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的一天,在某处北京的四合院中,一位耄耋老人坐在摇椅上,眼睛呆呆地望着院子里那十几棵月季花,嘴里时不时喃喃说一句:“他第一次见我就说我年纪小。”

每到这时,女儿总会在母亲的耳边说一句:“永不消失的电波,”随后母亲就会扬起幸福的微笑。

那年,她15岁,他21岁,因为一次突如其来的任务被迫“结婚”。

后来她扮演贤妻良母,他扮演勤劳的丈夫,他们同一个屋檐以“黄河”为界,直到一次突然的变故,却弄假成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她小脑萎缩,却只记得他的名字,而他种了满园的月季花,却只为了博她一笑。

然而就是这么一对让人艳羡的夫妻,却在对方的记忆中“去世”了7年……

特殊的年代

她叫王兰芬,后来改名为王新,出身于名门望族,父亲王端华,曾经是东北虎张作霖的得力干将,担任过锦州省长。

张作霖去世后,父亲也曾经辅佐过张学良,并且陪同他检阅过东北军。

这样的家庭,给了王新很好的教育环境,而她也因此被保护得很好,在河北女师附中上学,两个麻花辫,一条学生裙的她,看起来清纯又靓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的铁蹄踏遍了东三省,曾经的家园变成了侵略者肆意践踏的土地,父亲为了保护王新,便将她送到天津的亲戚家借住,自己则留在东北继续抗日。

然而看着故乡沦陷的王新,再也无法安心待在父亲的羽翼之下,从小便接受新思想教育的她,在刚到天津的第二年,便加入了我党,那一年她才15岁。

王新作为知识分子,原本是要在中学毕业后,进入抗日大学的分校进行学习,但却因为上级命令的变化,让她的生命闯进了一个叫王士光的男人。

他叫王士光,1915年出生在北京,但祖辈却是天津的名门望族,父亲曾经在北洋政府商务司担任代理司长,外祖父曾是当地有名的富商。

虽然王士光出生在这样的富庶家庭,但父母却深晓民族大义,十分鼓励革命运动,这样的家庭无疑给了他最好的家庭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4年,王士光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的物理系,随后因为对电机更感兴趣,他便于次年转学到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并且利用业余爱好钻研无线电。

对于当时的世界来说,无线电是新兴事物,谁能掌握这样的技术无疑就能掌握新世界大门的钥匙,对于本身就对电机感兴趣的王士光,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之后“一二九”运动爆发,深受父母革命思想影响的王士光,积极奔走在学校中,为了中华民族振臂高呼,随后在我党革命思想的号召下,便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6年便加入我党。

“七七事变”的爆发,是王士光命运的转折点。

在这之前,他还是一个在学校里上课求学的学生,在这之后,由于战争爆发,清华大学等学校为了避免被日寇占领、利用,保存希望的火种,开始南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王士光并没有离开,他认为,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他有更想做的事情。

不久之后,日本的战火便烧到了北京、天津,然而我党却从未放弃在敌占区的工作。

为了方便和各地下组织、人员的交流,党组织交给王士光一个任务,那就是在天津建立一个秘密电台,专门负责平津与延安之间的情报传递。

然而这样的一个任务,如果想要顺利完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所以掩护好他的身份便成为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这时中共河北省秘书长、天津市委书记姚依林提议,王士光可以搬到英租界去,这样一方面可以躲避日军的盘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英军的电报信号可以很好地掩护我党地下情报组织发出的电报信号。

很快,党组织便在英租界给王士光租了一个三层小洋楼的顶层作为住所,只差一个合理的身份、掩人耳目的背景,和一个警惕性高的好帮手。

这可愁坏了姚依林,因为他在询问王士光是否有女朋友、心上人或者是推荐人的时候,均得到了他红着脸摇着头的回应。

这才有了王新和王士光的见面。

相互嫌弃

“党组织一开始是想安排你进入抗日大学学习的,但现在情况有变,需要给你布置新的任务。”姚依林认真地在和王新讲着事情的前因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身为革命人,一切都该为革命服务,王新并不意外计划的变动,所以便没有出声打断姚依林的话,她认真等着接下来的任务。

“党组织现在需要你和一位男同志假扮夫妻,掩护他进行电台工作的开展。”姚依林说罢便仔细看着面前这位小姑娘表情的变化。

王新眼睛瞪得圆圆的,吃惊的表情透露着心中的意外,要知道她还只是一个15岁的少女,恋爱经历都还没有,就要和一位陌生的男人组成家庭?可是双方都没见过,也不认识,这样能行吗?

“他都没见过我,万一他不同意怎么办?”王新的内心十分忐忑,但却一直都没有鼓起勇气问出这个问题,毕竟身为党员,完成党组织布置的任务是第一要职。

见面的那天,王新特意将两个辫子上白色的绸带换成了黑色的,也将学生装换下,只是为了让自己显得成熟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依林看出了她的担心,便倒了一杯茶给她:“放宽心,我相信你可以圆满完成这次任务。”

王士光进来的时候,王新正端着手中的茶杯愣神,突然响起来的开门声,吸引了王新的注意力。

随后她便看到一个面色苍白,头发凌乱的青年走了进来,瘦瘦高高的他,眼下带着乌青,脸上的胡茬也十分明显,这完全颠覆了王新对知识分子的印象。

“这咋这么像刚从监狱里出来的一样?”王新心想。

但还没等姚依林开口介绍,王士光却抢先一步开口说道:“这么小?”

这句话深深地刺激到了王新的自尊心,要知道她今天为了让自己显得“成熟”也是没少下功夫,但却还是得到这样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见气氛越来越尴尬,姚依林赶紧转移话题:“你们现在双方都见到了,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你们这身行头都要改,毕竟你们以后是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生活,哪怕是一处不起眼的错误,都可能给党的工作带来损失,也会给你们自身带来巨大的危险。”

随后王士光、王新二人在姚依林的安排下,进入理发店进行了外形上的改变。

王士光剪短了凌乱的头发,梳起了大背头,而王新也剪掉了两条辫子,烫起了时兴的卷发,二人从此隐姓埋名在英租界以夫妻之名活动。

那时候王士光白天是天洋市场电料行当的师傅,晚上就是我党的电台组建者。

而王新则在家里扮演着贤妻良母,和家附近的邻居、太太们打交道,随时关注家附近敌人的动向,晚上二人则以“黄河”为界,分床而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为了能够更好配合王士光、王新的工作,党组织又派出一位烈士家属和她的儿子,扮演他们的婶婶以及弟弟。

在外人看来,这是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勤劳的丈夫,每日都出门劳作上班,妻子则在家照顾婶婶和弟弟。

晚上妻子总会在阳台上跳绳,等待着丈夫归来,有时丈夫也会过来帮她摇绳子,殊不知,这是他们之间关于家中安全的暗号。

日久生情

都是花样年华,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又每天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也从刚开始的互相看不惯,慢慢变了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王士光白天要上班,晚上还要忙着建设电台,为了掩人耳目,大夏天都要盖着被子,偷偷研究,身体很快便出现了问题,高烧不退,这可急坏了王新。

为了能够照顾王士光,王新几乎寸步不离,饿了喂饭,渴了喂水,这在王士光的内心激起了涟漪。

他看向王新的目光,开始变得深情,而王新也在这样的目光中,脸变得越来越红。

从那以后二人之间的气氛,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话变得越来越多,二人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后来一件事的出现,更加验证了两人相互奔赴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天,敌人开始在小洋楼附近进行严格的盘查,感觉事情不对的王新,立马通知王士光进行转移。

王新也利用对周围环境的熟悉,很快便带着王士光甩开了敌人,带着他躲进了一家旅馆。

然而乱世之中,“变化”是最常见的,为了以防万一,王士光将自己带出来的电台交给了王新,说道:“如果我们被发现,我就出去引开敌人,你伺机逃出去,将电台交给组织。”

但却被王新拒绝:“不行,电台是你研究出来的,你不能有事,这是我们假扮夫妻的意义,所以如果真的有情况,我出去,你跑。”

王新坚定的语气让王士光一时语塞,他深深地望着面前这个姑娘,心里那种异样的感情好像变得更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幸运的是,他们平稳地度过了那次危机,二人之间也因为这次“共患难”,气氛变得更加浓烈。

王士光常常望着王新的侧脸出神,每次被王新发现后,就犹如犯错的小孩,赶紧红着脸低头,装作忙碌,这样的样子在王新看来十分可爱。

两人之间暗生情愫已经是双方心知肚明的事情,然而女儿家的矜持一直都让王新对王士光抱有期待,她一直都在等着他开口,但这可难坏了“书呆子”王士光。

一段时间过去了,王士光还是只字不提,一向爱恨分明、敢爱敢恨的王新坐不住了。

她冲到王士光的面前说道:“姚书记上次问你是不是有心上人了,你为什么红着脸,不说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士光被姑娘突然的直接问得措手不及,只得红着脸,低头回应:“因为有你了。”

王新看着他一副害羞的模样,心下觉得十分可爱,便一下笑出了声音:“那你为什么不说呢?我早就看出来了。”

王士光看着面前勇敢的姑娘,终于鼓起勇气问出了那句:“那你愿意和我结婚吗?”

王新随后红着脸点了点头,二人在组织的见证下,假戏真做成为了夫妻。

“去世”

然而战乱时期的爱情,因为总是只有开头没有结尾,毕竟在那个通讯还不发达的年代,如果走散就是一辈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士光和王新,凭借着默契的配合出色的完成了天津的任务,二人之后一直在根据地工作,但随着国内情势的变化,二人也因为党组织任务的分配,天各一方。

王新被派到了东北,王士光也得跟随部队进行转移。

两人也因为工作的忙碌,以及时局的变化,渐渐失去了对方的消息。

后来思念妻子的王士光曾托人到东北打听过王新的下落,但却迟迟得不到确切的答复,直到一天突然传来的噩耗,几乎击碎了王士光的心——王新牺牲了。

从那以后,王士光便像变了一个人,仿佛又变回了那个第一次见到王新时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衣服邋里邋遢地穿着,胡子也不刮,头发凌乱得随风倒,吃饭也是吃一顿忘一顿,日渐消瘦,真是应了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为了能够逃避丧妻之痛,王士光几乎将除了睡眠外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工作,这时他又恰好接到了接替邯郸电台的任务。

王士光在面对胡宗南部队的压力之下,将我党的电台进行成功的改造,巧妙的躲避了国民党的监控,为我党电台的指挥和信息的传递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此还被授予了“特等功臣”的奖旗和“人民功臣”的奖章。

从此之后,王士光成为了很多女性的爱慕对象,为他说媒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多。

然而这样的“人气”,对他来说却没有任何的意义,毕竟心中挚爱的离世依然时不时的刺激着他受伤的心,他也深知任谁都无法替代王新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几乎同一时期,一个女人正在看着报纸上那个熟悉的面孔静静地流泪,这个男人是她朝思暮想的人。

她曾经收到了他去世的消息,心如刀绞,这么多年,都靠着那段曾经相互依偎的甜蜜回忆过活,“原来,他还活着。”

后来,王新经过多番打听,终于确定了王士光工作的地方,便犹如当初先开口般的果断,直接飞奔了过去。

二人再见面时,王士光颤抖着手,不敢相信面前站着的是自己思念的“亡妻”,王新则泪眼婆娑地看着眼前已经瘦得不成样子的男人,心疼这段岁月中他是如何苛待了自己。

他们二人在彼此的世界里“去世”了七年,但一个不娶,一个不嫁,他们之间的爱情也一直到他们离世都未曾变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是王新在晚年患上了小脑萎缩,失去了所有的记忆,但却依然记得王士光的名字,也依然爱着他,念着他。

而王士光即便身患咽喉癌,也依然惦记自己身后王新的生活。

这么多年过去了,月季花依然每年都开着,他们之间的故事,无论关于家国,还是关于爱情,都切切实实的感动着后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