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农说】生态优势下的绿色崛起

乡村振兴的东风吹起了青海农业产业发展的巨大波澜,在青稞、油菜、马铃薯等产业强劲发展的当下,食用菌产业悄然崛起,成为青海独特地理环境和丰富自然资源优势下的又一“绿色”探索。

虽处于起步阶段,但记者采访中深刻感受到,这个产业为农民增收和企业发展带来了强劲信心和动力。究其原因,还是产业发展有优势、有市场、有前景。

“不仅是地理气候的优势,青海可用于食用菌生产的原材料丰富多样、随处可取,各类农作物秸秆可被利用作为草腐型食用菌生产的优质原料,畜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可被利用添加到栽培代料中进行各类食用菌生产,在实现资源化利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价值,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其经济性、增值性,对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无疑是锦上添花。”省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副研究员徐鸿雁告诉记者。

目前,随着知名度逐步扩大和食用菌产量日益提高,青海省生产的绿色、高蛋白食用菌产品受到不同地区食用菌收购者的青睐。海西黄蘑、门源香菇、共和羊肚等高原特色食用菌产品,正随着青海省旅游爱好者的带动及传播,不断走向全国。

面向未来,青海食用菌产业发展依旧在不断破题中奋力前行。

无论是学习省外经验,还是引进种植土专家;无论是不同品种的试种筛选,还是本土品种的不断驯化,没有平台,建平台,没有资源,找资源,从政府到村社,从种植户到合作社,从企业到研究中心,研究本土菌种、研究高原种植技术,探索产业链拓展、赋能品牌的影响力,都是青海需要做的工作。

我们有理由相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青海的食用菌产业必将大有可为。

相关链接:青海为什么要发展食用菌产业

一是布局广。青海省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气候冷凉,昼夜温差10℃以上,种植环境洁净、病虫害少、污染少,食用菌理化性能好、营养元素多,是全国食用菌最佳生产加工区。近年来,青海食用菌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初步形成了以西宁、海东等城郊为主,拓展至海南、海北、海西、果洛等地区的生产布局。

二是模式新。生产经营模式由传统栽培方式向工厂化、由全人工操作向机械化作业、由自然生长向可控性生产转变,规模化生产步伐加快,面积和产量显著提升。

三是工艺优。各地积极引进技术,推广探索菌床堆料、菌棒脱袋、散料条垄式、林下仿生等多种栽培技术路径,有效提高了食用菌栽培水平、产量、品质。

四是品质好。与南方食用菌栽培相比,青海省菌类栽培周期长,菌盖肥厚、菌柄紧实、品相较好,食用菌干物质积累多,产量高、品质优。

五是市场通。青海生产的香菇、杏鲍菇、羊肚菌等食用菌已经远销北上广深等东部一线城市。平菇、香菇、羊肚菌产能充足,大球盖菇和姬菇,秀珍菇、榆黄蘑、灵芝、黑皮鸡枞菌等也在逐年上升,发展势头良好。

六是效益高。食用菌生产投入产出比为1:3至1:5之间,最高可达1:10,高于蔬菜经济作物

七是潜力大。食用菌产业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栽培技术简单易学,采收基本是农闲季节,而且是室内劳动,劳动强度较小,可实现农牧民就业增收。

(王臻 罗珺)

(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