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赵晓雯 范存金 张杨

6月18日,淄博市家庭服务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揭牌成立。该协会由我市商务、妇联、人社等部门进行专业指导,由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等13家单位共同发起,首批吸纳74家会员企业参与,多方携手,共同推动全市家庭服务行业向“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健康发展。

家庭服务业涵盖内容宽泛,是指为满足家庭生活需求而提供各种服务的行业,包括家庭清洁、照料老人、儿童看护、康复护理、母婴培训等热门行业领域。目前,我市家庭服务业发展现状如何?市场供需矛盾如何缓解?协会成立能为破题行业困境带来什么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需求旺盛

家庭服务业提质扩容势在必行

每天清晨6点,家住张店西七路附近的吕英就要早早起床,照顾患有脑梗的老伴。“儿子儿媳都在外地,老伴患有脑梗,经治疗后现在能拄着拐杖自己走路,但基本生活起居仍需要人照顾。”吕英告诉记者,此前,她申请了每个月共计24个小时的护理人员上门服务,护理人员会上门6次,每次4个小时,提供打扫、买菜、护理等相关服务。但吕英今年已经72岁了,她担心如果以后自己身体也不好了,那时,就需要专业护理人员长期上门服务。“像我们家这样的情况,家里有病人,腿脚不灵活,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挺高,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吕英说。

周村的刘女士也有迫切的家庭服务需求。刘女士的老公常年在外工作,她生完二胎后,孩子无人照看。辞职当全职妈妈,还是找育儿嫂,自己继续工作?刘女士陷入了两难。“我不想辞职,生孩子和工作矛盾吗?如果能找到素质高,又让人放心的育儿嫂,问题就解决了,但我找了很多家机构,都觉得不合适。”

不管是居家养老护理还是儿童陪护照料,又或是基本的卫生清洁和钟点工项目,当下,广大市民对于家庭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不仅要寻找能够上门服务的群体,且对该群体的素质要求也非常高。“花钱当然要享受对等的服务,如果专业能力和基本素质达不到,肯定不行。”采访中,市民王先生表示。

家庭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据统计,我市登记的非公益性家庭服务类机构有1078家,大部分处于小、散、弱的状态,产业集中度较低,管理模式相对粗放,没有一定规模的集培训、管理、品牌建设于一体的服务机构,没有能力对自身的管理经营能力进行提升,更谈不上投入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

顺应市场需求,家庭服务业协会的成立是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市对发展家庭服务业高度重视,把家庭服务业发展列入重要民生实事项目,连续举办两届现代家政产业展和五届诚信家政进社区活动;先后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搭建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不断提升家庭服务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规范化水平,全市家庭服务业经营主体达到1700余家,授权家政服务员1.6万余人,家庭服务业正驶入行业发展的快车道。

尽管如此,行业发展仍然遇到了困境。比如,服务供不应求、行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紧缺等问题,尤其是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家庭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最大瓶颈。

“当下,家庭服务业产业精细化特征日益突出,不少新职业应运而生, 如育婴师、养老护理员、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员、婚姻咨询师等, 都属于家庭服务业的范畴。协会成立后将立足职业培训、技能竞赛、开展行业座谈交流等方式,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同时,为居家养老、婴幼儿保育、妇婴照护、整理收纳等不同的细分领域开展业务嫁接和推进合作。”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市家庭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引导其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规范化发展,同步推动建立家庭服务信用体系,健全家庭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鼓励制定我市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进一步加大家庭服务业岗位培训实施力度,推动开展家庭服务人员水平评价工作,加快出台家庭服务业系列政策。

建章立制

家庭服务业企业迎发展新机遇

面对旺盛的社会需求,我市家庭服务业企业发展现状如何?加入协会的会员企业对“建章立制”后的行业发展前景有何期许?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教育、婴幼儿科学养育、月子护理、老人陪护、病患护理、家务服务、产品配送等需求日益增多,我市从业人员明显不足。记者调查了解到,我市家庭服务企业多为中介机构,缺乏培训资金投入,现有的从业人员上岗前普遍缺乏专业训练。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以张店区为例,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年龄分布在40岁-60岁之间,其中50岁-55岁的占到75%以上。此外,大多数从业人员自身发展空间不足,造成“高端市场缺阿姨,低端市场缺雇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作为协会的发起单位之一,淄博阳光大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已深耕淄博15年,在为广大用户提供专业化、规范化服务的同时,从业人员匮乏、专业技能不高等问题也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痛点之一。“淄博市家庭服务业协会的成立,能助力行业企业向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对消费者和从业者的合法权益也能提供更好的保护。作为协会一员,我们愿意与其他企业相互交流学习,分享企业经营管理、从业人员培训等好的经验。”阳光大姐家政部经理刘燕红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5日,在淄博阳光大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开展的母婴护理技能培训班上,老师在讲解新生儿护理注意要点。

“我在这已经住了6年了,感觉像家一样。”6月24日下午,正在淄博淄建老年医院康复大厅进行康复锻炼的马春芳告诉记者。淄博淄建老年医院是我市第一家医养结合型医院,率先将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有机结合,“前院就医、后院养老”的医养结合模式解决了老人因患病奔波于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的麻烦,实现了养护和医疗间的快速转换。“加入淄博市家庭服务业协会,通过相互学习和技术比武,可以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该院常务副院长刘莉接受采访时说,居家养老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养老模式之一,该院2022年8月开启居家护理服务。“通过协会平台,实现行业优势互补,共同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推动家庭服务行业与养老、医疗产业的深度融合,未来,此类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刘莉告诉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4日,在淄建医院养护中心,老年患者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恢复训练。

6月25日,天刚蒙蒙亮,淄博和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美物业)的养老护理员孙桂丰便踏上了前往淄川区祥和社区般河生活区的上班路。她来到78岁老人秦翠花家中,开始了繁忙的一天:翻身拍背、清洁护理、准备早餐……这一系列贴心服务,正是和美物业尝试探索“物业+家政+养老”康养服务模式的缩影,让老年人在家中就能享受专业的养老服务。和美物业的这一探索,在加入淄博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后,拥有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技能培训支持。总经理曹尽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不仅提升了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更为公司“物业+家政+养老”康养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6日,淄博和美物业大家园家政服务团队走进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按摩、推拿等护理服务。

破题之路

推动行业企业与高校“产教融合”

针对家庭服务业企业当下遇到的人才、培训及市场供需等诸多问题,我市多部门携手破题,将推动行业企业与高校“产教深度融合”作为一条破解行业发展难题的关键路径。通过深度融合,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服务人才,助力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实现行业与市场高度匹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为会长单位,将如何推动产教融合?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给出了明确答案。

“淄博市家庭服务业协会的成立,目的是助力我市家庭服务行业向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全面提升整体竞争力。此外,加强行业内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推动行业共同发展,帮助整合行业资源,包括人才师资、技术服务、实训基地等,为会员单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合作机会。”采访中,淄博市家庭服务业协会会长、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李红霞说。

李红霞表示,作为会长单位,学校将优化整合校内资源,不断完善专业群布局,秉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理念,以努力打造高水平的家庭服务人才培育基地为目标,对接“健康中国”战略的发展需求,布局建设医养健康专业群,在职业化、产业化、数字化等方面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促进行业提质扩容、内涵发展。“我们将发挥会长单位的头雁作用,发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主渠道、科技创新主阵地的作用,聚焦行业和企业发展需求,突出学校专业建设与技术应用优势,实现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团队建设、人才培养‘融合赋能’,助力行业转型升级。”李红霞说,未来,还将依托学校在家庭服务领域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运营机制和合作方式。通过各方共同探索该产业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培养更多适应岗位需求的专业化、职业化人才。

除了解决人才培养与素质提升的“产教深度融合”这一关键性路径,相关业内人士还建议,家庭服务企业应在服务模式创新方面有所突破,例如:发展“互联网+家庭服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平台,实现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探索多元化服务模式,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家庭服务;拓展市场渠道,扩大家庭服务业的市场覆盖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家庭服务品牌,提升行业整体形象,增强消费者信任。

多方合作、携手并进。我们期待,淄博在探索和实践中迎来家庭服务业新的发展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