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高考,总是牵动许多家长的心,以及他们的钱袋子。据说,2022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付费市场规模已经有8.8亿元,2023年更是达到9.5亿元。今年不知道多少,想来大概也不会少。

我是有点看不懂。

孩子高考填志愿,当然关乎未来就业、关乎社会需求,但本质上更关乎孩子自己的兴趣、能力、分数。某些学校专业好,未必代表你的孩子就适合;别人家的孩子适合,未必代表你的孩子就适合。一言以蔽之,哪里有什么绝对的最好,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东方IC

怎么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志愿?我想无非相信两种人:一个是自己,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自己的孩子,朝夕相处、多年陪伴,自己最清楚、最了解。好好谈谈,好好沟通,一起求一个最优解,共同决策,也不会留遗憾。如果不清楚、不了解,那是父母失职了。如果确实失职了,又来不及补救,还有另一个途径,就是跟班主任、跟老师多商量讨教。尽职的老师对学生也是有较充分发言权的。老师和父母各有所长,老师掌握更多面上的情况,知道更多横向比较信息,也往往能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既不依靠自己,又不相信老师——自然,更谈不上相信孩子了——然而又想求得一个最优解,于是,关心则乱,则焦虑,焦虑则乱投医,乱投医则相信一些所谓的付费服务,以为通过付费就能够获得理想的结果。

我当然不是绝对否认付费咨询专业服务的价值,但往往消费者焦虑之下、情急之下,想要立竿见影的好效果之下,各行各业必然有“磨刀霍霍”的人瞄准了这样的市场,并通过满足这个市场来谋取利益。比如,你想一夜暴富,必然有“炒股秘籍”;你想貌若天仙,必然有“医美手术”;你想百病不生,必然有“灵丹妙药”。针对每一款精致细分的焦虑,必然有一款甚至多款的“产品”伺候。

如果付了费,确有好效果,买卖双方各得所求,自然皆大欢喜。就怕付了钱,结果却不如意,所托非人,那才最遗憾,当然不止是高考填志愿一件事。

吴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