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下岗工人,到在田野追梦的农机专家,12年党龄的李文兵,一直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刻苦勤奋的工作态度、淳朴的为民情怀奋斗在农业机械化第一线,在研制和推广新机具、应用新技术上创出了自己的路子,带领会宁县文兵农机专业合作社走上了规范发展之路,也带动更多农民走上了致富路,充分展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接下来,让我们跟随镜头走进他的致富带富事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甲辰盛夏,会宁县文兵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六千余亩高标准农田中庄稼郁郁葱葱,合作社里各式各样的农机具整齐停满院落,培训室、惠农工作站、粮食产地烘干中心等一应俱全,整个合作社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井然有序的景象。现在的李文兵干起合作社工作得心应手、部署有序,殊不知,2012年合作社刚成立时,他只是一个对农业懵懵懂懂的“门外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宁县文兵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文兵:当初不懂种植技术,盲目种了近2000亩马铃薯,亏损了几十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碰壁之后的李文兵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在政策、家人的支持下,凭借着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积极吸纳周边农业能人加入到合作社,挺起了“二次创业”再出发的坚实脊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宁县文兵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文兵:我的父亲一直鼓励我,在后面默默支持,每天帮忙保养拖拉机、修车、焊接,还有干农活;亏损之后先通过银行贷款、筹资把亏损的账还清了,后来正好赶上国家的阳光工程培训,专门培训农民的种植技术、农机技术、种植模式等知识,我也参加了会宁县第一批阳光工程培训,培训完以后自己也就有思路了,慢慢地走出了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作社步入正轨后,李文兵意识到抓新技术和新机具,推动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刻不容缓。于是,他在积极引进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提升农机服务水平的同时,与当地农技部门、科研院所及农机具制造企业合作,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农业增产技术,主动承担并推广种植新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研制适合丘陵山区地带使用的履带自走分级装袋(装厢)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并多收大豆”,并为全县马铃薯产业每年节约人工成本1.44亿元的目标。此外,他还按照“六统一六保证”服务宗旨,采取“联合社+合作社+农户”“农机合作社+种植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构建了较完善的“小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并在2023年托管土地4.5万亩,有效带动了小农户、种粮大户和合作社共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宁县文兵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文兵:现有流转土地6600亩,其中600亩是水肥一体化,还有6000亩是高标准农田。同时去年新建了一所粮食产地烘干中心,日处理粮食烘干150吨,年农机作业量13万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宁县甘沟驿镇修家岔村村民 吕铁军:我有12亩地,由文兵合作社托管,已经托管了5年,在这5年内,由合作社负责耕地、覆膜,还有农家肥、种子都是合作社免费提供的,给我们减少了很多干活的环节。我大多时间在外面,耕地、覆膜都是合作社在干,我们只负责种植和收割,我觉得很方便,也很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人富裕不算富,大家富裕才是真的富。”李文兵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他始终没有忘记帮扶乡邻,一方面积极吸纳周边剩余劳动力就近务工增收,另一方面通过“农家课堂”,定期不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和跟踪指导,让附近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顾家、增收、学技术“四不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宁县甘沟驿镇河西坡村村民 李玉清:我已经在文兵合作社干了12年了,一年四季都有活干,种的时候过来种,收的时候过来收。离家近能照顾到家里,待遇也挺好的,我们两口子一个月能挣6000元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宁县甘沟驿镇六十铺村村民 魏兵:从不会做、到专业人员手把手教会,在这里干了十几年觉得挺好的。每月满勤工资在4500元左右,劳保待遇、保险都有,活就在家门口,特别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宁县文兵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文兵:目前合作社有农机手24人,从业人员67人,吸纳周边农户466人。通过县经管站的培训和指导,逐步有了完善的财务制度,24名农机手全部缴了社会养老保险,凡属务工人员每年都会缴意外伤害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怀乡情,造福桑梓。1965年出生的李文兵2012年入党,他经常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时刻在想是党和政府的培养指引和扶持让我走上了富裕之路,我要思源思进、回报社会。”2020-2023年四年时间,李文兵为会宁县甘沟驿镇7个行政村村集体注入资金51.6万元,发展壮大了当地村集体经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宁县甘沟驿镇修家岔村党支部副书记 袁宏:这几年来文兵合作社累计向我村投入资金5万余元,用来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些资金将用于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目前,会宁县文兵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动力机械40台,配套机具304台(部、件),年经营收入410余万元,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组织”;他本人也先后获得“全国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全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带头人”“白银市致富带富好党员”“白银市国土绿化先进个人”“土专家”等荣誉称号,赢得了党员群众的普遍认可。结缘农机显身手,服务“三农”不停步。对于今后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和助农计划,李文兵思路清晰且信心满怀,立志用勤劳和汗水,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带动更多有生力量投入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宁县文兵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李文兵:作为一名党员和合作社负责人,今后我将更加专注地做好眼前每一件事、耕好每一亩地、种好每一亩田,加大培养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实用性、技能性的农民人才,推动合作社更高质量发展,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会宁融媒记者 李佳 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