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天下午,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官方发布消息,称中国办公室已经关闭,停止在中国的出版业务,官方社交媒体账号也全部停止更新,未来将不会再有新的中文版Lonely Planet面世。

这篇告别文字中写道——

Lonely Planet已度过50周岁生日,位于北京东城区的孤独星球中国分公司也已陪伴了大家10个年头。在变动愈发剧烈、愈发难以预测的世界,我们曾幸运地共同拥有这一小片蓝色天地,承载着青春的记忆,同伴的情谊,以及对下一段旅程的不灭渴望。

2013年以来,孤独星球在中国出版了超过300种中文旅行指南和旅行读物,累计销售数百万册,激励并帮助上千万中国旅行者从中获取旅行灵感、自主地制定攻略、规划行程,在旅行中深入了解目的地,并勇于拥抱广袤和未知。从《西藏》到《上海》,从《东非》到《南美洲》,从《北欧》到《南极》,从《世界》到《宇宙》,你的脚步走得有多远,LP的忠实陪伴就有多远。

这不是LonelyPlanet在中国的第一次告别,2022年11月,《孤独星球》杂志中国版宣布于2023年起停刊。我也算是《孤独星球》中国版杂志的作者之一,虽然前前后后只写过三四篇。当时我提早半个多月在编辑那里得到消息,一度愕然与惋惜。

我有一个书架,专门用来存放我收藏的旅行攻略书,涵盖了世界各地和各种品牌。我有时会将它们当成闲书阅读,顺便憧憬一下未来的旅程,自己规划一下线路。很多人认为,在各种APP可供选择的当下,传统纸质旅行攻略必将没落,但我仍然喜欢一书在手的感觉,在旅途中也总可以遇到同道中人。

孤独星球在这个书架中占据的位置不算多,大概只有两格、数十本左右。我更喜欢且旅行时喜欢带着的是一个日本品牌——“地球步方”。我一般会选择台湾版本,也会搜集它的中国大陆版本,也就是“走遍全球”。

地球步方(走遍全球)的最大特色,是它与孤独星球一样详尽,涵盖了大量旅行地推荐。我还喜欢台湾的墨刻品牌,它可以说是“地球步方”的精华版,地点少,但胜在排版漂亮、有大量图片可以对照,地图也更简洁直观(虽然远不及孤独星球那般精确和细致)。

不过在旅行中,我更多还是随心所欲。走进自己经过的每一座城市,在一条条街巷中“看见并发现”。我会选择许多绝大多数人未曾去过的地方,一次次遇到惊喜,并将之变成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孤独星球从来都不是我最喜欢的旅行攻略书,但我一直在践行它的路径:寻找、看见和发现。攻略书的意义也从不是让旅行者循规蹈矩、依样画瓢,而是体会到那些美好,然后憧憬并实现自己的旅程。

孤独星球不仅仅是世界上最知名旅行攻略品牌,更是人类文明的一段宝贵见证。昨天,我在朋友圈里写道:“《孤独星球》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高峰期,它也只能诞生在那个时代的西方。因为只有那时那地,能让年轻人从小享受安逸生活,接受正常的教育,有着文明世界在二战后痛定思痛的三观,尊重世界的多元。他们的梦想也会被呵护,没有人让他们毕业一定要考公考编,没有人跟他们说人生一定要找一份稳定工作然后结婚生孩子,没有人整天跟他们说男人一定要传宗接代女人就像母鸡不生孩子就没有用……他们可以穷着在路上,探索整个世界,可以不在乎钱,甚至一辈子都在玩,永远将赚钱放在很次要的位置上。即使几十年后的今天,依然忠实记录旅途的一切,从不向广告商妥协。他们生逢其时与其地,何其幸运。”

《孤独星球》确实是这样诞生的,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它的两位创办者——托尼和莫琳,在大学时代相遇,决定休学、结婚和环游世界。他们先是开着一辆转过N手的小货车上路,之后背着包踏足一个个陌生的国家。在第一次环球旅行结束后,他们决定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书,《孤独星球》就此诞生。

这只是个开始,许多源于梦想的故事,后来都会变味。人们会将梦想变成赚钱工具,继而逐渐忘记梦想的模样。但托尼和莫琳却不是这样,他们将自己的梦想持续了五十多年,直至白发苍苍。为了保持《孤独星球》的独立性,他们始终拒绝广告。

《孤独星球》一直照顾着每个人最初的梦想。它会介绍那些实实在在的小旅馆、一度无人知晓的旅行地、街角的咖啡馆或小店……他们一次次走在路上,即使孩子出生后也是如此,他们的孩子从小就随着他们畅游世界。

更重要的是,托尼和莫琳明白旅行到底是什么。旅行是“看见”与“体会”,而不是“打卡”。他们从来不会为了拍照发社交媒体而反复找角度、摆姿势与P图,也不会在咖啡馆里对着一杯咖啡摆拍一小时,他们只会真的在路上,将“旅行”和“我”真正联系在一起。

要成为这样的人,一点也不容易。之所以不需要发所谓的“美照”,是因为他们的内心从无匮乏感,反而极其强大。他们将快乐置于金钱与虚荣之上,始终不为物质所俘获,也正因为没有匮乏感。

“没有匮乏感”,并不等于从小就要大富大贵,而是像我前面那段朋友圈里提到的那样:“从小享受安逸生活,接受正常的教育,有着文明世界在二战后痛定思痛的三观,尊重世界的多元”,而且,“梦想也会被呵护”。

在我身处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着匮乏感,即使家境再好,也不会例外。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恰恰缺少正常的教育、缺少爱、缺少包容,梦想也总不被接纳。永远有人告诉你,一份稳定工作多么宝贵、体制内身份多么吃香、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说起爱与梦想,他们嗤之以鼻。所以,这里不会诞生《孤独星球》,它只会是舶来品。

但正是这样的舶来品,还有其他很多同样舶来的东西,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还有那些在路上的憧憬与脚踏实地。当它们一个个离去,我也感觉自己离世界越来越远,即使,我曾经靠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