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6月26日讯 一年一度的“618”又来啦,习惯网购的你是不是已经开启“买买买”模式了呢?骗子们也开始“活动”了,网购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市民朋友一定要当心!6月17日,厦门警方通过典型案例提醒市民提防网购骗局

5月初,厦门市民黄先生打算购买一辆摩托车,便在某二手平台搜索相关信息。在一番比较之后,黄先生看中了一款“赛550”型号的摩托车,便与发布这款商品的卖家取得联系。一番交谈后,双方以10000元的价格成交。

随后,对方给黄先生发来了《二手摩托车买卖合同》和《摩托车付款买卖合同》,并向他建议可以分期付款的购买方案。填写好合同后,黄先生向对方支付了2000元的头款,剩下的按月分期支付。两天后,对方向黄先生发来消息称,摩托车行驶证已经办好了,当天下午就可以提车,并向他推送了“送货司机”的微信。

当天下午,黄先生按约定到提车地点后,左等右等也没等来“送货司机”。一问却被对方告知,得先缴纳2000元的“保证金”,才能卸货,对方还表示“保证金”等到提车完成后会退还。此时,提车心切的黄先生一听到“会退还”,便没有犹豫,又联系卖家转账了2000元的“保证金”。不料,黄先生刚转完钱,就发现自己被拉黑了,“送货司机”也联系不上了。意识到被骗后,黄先生赶紧报警。

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黄先生遭遇的是网购二手商品的骗术。”据厦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民警介绍,本案中,为了获取受害者的信任,骗子还事先制作好“买卖合同”和“分期付款合同”,先骗取黄先生第一笔钱款;随后又向黄先生发送“行驶证”博取其进一步信任,并与“送货司机”一道骗取黄先生第二笔钱款。

民警分析,此类骗术中,诈骗分子会在二手平台上发布虚假的低价商品信息,吸引不知情的购买者主动联系。随后,诈骗分子会引导买家通过其他第三方聊天平台进行沟通,或直接通过转账形式付款。一旦收到了转账,诈骗分子便会拉黑买家的聊天方式。由于脱离了交易平台,平台也无法对钱款进行追踪,也难以对卖家进行判责。

厦门市打击治理中心通过对往年的警情梳理发现,网购过程中被骗的案例还有很多。而常见的骗局有冒充电商平台以“商品缺货退款”“质量问题退货”“误操作列为VIP会员”为由诱骗受害者点击不明链接并填写个人银行卡信息;冒充快递客服以“快递丢失破损可以理赔”为由诱骗受害者提供个人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而近期,不法分子在各大电商平台、社交网络上标榜低价转让、限量抢购、缺货代抢演唱会门票、游戏装备、数码家电等紧俏商品,要么添加好友私下转账,要么提供虚假购物链接交易,最终实施诈骗。

厦门警方提醒:网购时要选择有网上经营资质的商家,对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商品应提高警惕,注意提防和甄别,小心低价诱惑的陷阱。收到自称客服的来电,请勿轻易相信,可先到正规网站核实交易信息或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官方电话核实。请勿轻易将验证码、银行卡余额、银行卡密码等提供给陌生人,更不要按照对方指示操作。此外,有关自己个人信息的快递单据,应先撕毁或者涂黑再丢弃,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本报记者 叶蔚蓉 通讯员 洪恒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