业绩,但多只基金近2年跌幅超过30%,有的近3年跌幅更是超40%。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富荣基金股债基金经理都出现了明显调整,此前因净值大跌而被热议的“网红债基”富荣中短债债券,其基金经理王丹也在4月份离职,她曾是富荣基金固收部总经理助理。

点评:邓宇翔的离职对富荣基金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损失,作为公司早期权益基金的管理者和权益投资部的领头人,邓宇翔在2017年加入后,对公司产品线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其管理的部分产品尽管在2020年表现出色,但近年来多只基金出现大幅回撤,反映出市场环境变化和投资策略可能未能及时适应。此次离职,可能预示着富荣基金在权益投资领域的策略调整和人才结构的重新布局。同时,固收部总助王丹的离职,也表明富荣基金在固收和权益两大板块都面临人才和策略的双重挑战。

NO.2私募配资问题被调查

私募风险正在加速排查中。一则“沪上一50亿元规模以上私募被调查,涉嫌配资黑吃黑”的消息在业内流传。记者多方核实确认,近期部分私募FOF管理人配资问题正在被调查,牵扯较多机构。一位私募高管坦言,私募FOF管理人配资明面上很难识别。举例来说,一家私募FOF管理人会对特定投资人发行私募产品A,将A投向另一只私募产品B。传闻中的“黑吃黑”则是指B产品的私募将钱据为己有,即卷款跑路。事实上,私募FOF配资确实存在此类风险。业内人士称,在此前的野蛮生长中,私募行业的确存在配资、通道业务盛行等问题,其中暗藏较大风险且极具隐蔽性,未来行业的“灰色操作”将加速出清,以扎实的投研功底为投资人创造价值,才是私募的生存之道。(上证报)

点评:私募配资问题被调查,揭示了私募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监管的盲点和风险的累积。“黑吃黑”现象暴露了私募FOF配资的隐蔽性和复杂性,这种高杠杆操作不仅增加了市场波动性,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风险。监管层的介入调查,意味着私募行业的合规性将得到加强,未来可能有更多的“灰色操作”被清理,推动行业向更加健康和透明的方向发展。这对提升整个私募行业的信誉和吸引长期资本具有积极意义。

NO.3天弘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1.5%

今年以来,随着无风险资产收益率走低,规模逼近7500亿元的天弘余额宝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正式跌破1.5%水平。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天弘余额宝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达1.4970%,创出2022年12月20日以来新低。

点评:天弘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1.5%,反映了当前市场资金面的宽松和无风险利率的下行趋势。作为市场上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之一,余额宝的收益率下降,直接影响了广大投资者的理财收益。这一变化也体现了货币政策的宽松导向,以及经济下行压力下,央行通过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的策略。长期来看,低利率环境可能会持续,投资者需要调整预期,寻找更多元和适应当前市场环境的理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