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报”

6月25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行走在黄土高原,满目苍翠,绿意盎然,黄土高原主色调进一步由“黄变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黄土高原沟沟壑壑,一座座淤地坝拦沙淤地,一道道梯田高低错落,盘绕在山峁间。水土保持旱作梯田使原来的“三跑田”变成“三保田”,坝地更成为当地老百姓的“致富田”,通过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过去这里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但经过多年的科学治理,这里向黄河输送泥沙量大大减少,还成了绥德县山清水秀的‘后花园’。”在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该局生态工程建设科科长高健健高兴地说道。

地处陕北十字路口的绥德被称作“西北旱码头”,辛店沟属无定河中游左岸的一级支沟,也曾经是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水土流失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健健说:“绥德站通过辛店沟、韭园沟等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验研究,结合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典型地形地貌特征,提出‘梁峁坡地修(梯)田造(果)园,沟谷坡地植灌乔草,沟谷坝内建(设)淤地坝系’的‘三道防线’综合治理模式。”

高健健指着坡底正在建设的淤地坝介绍,第一道防线是在梁峁坡地上以修水平梯田为主,结合草田轮作适当发展果园,改变地形,改良土壤,制止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第二道防线是在沟谷坡地上,以营造灌木林为主,相应发展用材林和人工牧草,稳定坡沟,防止冲刷;第三道防线是在沟谷中修筑以防洪、拦泥、生产相结合的大、中、小型淤地坝,这样就建成了“从峁顶到沟底,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形象地称其为‘山顶环林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山底沟坝穿靴子’的小流域治理工程。”高健健说,“这使水土保持率达到80.08%,做到了‘洪水不下山、泥沙不出沟、暴雨不成灾’,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依托“三道防线”,园区现有乔灌树种100多种,草种30多种,治理度达80%以上,林草植被覆盖率达75%以上,拦沙率高达98%。1980年以来,由于治理标准的逐步提高,拦蓄能力增大,达到“土不下山,水不出沟”。该项技术先后在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多个省区100多条小流域治理中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辛店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采用“1+N模式”,围绕高质量发展“1个目标”,创建了“科学试验、水保示范、产业发展、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等多元型且具有黄土高原特色的园区,发挥着典型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2021年12月园区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据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数据显示,经过持续治理,榆林的林木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9%提高到现在的36%,全市沙化土地治理面积达到1701.5万亩,占全部沙化土地的93%,860万亩流沙得到固定或半固定,沙区植被平均覆盖度达到60%。陕西也因此成为我国第一个“拴牢”流沙的省份。如今的黄土高原,已经重新披上了一身绿色,植被覆盖度普遍增加了10-30个百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西省是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点,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扩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陕西水土流失面积较2022年减少1261平方公里,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水土保持率增加0.61%,达到70.15%。

据统计,水土保持措施累计实现粮食增产1.6亿吨,增长了47%,粮食自给率更是增长到了108%。水土保持措施累计产生经济效益1.2万亿元,助力黄土高原250多万人摆脱贫困,为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据2023年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公报资料,截止2022年底,黄河流域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88万平方千米,超过一半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

来源:中国日报网

编辑 刘雅娇 校对 秦学 责编 李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