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三大警务” 守护“诗和远方”

——屏南县公安局龙潭乡村振兴警务室全力护航乡村振兴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6月26日讯 走进屏南县龙潭村,一路上既能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之美,也有春山如笑、草长莺飞的治愈风光。每逢假期,这座古朴的村落就格外热闹,心生向往的人们穿梭在狭窄的青石巷道中,领略文创古村之美。而这份惬意的背后,是屏南县公安局龙潭乡村振兴警务室的全力守护。

近年来,该警务室主动服务文创兴村规划,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定位,深耕“文创警务”“旅游警务”“融合警务”,护航“诗和远方”,走出一条独具地域特色的“网红村枫桥”之路。

“文创警务”强治理

龙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2017年,在屏南县传统村落文创产业项目的带动下,吸引了百余名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村民”,他们通过文创,让古村焕发新的活力。随着外来人口数量激增,如何服务好“新村民”,也成为警务工作的新挑战。

紧跟时代步伐,龙潭乡村振兴警务室以“文创警务”为核心理念,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实行“一屋一档”“一人一档”管理模式,坚持现住地管理原则,实行错时走访、延时走访,全面掌握外来人员的流入时间、目的和居住地点。同时,为暂住登记满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提供农村居住证办理服务,通过优化人口管理,让“外乡人”也能变“当家人”。

“针对民宿、酒吧、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的兴起,我们加强专项活动安保和行业监管工作,对村民网络直播宣传古村、销售产品等行为进行规范,建立村内开播人员信息清单,指定专人负责网络直播信息内容实时巡查,并定期举办乡村法制讲座,向村民普及法律法规知识。”警务室民警陈健表示,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面,警务室还充分依靠村委会等组织,抓好以治保会为主体的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组织、指导村义务巡逻队、平安志愿者等治安防范力量开展经常性治安巡逻防范活动,减少辖区入室盗窃、入室抢劫和盗窃机动车等可防性案件的发案率。

2019至今,龙潭已连续5年实现无刑事犯罪、无黑恶势力、无毒品犯罪,交通秩序好、宣传防范好、旅游环境好的“三无三好”目标。

“旅游警务”护平安

前不久,龙潭乡村振兴警务室接辖区民宿老板报警,称一位游客在饮酒后独自外出,手机却留在店内。眼看夜已深,游客却迟迟未归,民宿老板选择向警方求助。

接警时已是凌晨1时许,值班民警立即根据民宿老板提供的线索调取周边视频,搜寻游客身影。10多分钟后,发现该游客最后出现在龙潭村溪尾处。

为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警务室立即组织人手以警民驿站为起始点,沿着溪边展开地毯式搜索,并一路呼喊游客名字。直至凌晨3时许,才在溪尾桥头附近找到摔得一身是伤的游客。所幸,经过检查,该游客身体并无大碍。

“真是有惊无险,感谢你们的守护!”酒醒后,该游客对民警致谢道。而这也是龙潭乡村振兴警务室紧扣“桥头堡”角色定位,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的一幕缩影。

随着文创产业的复兴,龙潭古村每年吸引10余万名游客前往观光。面对游客对“诗和远方”的美好向往,如何以“公安蓝”扮靓“旅游红”?在成立伊始,龙潭乡村振兴警务室便主动融入“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大局,将警务室选址在村口桥头,让每一位进入龙潭村的游客第一时间就能看到人民的“保护神”。

“警务前移后,警务室形成便民服务、交安劝导、矛盾解纷、综治中心、警民驿站‘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能够及时受理、解决游客的求助、投诉和举报,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服务时间零延误’。同时,警务室还能辐射管理服务周边四坪、头、三峰村,为夯实乡村治理根基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熙岭派出所所长李兴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