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增强教师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推动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培训8万名持证应急救护员”进校园,6月25日至26日,普陀区红十字会联合区教育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开设了三期中小学校教职工红十字救护员(初级)持证专项培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

“我觉得当我们的学生突发疾病、发生意外的时候,有基本急救知识的教育工作者都能从容应对,在紧急情况下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伤害。”江宁学校的老师告诉记者。学员们学习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和救护概论、心肺复苏CPR与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急救原理和操作步骤、创伤救护(止血包扎等)知识和要点,掌握基本急救知识

“在AED通电前一定要提醒周围人员离得远一些,保证大家安全,同时你本人的身体也要稍稍退后一些再做心肺复苏。”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资一边讲解一边做示范。他们通过教学视频、现场手把手指导等方式讲解急救过程中的要领,同时也提醒大家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忽略的细节。学员们反复练习标准动作,快速掌握救护操作技能,确保在紧急情况到来时能熟练运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把手教学

“简单的处理或者急救的处理是必备的急救知识,我们要卫生老师和体育老师各1名来掌握应急救护,但是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来了很多名老师参加此次培训活动。”普陀区教育学院体育兼卫生健康教研员陶良成告诉记者。今年“培训8万名持证应急救护员”被纳入市、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为进一步推进红十字救护培训进校园,区红十字会除了开展区内公民办幼托机构教师应急救护培训外,还探索推动将红十字救护员(初级)培训纳入全区卫生、体育老师和班主任等专项培训。

首期卫生老师专场培训,由市级救护培训师资、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教研组组长洪颉担任主讲。为了让三期学员更好地掌握应急救护技能,区红十字会精心安排了以市级救护培训师资、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教研组组长洪颉和副组长王惠琴带队的7位市、区级救护培训师资进行授课。

本次培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吸引186名来自近80所中小学校的卫生、体育老师参加。值得一提的是,线上理论学习考核4课时,线下实操培训4课时,一共8课时,每位学员必须线上考核通过后,才能报名参加线下实操培训与考核,待考核全部通过以后会获得一张红十字救护员(初级)电子证,该证有效期为三年。

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提高群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责。根据市教育委员会与市红十字会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要求,明确提出扎实推进学校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工作、加大学校教职工应急救护培训力度是保护青少年生命健康、守护校园安全的重要举措。今后,区红十字会与区教育局将不断充实本区中小学校内急救力量,为中小学生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施剑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