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毛主席的病情日益加重,虽然有惊无险地度过了,但主席的健康情况已经到了一个十分危急的地步。

毛主席的两位女儿,李敏李讷经常看望病重的父亲,主席则会交代后事般,告诉两位女儿很多事情,其中,毛主席就着重提到了自己在韶山的一些亲友。

从父亲口中,李敏常常听到一个名字——毛泽连,毛主席的一个堂弟,自己的堂叔,一位远在韶山的普通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主席昏迷不醒,很久之后才恢复意识,李敏不由得伤心泪下,但此时毛主席的状况已经十分不乐观了。

靠着最后的清醒意识,主席嘱托女儿李敏:

“有事情要拜托你做,韶山有两个叔叔身体不太好,你以后要代我去多多看望。”

而这两位叔叔,就包括了毛主席多次提到的堂弟,李敏的堂叔毛泽连。

如此受毛主席牵挂的韶山亲人,也让李敏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完成父亲的临终嘱托,前去看望这位素未谋面的堂叔。

支持革命的“九弟”

1977年,李敏怀着父亲最后的嘱托,携丈夫孔令华,一同来到了毛主席的故乡湖南韶山,在这里,李敏也终于见到了父亲心心念念的堂弟毛泽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已逾六旬的毛泽连看上去是那么普通,那么年迈,衣着简单甚至有多处缝补,手上的褶皱是农村老人的最好印证,这就是堂叔给李敏的第一印象。

作为国家主席的堂弟,毛泽连却过着贫苦农民的艰难生活,李敏不由地流下眼泪。

这一刻,她也终于知道为何父亲最后要嘱托自己一定来看望堂叔。

同时,父亲生前和自己讲述的,他与毛泽连的故事立刻浮现在了眼前……

毛泽连的童年绝对可以用悲惨来形容,亲生父亲身体一直不好,中年后更是患上了肺痨,一咳就出血,五十岁不到就撒手人寰。

母亲同样身患疾病,有着严重的眼疾,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艰难求生,再加上那几年韶山的自然灾害,毛泽连一家可谓是到了流离失所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负担重,毛泽连的一个姐姐便接到毛主席家中作为养女生活,而这一层特殊的联系,也让毛主席和这位小自己二十岁的堂弟结下了友谊,每当读书假期毛主席就会看望毛泽连。

毛泽连十三岁的时候,毛主席已经是回韶山搞农民运动的革命先锋了,受到毛主席的影响,毛泽连积极担任儿童团成员,负责岗哨任务。

虽然年龄不大,可毛泽连却在这个岗位上救了毛主席一命。

那是冬天的一个夜晚,毛泽连正在上屋场放哨,忽然,他看见了一队人马,腰上都别着枪,显然这是当地军阀的队伍。

毛泽连猜得没错,当时毛主席回到湖南后,当地军阀气急败坏,赵恒惕更是直接下令抓捕毛主席,因此派出了一队爪牙出来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恒惕

毛泽连立即大声咳嗽提醒不远处的毛主席,并将手中的灯举高示意,毛主席见到毛泽连的举动后,知道军阀走狗来了,于是立即往林子里逃去,这才躲过一劫。

除了帮助毛主席脱险,毛泽连还协助了主席妻子杨开慧躲过军阀的追击。

当时,毛泽连挑了一个箩筐,后面便跟着杨开慧,毛泽连的箩筐两边装着毛岸英和毛岸青,后面的杨开慧用蓝布头巾包裹,营造出小叔子送嫂子回家的场景,顺利将杨开慧送出。

在韶山活动的半年多时间里,都是毛泽连的母亲为主席夫妻二人提供吃穿所需,因此毛泽连一家为毛主席的革命运动出了很大力。

当然,毛主席对毛泽连也格外照顾,初回韶山时,毛主席见毛泽连家里条件艰苦,主席便劝自己的弟媳将田地让给毛泽连。

1927年,毛主席再次回到韶山,毛泽连听闻消息后兴奋地出去迎接,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和他打听这几年的经历。

离别时,毛泽连和毛主席更是如同亲兄弟一般难以割舍,毛泽连特地准备了自己给堂哥的送行礼物——装着物资的包裹和一把雨伞。

毛泽连深情地对堂兄说道:

“三哥,这一分别过后,你什么时候能再回来?”

毛主席眼神有些伤感,看了看家乡的山水,然后说

“革命不成功,哪怕三十年,我毛泽东也无颜回来见父老!”

这一别,虽然没有三十年,但也足足过了二十二年,堂兄弟二人才得以再次见面,这一见时,毛主席已经完成了自己的革命目标。

二十多年时间里,毛主席四处奔波,与其他革命志士们一步步将中共壮大,一步步将共产主义散布到全国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连则是始终留在家乡,做一个普通的农民,同时,他也一直借助各种手段打听自己堂兄的消息,有时甚至因为自己的身份被军阀走狗盯上。

1949年9月,全国解放在即,四野解放军部队来到了韶山,打算寻找毛主席的亲人以及一些湖南籍的烈士亲属。

很快,在北京的毛主席便得知了堂弟的消息,毛泽连还居住在东茅塘,主席心中打定主意:待全国解放后,一定要邀请毛泽连等一众亲属来到北京。

很快,毛泽连便收到了毛主席的邀请,激动地乘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一路上毛泽连都在畅想自己和堂兄见面的场景。

由专人接送后,毛泽连以及其他几位亲属一同来到了中南海,在这里,他见到了阔别二十二年的堂兄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席眼中晶莹闪烁,立即起身握住了毛泽连的手,毛泽连早已眼含热泪,二人没有立即说话,但感情却全在这不言之中。

终于,毛泽连连喊了三声“三哥”,主席也是饱含深情回了三声“九弟”,一位淳朴农民,一位国家主席,将兄弟情深演绎得淋漓尽致。

十月一日,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之时,毛泽连就在现场观看,不禁心潮澎湃:堂兄多年奋斗的梦想终于在此刻得以实现。

公私分明的浓厚亲情

作为国家主席的堂弟,当年坚定支持毛主席革命的毛泽连理应得到合理的帮扶,但他多年以来始终只是一个贫苦的农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入北京时,毛泽连和毛主席彻夜长谈,二人很快便聊到了毛泽连左眼失明的事情。

当年毛主席离开韶山后,毛泽连始终积极参加当地的农民运动,并且将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心中的理想。

一次,毛泽连在夜校上完课之后回家,突然遇到了雷雨天气,手中的火把被雨打湿,毛泽连不小心踩空摔倒,竟然将左眼摔伤,就此左眼失明。

由于当时革命形势严峻,党员几乎都有生命危险,所以因为左眼失明而行动不便的毛泽连,便无法成为党员。

对于组织的这一决定,毛泽连十分遗憾,但也只能接受,毕竟以自己的健康状况执意入党反而会成为拖累。

这一件事也成为了毛泽连永远的遗憾,每每回忆起此事,毛泽连都会长叹,所以当毛主席提起这件事情时,毛泽连的心情也颇为低落。

毛泽连自责地对毛主席说:

“没能为党做贡献,实在是遗憾。”

主席安慰道:

“九弟,你没有入党也不要紧,思想上支持党就行了。”

听到堂兄的安慰,毛泽连心中一暖,说:

“就听三哥的。”

随后,毛主席便安排毛泽连进入北京的协和医院住院,尝试治疗他那只失明的左眼,遗憾的是,一连一个多月的时间,左眼都没有好转。

毛泽连只能出院,毛主席又提议帮他买一个义眼代替,毛泽连却摆手拒绝,理由很简单,义眼看不见东西,更重要的是浪费钱财。

事实上,左眼的失明极大地加重了毛泽连的负担,本就十分艰难的生活条件使得毛泽连的生活更加贫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革命时期时,毛泽连虽有主席弟媳赠送的田地,但收成不多,况且还需要腾出时间来为农民运动做事,毛泽连便越发劳累。

对于毛泽连的情况,主席又何尝不知,但毛主席一向公私分明,本人更是以身作则,平时生活十分节俭,因此不能在工作岗位上给予毛泽连帮助,只能自己出钱资助。

1950年夏,韶山遭遇大面积干旱,大量农田干裂,更别说秧苗能否存活了,毛泽连只能写了一封信给毛主席,向他讲述了韶山的干旱情况。

主席收到信后十分挂念家乡和亲属,奈何自己事务繁忙抽不开身,于是立即让儿子毛岸英前去韶山省亲。

毛岸英出发前,毛主席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能拿群众的东西,遇到困难就找九叔毛泽连帮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达韶山后,毛岸英便住进了毛泽连家里,吃穿都十分朴素,每日走访群众,了解情况,毛泽连也不顾自己家里的情况,每日支持毛岸英的工作,为毛岸英的走访工作作出了贡献。

也就是在这几日,天公作美,韶山竟然下了一场及时雨,缓解了干旱。

当然,毛泽连本人多年来始终支持革命工作,帮助革命工作,自己的生活状况却是每况愈下,要说没有想法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去往北京见堂兄时,毛泽连就尝试请求毛主席,希望能为他在北京找一份工作,毛主席却是想都没想便拒绝了。

毛主席十分严肃且郑重地说:

“我是国家主席,不是‘皇帝’,我现在是给人民服务的,我的亲戚朋友不能沾我的光,我们革命者要为百姓服务,不能满足少数人的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连似懂非懂,对于毛主席的反应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这位堂兄的为人毛泽连自然是知道的,听了一番教诲后,毛泽连坚定地说:

“听主席三哥的。”

主席很欣慰自己的堂弟能够理解自己,又说:

“现在国家刚刚成立不久,你们在家里务农产粮食,也算是为国家做贡献。”

此次见面之后,毛泽连便回家继续做农民,并且比起以前更加坚定,虽然自己生活艰苦,但三哥说的一定没错,自己务农也是为国家贡献。

1960年,当时正是新中国最为艰难的年份,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全国上下广大农民也深受自然灾害的打击,韶山也不例外。

毛泽连看到这番场景后,打定主意前往北京,打算向自己的三哥汇报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面后,毛泽连直截了当地说:

“三哥,我此次前来是来向你反映农村情况的。”

毛泽连先是说了自然灾害带来的坏处,又说了公共食堂的弊端,毛主席听后一脸凝重,自己这位老实本分的堂弟是最好的情报官,他说的话一定没错。

良久,主席向毛泽连保证道:

“九弟,你说的这个情况非常严重,党中央一定会认真考虑,采取措施来解决,你先回去告诉乡亲们,政府一定会有所作为。”

毛泽连十分高兴,说:

就听三哥的。”

此后一段时间,毛主席实地考察了多个农村,确确实实发现了许多问题和不合理的政策,党中央也很快作出决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第一次回到韶山是1959年的6月25日,当天毛主席便邀请了许多亲属和烈士家属一同吃饭,其中自然也包括毛泽连。

毛泽连六岁的儿子毛坚平也跟着去,毛主席亲切地抱起小孩,问:“你是谁家的孩子呀?”

毛坚平说:“我是毛泽连的孩子。”

听到这句话,主席笑得更浓了。

当天晚上,主席给乡亲们挨个敬酒,对于毛泽连更是感情深厚,主席的这一系列举动也深刻反映了他对于乡情和亲情的重视。

得知毛泽连大儿子毛岸平正在读书,但家里不够钱,主席立马从自己稿费里拿出两百块钱,每年资助毛岸平的学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国家主席,毛主席没能给毛泽连工作上的便利,但作为三哥毛泽东,毛主席竭尽全力帮助这位和自己感情深厚的堂弟。

毛主席晚年时,病魔缠身,但却始终挂念着韶山的堂弟毛泽连,一有空就会和李敏,李讷二人交代以后一定要多关照毛泽连。

1976年主席逝世,全国悲痛,远在韶山的毛泽连更是哭得泪流满面,堂兄弟二人至此阴阳两隔。

可毛家人的亲情,却永远没有断绝。

亲情永存

1977年李敏来到了韶山,在这里,她见到了生活十分艰苦的堂叔毛泽连,并且了解到了毛泽连家中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敏之前从未想过,作为父亲的堂弟,毛泽连的生活竟然如此贫困,家中几乎没有财产,但老人却对于生活抱有十分积极的态度。

而那位昔日被毛主席资助上学的毛岸平,在六十年代辍学进入了生产队,为人善良勤劳,因此当上了干部。

虽然儿子当上了干部,但毛泽连却没有打算让儿子赡养自己,而是始终坚持亲自务农维持生活,因为他记住毛主席和他说的:

做农民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李敏来到韶山后,毛泽连非常高兴能见到这位堂侄女,同儿子毛岸平一起带着李敏参观了韶山的许多地方。

见到毛泽连堂叔如此贫困却能对生活充满乐观,李敏也终于明白父亲最后对自己的嘱托了,这样一位为国家而活的农民,又怎能不常来看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只是李敏,毛岸青也常来看望这位堂叔,1986年更是来到了韶山过元宵节,一见到毛泽连,毛岸青等人便说:

希望您老身体健康,向九阿公拜年了!”

李讷也常来看望毛泽连,每每来到韶山,李讷都会去毛泽连家里吃饭,知道毛泽连喜欢吃北京的茯苓夹饼,李讷每次都会给毛泽连带上几盒。

在李敏和李讷的身上,毛泽连又看到了当年三哥毛主席对自己的关心和亲切,妻子张玉莲也表示:

李敏和李讷一点架子都没有,当我们是长辈,非常照顾。

当然,小辈之间的相处,也十分和谐。

每次李敏和李讷来韶山,毛泽连的儿子毛岸平就会前去迎接,带他们四处参观和游玩,其弟和妹也和李敏,李讷两姐妹感情深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讷还为毛岸平打算办的餐馆亲自写了招牌“祖人居”,虽然最后餐馆没有开办,但也说明毛家人之间的浓厚亲情。

1995年九月二十九日,毛泽连在韶山医院去世,享年八十二岁。

听闻此讯,李敏和李讷皆是悲痛万分,李敏打电话询问时,更是难过得哭出了声,李讷也同样如此。

李敏很快和毛泽民等人联合寄了两千块钱往韶山,李讷也寄了五百块钱,对于毛泽连的去世,整个毛家都十分悲伤。

韶山本地人同样对于毛泽连的去世感到悲怆,百姓们自发地为其举办了追悼会,其规模更是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有着国家主席做堂哥的人,愣是没有向国家伸手要利益,凭着自己的农民本事,善良淳朴地活到了人生的最后一刻。

结语

同是毛家人,虽然命不同,殊途终同归,毛主席一生致力于革命事业,为人民服务。

毛泽连一生热情淳朴,深耕农民本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伟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