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地铁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条推文《地铁里想买啥,听您的!》,内文显示,郑州地铁拟打造特色商铺,现对消费需求进行市场调研。下方是一个调查问卷,所有读者均可扫描二维码后填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卷内容一共有26个必答题,以在地铁站消费的意愿、偏好,以及消费的习惯为主,例如在地铁站商铺消费的原因,消费的时间与频次,消费的业态种类和金额。

其中关于零售业态的问题占比较大。餐饮作为全国地铁商业最多的零售品类,在问卷中也进行了详细提问,“您最期望地铁商业引进的餐饮品类是?”“您最期望地铁商业引进的餐饮客单价?”

除去餐饮,新兴的零售业态,例如休闲娱乐、生活配套等也在问卷中有所提及。

郑州地铁这样一份问卷调查,看似是有了依靠地铁站进行商业布局的想法。对此,正观新闻记者致电郑州地铁官方客服,未获得正面回复。

对于地铁设置商业区域,各地的乘客也都有着自己的看法。

“只要这条固定线路(上下班到地铁站)上没有便利店、面包店等(过个马路买都不行),我一定会在地铁里买。感觉能击中的人群还是很多的。”

“地铁口附近需要走一段路程才有便利店,我又热又渴,感谢地铁口的便利店拯救我。”

“(地铁里)自动售货机价格会比便利店贵一点,选择也少。特别是夏天不愿意走很久去便利店买东西,最喜欢带便利店的地铁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边,纵览全局,城市地铁集团赚钱,并不靠主营业务,而是副业。全世界范围内,只有香港等极个别城市可以依靠票价实现主营业务盈利。

根据时代周报等媒体统计的32个城市地铁公司业绩表,扣除地方政府补贴后,全国仅有武汉、深圳、济南、上海、常州5个城市盈利。

据年报显示,2022年,武汉地铁票款收入为31.27亿元,相较于54.12亿元的投入成本,净利润为-22.85亿元。但武汉地铁资源一级开发的收入为53.94亿元,成本为23.26亿元,净利润达到30.68亿元,反哺了地铁业务,扭亏为盈。

香港、武汉、深圳、常州,这四座城市的地铁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采用了TOD模式。

TOD全称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

具体到各地,香港地铁建造后,四周地价也随之被带动,港铁可以管理物业,依靠物业租赁业务获得租金收入,也可出售楼盘,以物业发展业务获得利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深圳地铁官方网站

深铁则是依靠下属深圳地铁置业公司做站城一体化开发业务,具体为房地产业务。

武汉则是将轨道交通与武汉都市圈建设相结合,利用轨道交通快运、量大、精准的特点,将“武鄂黄黄”四座城市的人口、资源要素衔接,从而提高人口规模、消费规模,提高“轨道+物业”营收的可持续性。

郑州地铁是否能充分吸收以上城市的成功经验,增加收入,这份问卷调查走出了第一步,结局如何,值得期待。

来源:正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