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花栀子

6月24日,“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江苏宿迁。宿迁处于隋唐大运河的“咽喉”地段,是大运河“截弯取直”的关键节点,而粮库作为这里的代表性建筑物,记载着历史的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走进中运河老粮库文化创意产业园(运河玖库)后,首先看到的是一排排整齐排列的红砖厂房,厂房的结构是上世纪70年代苏联式建筑结构,但红砖红瓦的表皮却透着新修的清爽,外面的草坪上还立着前卫的钢铁雕塑。在这里,有的厂房被改造成美术馆、酒吧,有的改造成为运动场,还有的则改造成了老年文化书场,“新新人类”和“老艺术家”同处一个园区,热闹得就像这条古老的运河仍然有舟船穿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运河玖库项目包括8栋老粮库和1幢老骆运库房,总占地面积约90亩。老粮库建于1975年,当时为粮食的仓储与运输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老粮库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2021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宿豫区根据城市公共空间治理部署要求,投资约1.2亿元,对老粮库进行综合改造,着力塑造集文化传承、休闲旅游、精致商业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作品来自我的最直接的感受……”在二号粮库改造成的文创书店内,一场小型的新书发表会正在举行。带着孩子的妈妈、穿着连衣裙的年轻姑娘和穿着前卫文化T恤短裤的少年聚集在观众席上,聆听着作者介绍一本他们都关心的书。而作为书店举行的夏日系列活动之一,从6月24日到8月18日期间,这样的书籍介绍会每周一、三、五都会如期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书店对面的美术馆里,正在举办“千年运河 美好宿迁”摄影展,这里展览着从宿迁百姓家里和爱心人士处征集来的老照片:有解放前河工拉纤的照片、也有民国时码头舟船拥挤的繁忙,有上世纪五十年代群众提筐担土,一锹一锹疏浚运河河道的情景,也记载着1996年宿迁建市后一座宿迁大桥变五座宿迁大桥的骄傲……

“让当时的历史遗存留下来,才是真正地尊重历史。从‘老粮库’到‘运河玖库’,粮库虽不再储粮,却更多地承载起宿迁的运河文化、城市精神。”站在玖库厂房前,宿迁市宿豫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孟凯说道:“我觉得任何一个区都要有顶层设计,从规划入手。做出百姓需要,也是社区、政府能帮助做好的历史文化园区,我觉得这才是对运河文化最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