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苟春

秦岭横亘、巴山阻隔,要在交通闭塞的川东北山区修建一条高铁,可以想见有多难。6月27日,历时4年多建设,一条高铁终于在秦巴山区布展,它就是巴南高铁。

这条桥隧比近70%的山区高铁是如何绕避环境敏感带的,全线有哪些重难点工程,线路走向又是如何兼顾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6月25日,在高铁开通前夕,记者采访了铁五院巴南高铁设计总体杨天宇。

环保选线:绕避环境敏感点和基本农田

巴南高铁起自巴中东站,向西经巴中市经开区、巴州区、恩阳区,南充市仪陇县、南部县、蓬安县、顺庆区,接入南充北站,线路全长约149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

“这条高铁穿越川东北地区,这里地形起伏比较大,这就导致桥隧工点比较密集,全线桥隧比近70%。”杨天宇说。

此外,巴南高铁所在区域环境敏感多变、河流密集,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线路设计坚持了绿色环保选线的原则。

他举例,这条高铁途经朱德故里——琳琅山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团队设计选线时与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相结合,在景区外设置了马鞍站,这样就不会破坏到景区。同时,车站紧邻景区,两地车程只有五六分钟,又可以最大限度发挥高铁对旅游的带动作用。

同时,巴中、南充都是四川重要的粮食产区,高铁选线时通过以桥代路的方式减少基本农田的占用,这也是环保选线的一个表现。

两座桥梁:设计、工艺创造两个“首次”

在全线101公里桥隧中,有两座桥梁最具代表性。

其一是嘉陵江特大桥它是全国首座合龙的双线高速铁路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杨天宇介绍,这种桥跨形式既能满足嘉陵江的通航需求,又与大桥所在地形契合,减少山体开挖,且外形流畅、线条美观,已然成为嘉陵江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陵江特大桥。 蜀道铁路投资集团秦浩文 摄

其二是恩阳河特大桥,它的创新之处在于施工工艺。

杨天宇解释,巴南高铁从巴中东站引出到巴中西站,需要跨越恩阳河,受到站房高程限制,桥高达到98.55米,是全线最高桥。桥梁采用了节段拼装的工艺,这也让恩阳河特大桥成为四川首座在高速铁路上使用节段拼装工艺的桥梁。这种工艺减少了桥墩的个数,可以保障工期,也是最为经济、合理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恩阳河特大桥。 蜀道铁路投资集团秦浩文 摄

此外,南充北站的线路疏解,也给设计团队带来了不小的难题。

“巴南高铁和成达万高铁两条线路都要引到南充北站,引入地区形成了一站两场,4线进、10线出的格局,各线交叉、跨越次数比较多,成为了我们的一个设计亮点和难点。”杨天宇说,“在设计当中,我们需要与站前、站后、运输等不同专业紧密配合。在我的记忆中,我们画了七天七夜,才把疏解方案画出来。”

红色高铁:站房设计传承红色精神

巴南高铁贯穿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地带,也被誉为“红色高铁”。其中,仪陇是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张思德的故乡,也被称作“两德故里”;巴中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这里坐落着我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

如何在线路设计中体现红色元素呢?沿线站房成为红色精神的“代言人”。

比如巴中东站,设计团队为站房赋予了“红色精神,秦巴核心”的设计理念,将红色作为建筑的主色调,单元结构柱为“八棱柱”,取自巴中市将帅碑林的将士英名纪念碑雄浑伫立的形体;此外,红军八角帽八边形,寓意红军曾在这里走向四面八方,稳定了革命根据地。巴中东站正立面的6根结构单元柱,象征着红四方面军建立的川陕革命根据地苏区内所辖600万人民,寓意人民是革命胜利的基石,也是红色革命的中流砥柱和中坚力量;主立面屋顶檐口符号,内部原点可简化为五角星形态,进一步强化了巴中东站的“红色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中东站。 蜀道铁路投资集团秦浩文 摄

仪陇站则以“上善若水,生态新城”为设计理念,将仪陇 “三面环山、碧水穿城”的优美山水形象融入站房造型中,呼应仪陇“打造嘉陵江畔现代山水园林城市”的发展理念。建筑造型采用柔美曲线形式,且曲线线条间相互叠错,表现水韵特色及山峦起伏的优美形态;车站候车厅也采用了曲面形式,整体空间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为旅客营造舒适又富有特色的清爽候车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仪陇站。 蜀道铁路投资集团秦浩文 摄

“巴南高铁穿越了川陕革命老区的核心区,沿线很多地方之前都没有铁路,我们在设计选线的时候,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杨天宇说,“随着高铁开通,这些地区将一步迈入高铁时代,川东北经济区与成渝城市群之间的互动也将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