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日本有关媒体报道,在石川县一海域的海底,突然出现一种罕见的现象,有研究人员在海下拍摄的视频的显示,只见大量气泡从海底升腾而出,就像开锅的水一般,而且冒气泡的区域还非常广,绵延了差不多10公里。目前,关于海底气泡产生的原因还不明,相关机构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展深入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川县海域的自然地理情况

石川县位于日本列岛的西部、日本北陆地区的中部,东邻富山县、岐阜县,南接福井县。其北面的能登半岛延伸至日本海,这使得石川县拥有长达580多公里的海岸线,是一个海洋性气候明显的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川县的地形多样,南部为白山,这是一座海拔较高的山脉,为石川县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风景。中部则是金泽平原,地势相对平坦,为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石川县海域属于日本海的一部分,而日本海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海域,其水深较浅,平均深度仅为1370米,最大深度也不过3740多米。而且日本海还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区域,这种海洋环境使得海底地质活动较为频繁,容易出现各种海底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够引发海底冒泡的条件

通过以往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海底、湖底、河底区域也会偶尔发生大量冒气泡的现象,这些气泡中的气体成分,多以甲烷和二氧化碳为主。笔者估计,石川海域海底冒出的气泡,基本上也是如此。

沿着这个脉络进行分析,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能源自海底火山活动释放的气体,而甲烷则可能与海底甲烷水合物的分解有关。这些气体在从水底岩层或堆积的有机物质中释放出后,遇到海水则会形成气泡,最终上升到海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我们可以判断,海底冒出大量气泡的原因,绝大部分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三大类:

一个是海底火山活动:海底火山喷发时,不仅会释放熔浆,还会释放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各种气体。这些气体在遇到海水后会形成气泡,进而产生海域冒泡的现象。

第二是地震活动:由地壳断层运动会引发的剧烈的地震地质灾害,当地壳发生剧烈变动时,同时也会释放大量的能量,也可能导致地下气体释放而产生海域冒泡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是海底甲烷水合物的分解:甲烷水合物(也称为“可燃冰”)是在低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固态甲烷。海底温度的微小变化或地质活动的扰动都可能导致甲烷水合物分解,释放出大量甲烷气体,进而在海面形成气泡带。

石川海底冒泡的可能性原因分析

要想深入地分析这个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背景不能忘记,那就是石川海域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这是一个地质活动非常活跃的区域。比如今年6月初,石川县能登半岛发生6.0级地震,随后又发生了多次余震。石川县近年来地震活动较为频繁,特别是在能登地区。除了上述两次较大地震外,还有其他多次地震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石川县附近,如鹿儿岛县十岛村诹访之濑岛的御岳火山,在2024年新年期间发生喷发,浓烟直冲天际,烟柱最高升至1600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这些活动无疑会导致地壳的不同程度断裂和错动,进而引发地下气体的释放。这些气体在遇到海水后会迅速形成气泡,并上升到海面,形成我们所观察到的海底冒泡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受到海底地质运动或外界的干扰,通常储存在海底沉积物中的甲烷水合物,在温度、水流等的变化下,甲烷水合物分解也会释放出大量甲烷气体。

以上两种情况也可能会同时发生,毕竟石川海域的地质活跃程度非常强,一方面海底的能量释放,推动岩层中的气体物质排出,同时进一步扰动海底沉积物,继而释放出绵延10公里的海底气泡。

为什么没有监测到海底断层?

通过以上分析,石川海域海底冒泡有可能是地质断裂构造运行和海底有机质分解所造成,但为何日本专家在冒泡区域没有监测到断裂带呢?

尽管现代地质监测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特别是在深海环境中,由于水深、水压和海底地形的复杂性,某些断裂带可能难以被直接监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海底地形复杂多变,一些微小的断裂或裂缝可能不在现有的监测网络覆盖范围内,或者被海底沉积物所覆盖,难以被直接观测到。

如果从断裂带本身来看,并非所有的地质断裂都会形成明显的地表或海底裂缝。一些断裂带可能表现为微小的错动或位移,这些变化在宏观上可能难以被直接观测到。

断裂带的活动性也可能存在周期性或间歇性,即在某些时间段内表现活跃,而在其他时间段内则相对平静。因此,即使在冒泡区域存在断裂带,也可能在专家进行监测时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这一点也需要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笔者认为,引发石川海域海底冒泡现象的原因,断裂带活动和有机物质分解两种可能都不能排除,加上这一区域的海底地形、沉积物分布、水体循环等特殊性,使得判断其真正原因的难度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