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花终于开了!”揭秘河北省杂技团魔术节目《伞语》喜获金菊奖背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这一次,花终于开了!”揭秘河北省杂技团魔术节目《伞语》喜获金菊奖背后

6月22日下午,深圳欢乐谷,第十二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魔术·滑稽比赛的颁奖现场,来自河北省杂技团的魏颖慧接过金菊奖魔术节目奖的奖杯和证书。看着金灿灿的奖杯,忍了很久的泪水顺着魏颖慧秀美的脸颊悄悄滑落下来——“这一次,花终于开了!”

这一幕让台下的河北省杂技团演艺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执行董事魏银拴同样觉得眼睛发酸。河北省杂技团成立于1976年,近五十年来,国内外各种奖拿到手软,唯独无缘采撷到这朵魔术·滑稽比赛的“金菊”。这一次,终于,由河北省杂技家协会推荐、河北省杂技团演艺有限公司报送的魔术节目《伞语》获得金菊奖魔术节目奖。

“魔术不算我们的强项,团里会变魔术的人有一些,但是真正能做到综合素质向全国乃至世界高端水平看齐的演员基本找不出来。”魏银拴说,收到第十二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魔术·滑稽大赛的通知时,还是觉得有点拿不准,“是否参加,让谁去,演什么,确实没有成熟的想法。”

时隔不久,团里的青年魔术演员魏颖慧主动请缨,“我想试试,我知道确实难,可是总要给自己一次机会。”在团里的支持下,魏颖慧奔赴广西柳州,跟着专业老师,一点一滴操练起来。

一个多月后,一个预参赛视频传到了魏银拴的手机上,“亮点有,演员也很投入,入围有希望,但是距离拿奖还有很大差距,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一点点去磨。”

魏颖慧是90后,却算得上团里的老演员。她7岁便成为省杂的学员,主攻柔术。在后来的学习和表演中,对魔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想学魔术,主业又不能丢,就得靠自己偷偷下功夫。”在魏颖慧的记忆里,家中的客厅地上永远铺着一大块布,十几岁的自己每天跪坐其上,不厌其烦地练习弹牌和飞牌,每次练习结束,光把地上的牌收好就需要差不多三个小时。

魏颖慧珍惜每一个能作为魔术师站在舞台上的机会,一路磕绊着、成长着。这一次,她告诉自己,再苦也要站到更高的舞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0日,魏颖慧在深圳欢乐谷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魔术·滑稽比赛中专注表演。 图片由河北省杂技团演艺有限公司提供

“魔术,魔术,观众被迷倒的是这个‘魔’字,而背后的‘术’才是众多杂技人穷其一生的欲破之谜。我们需要怎么做才能让观众觉得耳目一新呢?”魏银拴发给魏颖慧的这条微信,像是问对方,更像是在问自己。

“不能光炫巧,美感一样不可少。”既然节目的名字叫《伞语》,那么就要设置一个最适合“伞来说话”的场景。

油纸伞和江南水乡最搭,而水乡姑娘的出场一定是柔美、明媚而窈窕的,配上小桥流水、亭台轻舟,应当美得如同一幅水墨画。

几经商讨,团里决定让魏颖慧穿“修身亮色旗袍”上场。只有行内人才明白,看似简单的决定,做起来却有着相当的难度。

“你的托怎么藏?亮色衣服怎么可能不透?我接触过国内外那么多著名的魔术师,没有人敢这么干!”魔术界的道具制作大咖用一键N连的“不可能”语气回复了他们的求助。

也是,要变出的伞长度超过1米,重量是普通魔术伞的三到四倍,数量还多;节目中还要有从普通旗袍变成带水袖民族服装的转瞬换装……“这些如果都做到了,本身就是一个魔术,是奇迹!”大咖说。

兜头一盆凉水没有击退魏颖慧的热情,唯其难得才更可贵。那段日子里,魏颖慧和团队成员每天都会视频沟通,找料子找裁缝,制作、改良、试穿,每天除了大量训练,魏颖慧的注意力全在琢磨上,自己动手穿针引线更是常事。

前后有几十件旗袍兴冲冲做出来,又因为种种“不对”被舍弃,伞更是折腾坏了近百把,在人与衣服和道具磨合的过程中,魏颖慧身上经常被戳得青一块紫一块,手上很多小毛刺不好拔,只好随它们去吧。“其实不觉得特别疼,别人不说我一般都注意不到,饭吃不下,觉睡不着,整个人魔怔了。”

金菊奖比赛结束后,曾有外国观众辗转找到魏颖慧,激动地跟她说:“从来没见过这么美的节目,你演绎出了东方女性的韵味,特别惊艳。”没有人知道,这份惊艳的背后藏着多少艰辛!

杂技演员出身的她想把一些蹬伞技巧加入进去,但是跟魔术老师一说,对方大摇其头,蹬伞用的伞跟魔术伞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即使收起来都非常大,特别重,藏在身上,实在是开玩笑。

最后,魏颖慧把这个玩笑变成了现实。比赛现场,当巨大伞花绽放在足间,甚至瞬间一变三的时候,掌声、喝彩声久久不息。

“很开心但是有遗憾,时间仓促,这个1.0版本有太多粗糙的地方,现在我们已经在改进中了”“有一批年轻学员马上要毕业到岗,我们的后备力量充实了,下一步也准备安排更多魔术业务探讨和学习计划,还有新的魔术杂技剧已经在制作中了”……6月23日下午,记者在河北省杂技团门口等到刚刚从深圳回来的魏银拴、魏颖慧等人,他们言谈中,没有过度兴奋只有冷静思考。

花已开,下一步是如何花不败。(河北日报记者 韩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