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嘉定区基层理论宣讲“百姓名嘴”选拔赛落下帷幕,但是各位“名嘴”的宣讲道路并没有结束。他们将加入到嘉定区百姓宣讲团,为更多的市民带去精彩的理论宣讲。作为连通百姓与理论之间的桥梁,他们用接地气、有温度、带露珠的宣讲语言感染人心、触动灵魂,将政策上传下达、让理论落地生根。即日起,嘉定区委宣传部、嘉定区融媒体中心推出“名嘴养成记”栏目,带领大家一同了解闯入决赛的选手们,看看这些“百姓名嘴”究竟是如何养成的?

跟大部分单人宣讲的参赛选手不同,来自新嘉集团的王静兰、张恺俊、俞璐、邹灵4人以团队的形式从国资系统预选赛中凭借“可爱的中国”打响了“百姓名嘴”的“第一枪”。一路走到决赛,这支宣讲团队经历了从“小白”到“达人”的蜕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语言、走位、内容……不断打磨,反复排练

“自二月份起,我们便开始了紧张的备赛工作。从初赛到半决赛,我们一同走过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这三个月里,新嘉集团宣讲团队经历了无数次的排练、修改和讨论,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为了能在比赛中呈现最佳的状态。这个过程中,他们“尝遍”了酸甜苦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个人虽然都来自新嘉集团,但分别来自集团下属的不同公司,地理位置分散,南至南翔,北至娄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们每周都会抽出时间聚在一起,共同研究稿件,排练动作,交流心得。”他们说道,比如说在语言表达上,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不太注意抑扬顿挫,有时会习惯性地把“的”拖长音,尤其是在四人“合”的部分会更加明显,因而在后续排练中也是努力避免不必要的拖音,融入更多的情感。

面对每一场赛制的变化,他们一字一句地钻研文稿内容,反复练习每一个动作和走位,避免出现走位“打架”的情况,甚至为了形象管理,还一起制定了减肥计划。虽然也曾有过焦虑和迷茫,但幸运的是,四个人各有所长,所具有的知识背景和专业领域也有所不同,能够更好地优势互补。团队身后一群“智囊团”和“后援团”的支持,也让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更好地来把握宣讲论题的内涵:“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帮助我们调节情绪的同时,也让我们逐渐实现了从理论性宣讲到生动化宣讲的蜕变。”

情景演绎,理论宣讲既有深度也有温度

在新嘉集团宣讲团队看来,“百姓名嘴”要坚持秉承“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的理念,用通俗化的语言与生动化的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接地气”,让宣讲内容更加贴合大众的生活,引起“百姓”的共鸣,也让理论宣讲既有深度,也更有温度。

半决赛和决赛中,新嘉集团宣讲团队抽到的题目是“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我们自身必须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储备,要牢牢把握党的创新理论和大政方针,做到学透、吃透、悟透,确保宣讲内容正确、无误。”刚开始筹备的时候,团队对于“国家安全”的认知主要是集中在政治、国土、军事这些传统安全领域,“随着进一步的了解,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国家安全的内涵不断延伸,不断地动态调整,不仅仅涵盖了传统安全领域,也涵盖着非传统安全领域、新型安全领域共20种安全领域。”

如何做好“国家安全”的“宣传者”与“维护者”?团队设计了一些情景,最终选择以“理论阐述 情景演绎”的形式,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服饰的转变、音乐的烘托等方式,抓住听众的眼球,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将理论转化成通俗化、生动化、形象化的语言、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选取了近期热议的袁隆平亲本种子事件与国家安全机关所披露的重大间谍事件,在拉近党的创新理论与百姓生活距离的同时,也更加体现出国家安全并非小事,而是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为了让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化、更加贴合情境,团队中的一名小伙伴反复琢磨外国口音,希望能够以这种幽默风趣的表达形式,将复杂的理论知识以简单明了、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引起大众共鸣,让宣讲更有感染力。

“从预选赛到决赛,不仅仅是我们宣讲的文稿在打磨更新,我们也在一遍遍的排练过程中寻找更加贴近百姓生活的宣讲形式。”新嘉集团宣讲团队表示,在深入群众的过程中,去发现、去实践、去总结,才能让宣讲内容更“动人”。由此,不断地磨炼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带动更多的“同行人”加入理论宣讲队伍中,让理论宣讲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李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