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了2024年养老金的上涨幅度,定为3%。

也就是说,咱爸妈口袋里又能多一笔钱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官方通知,养老金上涨从今年1月1日开始,也就是下个月的退休金会补齐今天前六个月的差额。

这已经是从2005年开始,我国养老金的第20连涨。

不过,这个事情一宣布,又“默默”地上了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大家这么关注呢?

虽然今年只上涨3%,但好歹,还是上涨的。

而且20年连涨,有一半时间涨幅都在10%及以上,你就说吧,还有谁能做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关于养老金怎么涨,有两点需要注意的:

1、“涨3%”不等于每个人都涨3%。

正如通知里所说的:调整要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

意思是,所有人都适当涨一点,但有的人涨得多一点,有的人少一点,大家可以理解为平均上涨3%。

2、这次上涨的仅限于城镇职工的养老金。

这是因为,城乡居民养老金已经“提前”上涨过了。

在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官方已经宣布:最低标准提高了2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具体涨多少,不同的老人都不大一样。

对咱们爸妈来说,还要参考所在地,年龄,社保缴费年限,已有养老金水平等多个维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看着养老金年年上调,年轻的网友们却坐不住了。

针对养老,网友们留言的“画风”是这样的:

网友A:自己攒钱养活自己吧,自己是养老的第一责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B:作为第一批90后好悲催,一毕业开始缴纳社保到退休将近40年,都不能养老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C:不用未来30年,还有15年左右。2040年只有不到1000万人口就业了,就业人口大大少于退休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价下来就一句话:养老得靠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们的焦虑,都快要溢出屏幕了...

大家担忧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养老金制度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制。就像一个蓄水池,一边进水,一边出水。理想状态是,进出水保持动态平衡,如果进水能大于出水就更好了。难就难在,当老龄化撞上了少子化。进水越来越少,钱都花完了,未来还有吗?年轻人能不焦虑吗?

要知道,每年各地社保缴费基数的上涨幅度,基本超过养老金上涨的3%。

以广州社平工资11300元为例,灵活就业的朋友按最低缴费基数上缴,那也要5284元。

每月也要缴纳养老保险:5284×20%=1056元;医疗保险的缴费基数下限是5996元:5699×8%=482元。

在此项方面,每人每月的最低支出为1056+482=1534元,每人每年的最低支出为18428元。

广州的灵活就业者,恐怕也不能躺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项最新数据,全国平均养老金替代率已降至40%左右,全国平均退休工资也就3000多。这一水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安全线是70%。

实际上,目前养老保险基金已经依赖财政补贴,如果没有补贴,早已“入不敷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啊,延迟退休什么时候来?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老两口的养老金,一般是老两口自己花。

在广场舞界,单身老头儿的高退休金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可以轻松秒杀高颜值但低退休金的老头儿。

而现在,退休金这块肉要分给更多人吃。

大量“全职儿女”的出现,让关注“养老金”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豆瓣“全职儿女工作交流中心”小组页面截图

乐居早前看到一个段子:早班地铁上,坐满了死气沉沉去上班的年轻人和朝气满满去旅游的老年人;而作为社会中坚的中年人,正在某多多上薅几毛钱羊毛。很现实,也很扎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

前些时间,麦肯锡发了一则消费报告,咱们不妨参考一下它们的结论:

国内42岁-65岁人群的消费能力最强,无论是一线,还是三四线城市皆适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麦肯锡

但反观咱们的年轻人,背负着太多刚性支出以及收入端的未知因素,无限挤压着本该旺盛的消费意愿;比如大宗消费端的买房、买车、装修,又比如高频的旅游、餐饮、酒旅等。

中年人、轻度老龄化群体尽管消费能力不差,但偏好又趋向保守。

说回退休金上调3%这件事,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要关注年轻人的困境,为他们减轻负担,创造更多机会。

不仅有助于减轻未来的负担,还能确保养老保障体系的长期稳定和有效运行。

最后,面对养老金上涨,你有什么看法?

欢迎留言~

文章来源:乐居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