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成为现实。城镇、村庄是祖国巨变的缩影,你、我、他的家乡变迁汇聚成共和国蓬勃发展的图景。为展现辉煌成就,致敬伟大祖国,以“我和我的家乡”为主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面向全社会开展征文活动(想在“学习强国”展示你的文采吗?“我和我的家乡”征文来啦!),通过广大读者和家乡共同成长的时光故事,反映今昔发展变化,传递浓厚家国情怀,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力量。

一路是书香,一路是繁花

王丽娜

哲学有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人这一生也是在寻找自己的过程。何处来,何处去,在开放流动中,你我皆是行人罢了。

尽管你我行走在光阴里,但对于一些东西的热爱是深入骨髓的。虽然没有说过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我一直在朝自己的目标努力。小时候,人们会问我家乡在哪里。也许因为小学前在上海外婆家住过一段时间,那时会回答人家,上海是我家。大上海,有着热闹的南京路、有腔调的静安寺。父亲口中的大壶春生煎、老鸭粉丝汤,都是让人羡慕的。但在后来,小学、初中、高中,我都在诸暨读书。尽管还是会在暑假回上海住一段时期,但我已经渐渐习惯回答,诸暨是家乡。诸暨有好水,有好山,也有佳人。诸暨的浣纱江,洗涤千古风流;会稽山,越国古都雄风;佳人难再得,千金端铸夷光身。

在诸暨的读书岁月是宁静的,家门口就有个图书馆,尽管只是面向社区开放的小小图书馆,但对于当时作为学生的我来说,仿佛是打开了一个通往未知世界的窗口。通过这些书籍,我知道天之大,有茫茫宇宙,地之广,广袤世界值得我去游览。每个季节,都有我读书的理由,每个时候,我都会爱上文字。而当我高考后回到上海——父母年少的家乡,南京路依然热闹,不过我工作生活的这处,是个比南京路还要有故事的地方。说来,也是机缘巧合,西施当年浣纱,我工作所在的华泾也有位伟大的女性。先棉黄道婆,从当时的乌泥泾到海南崖州,再从崖州返回乌泥泾,此中曲折,不为人道。她回来乌泥泾后,技术革新,三锭纺纱技术带动经济发展,“乌泥泾被”衣被天下,棉花革命催生了上海城的诞生。华泾之“华”,灼灼其华,温暖人间的是棉花带来的经济繁华。现在的华泾,是有文化底蕴的地方,乌泥泾三锭纺纱技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在社区有序延绵。新华泾,充满了新的变化,北杨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把握科技的脉搏,开启智慧城市新范式。邻里汇里的活动线上秒杀,线下参与,吸粉无数。而当你漫步在新开放的西岸自然艺术公园一期,你会看到垂髫小童在嬉笑玩闹。滑梯是孩子们的最爱,上上下下乐此不疲。轮胎秋千备受欢迎,即使是五六十岁的阿姨也会三两个坐在秋千上面,缓缓晃动的秋千,绽放的笑容,看来每个阿姨的心中还是藏着少女的梦。公园对面是华泾镇党群服务中心,这里有社区图书馆,馆里定时上架新书。春风和煦,书香正好。选择一本心仪的书籍,再到公园里偷得浮生半日,让快节奏的生活变得慢一点,幸福感就是这么简单。如果带着女儿,那么,我借本小说,她借套绘本,母女都沉浸在书香中了。

“此心安处是吾乡”,我喜欢上海白玉兰的芬芳,我也钟情诸暨香榧树的风姿,浦阳江汇入钱塘,黄浦江奔流澎湃,江江入海,家在上海,我在华泾,书香润泽,一路繁花,这里就是我的家乡。

编辑:沈淑敏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