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徽省亳州市各级禁毒部门以开展禁种铲毒专项行动为抓手,锚定目标、突出重点、精准发力,采取人工+科技、互查+评比、清源+打击“三位一体”打击整治模式,不断深化非法种植罂粟问题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做到措施落实到位、查处打击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强化督导考核力度,铲除罂粟6.3万株,同比下降73.96%;立刑事案件38件,同比下降82.81%;立行政案件40件,同比下降55.06%,实现铲毒数和立案数五年来首次下降。

源头治理

非法种植罂粟在亳州一些地方时有发生,成为了当地禁毒工作中的一道难题。为了根治这个顽疾,亳州再次启动禁种铲毒专项行动,与往年不同,这次行动无论是力度上还是方法手段上都对非法种植罂粟形成摧枯拉朽之势。

在禁种铲毒专项行动中,亳州市禁毒办要求各地要形成声势,广泛宣传毒品的危害,发动人民群众参与禁毒人民战争中来,自觉监督举报身边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线索,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一时间,亳州各地掀起了宣传毒品危害和禁种铲毒的热潮,电视、报纸、横幅、标语、村村通广播、流动宣传车、警民议事厅等传统禁毒宣传载体,与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联动,形成线上、线下立体宣传态势。据统计,专项行动期间,走村入户开展宣传发放禁种铲毒宣传挂图、宣传册、宣传单等15000余份,重要路口、醒目位置悬挂横幅400多条。

据亳州市禁毒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关于主动上交罂粟(大烟)种子通告》发布后,很多群众主动上缴非法持有的毒品原植物种子,效果明显。亳州市禁毒办还发布了《亳州市禁毒委员会禁种铲毒通告》,广泛普及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的特征、禁种铲毒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树立“多种犯罪、少种违法、不种守法”的观念,很多群众积极提供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线索,协助禁种铲毒专项行动深入推进,保证了专项行动取得成果。

亳州市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当地有种植中药材传统。对此,亳州市禁毒办把中药材市场作为开展专项行动的重点,先后对药材市场、花鸟市场、农村集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开展了10次拉网式排查,确保毒品原植物种子清缴彻底。

“我们对往年种植毒品原植物重点区域和重点人员,实施定点靶向管理,组织乡村干部、禁毒志愿者、驻村民辅警等人员开展入户宣传和摸排,确保见面谈一次、签一张承诺书,做到源头治理。”亳州市禁毒办相关负责人说,专项行动中共重点入户走访600余户,发现种植点14处,并现场铲除。

重拳打击

“以往禁种铲毒的手段,多依靠派出所民警,难免会留下盲区死角,今年在要求地方党委、政府在组建禁种铲毒工作专班基础上,要多借助科技手段,基本实现全覆盖踏查。”蒙城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今年的禁种铲毒专项行动中,亳州市广泛推行了“人工+科技”踏踩模式,以村、社区为单位组建禁种铲毒工作专班,借力村组干部、社区民警、治安积极分子、网格员等力量,按照“不漏过一户、不放过一株、不留一块死角”等要求,对城郊农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池塘野地、养殖场、林地周边、废弃厂房、无人居住老宅等重点部位,开展多轮次、地毯式踏查铲毒。全市各级禁毒部门共争取财政经费190余万元,对5个县区、87个乡(镇)、13316个自然村全面进行了无人机航测,航测期间飞行7000余架次,监测航时3000余小时,通过利用色谱分析技术,智能识别罂粟,铲除罂粟37354余株,高效打击非法种植行为。

禁毒必须出重拳,这样才能产生“种毒必铲、责任必究”的震慑效应。在认真落实“种一株也违法、也要被查处”的同时,亳州市公安机关坚持“清源+打击”并举,始终对涉毒品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保持对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零容忍”,强化案件经营,凡查破的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案件,必须查清毒品原植物种子来源,彻底铲除其源头;积极与检察院、法院沟通协商,严禁“只铲毒不立案、只立案不采取措施、只采取措施不追究法律责任”,防止以罚代刑、降格处理等情况发生,对累犯、屡教不改或抗拒铲除人员依法从重、从严处理。

督导问责

亳州市围绕构建“不敢种、不能种、不想种”工作体系,市禁毒办制定《全市禁种铲毒重点工作指引》,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层层签订《禁种铲毒责任状》,压实禁种铲毒工作责任,层层传导压力,落实落细各项措施,明确了禁种铲毒中的各个环节责任。

“我们将禁种铲毒工作纳入市级督查检查考核计划和毒品问题重点整治认定内容,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据亳州市禁毒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有20多人因对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工作重视不够、工作不力被问责,另有8人正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追责工作。

亳州市禁毒办推出了全新战法,把督导融入实战中,建立互查+评比机制,以全市5个县区为战场,采取交叉互查的方式,按照“发现得了、铲除得尽、打击得狠、追究得严”原则,通过综合研判、现场暗访、人工踏查、无人机航测等方式发现并铲除毒品原植物,有效增强了禁种铲毒的力度。

据统计,在互查评比中共出动警力300余次,发现罂粟种植点32处,受理刑事案件9起,铲除罂粟13808株,营造了“种毒必铲、责任必究”的震慑效应。

与此同时,亳州市禁毒办成立了4个禁种铲毒工作督导组,对各县区开展多频次督导检查,通过无人机航测复查、比武练兵、抽查暗访等形式对各地禁种铲毒工作进行督导,并将对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问题突出的乡镇,提请市禁毒委参照《安徽省毒品问题严重地区责任考评实施细则》予以重点整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