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大爷自己种葡萄,自酿葡萄酒出售,结果被有关部门叫停没收,还开了5万元的罚单。大爷认为自己挺冤,认为没有犯法,把市场监督管理局告了。对于这种,谁有理谁没理?法 院怎么判?涨知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山西有一位大爷,姓鲁,是一位老果农了,爷爷辈那里就开始种葡萄了,到他这里已是第三代了,葡萄园有上百亩的规模,一家人就靠这个了,小日子过得还不错。

不过,到了大爷儿子这一代,估计无人传承了,原因是儿子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安了家,不再回村里了,眼看着家业无人继承,大爷相当着急,但也没办法,时势不等人呢。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大爷也是越来越力不从心了。没办法,只得减少种植面积,其他的租了出去,收点租金,聊了度日。

但人忙惯了,也是不行。忙碌了一辈子的鲁大爷还真闲不下来,除了照顾不多的葡萄园外,更多的是到处逛逛,与老友喝杯茶、聊会天。

一天,在与老友闲聊喝酒时,老友向他建议:你老爷子在世时不是酿过葡萄酒吗?现在人闲了,为啥也不酿点?好让我们哥们几个喝点……

鲁大爷一听,还真是好主意。在他年轻时,跟父亲学过做葡萄酒。于是,他重操旧业,按祖传的方法,用自己家产的葡萄,酿造了一点葡萄酒。

为了庆祝第一批葡萄酒,还特意请了几个老友过来品尝。还别说,几个老友品尝之后,都说味道不错,还建议他多酿点,能卖钱。

鲁大爷酿的这些葡萄酒是用他家传方法酿造的,不仅当地的水好,而且自家的葡萄也不错,所以酿出来的葡萄酒风味独特,与众不同,难怪得到众人赞誉。

鲁大爷一听这主意不错,甚至可能比种葡萄强多了。于是,㢈了人手,扩大酿造,作为特产对外销售。

“酒香不怕巷子深”,由于口感不错,味道特殊,很快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子名声就传了出去,其葡萄酒的销量也是日渐增长,很快已是小有名气。

令鲁大爷想不到的是,乐极生悲,很快,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人就找上门来了。来人亮了一下身份证,看了一下鲁大爷酿酒的工作间,问了鲁大爷一些问题之后,就开腔了。工作人员称:鲁大爷的葡萄酒未经食品安全检测,也没有获得食品生产许可,已违反了食品生产和销售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他立即停止酿造葡萄酒,还要将鲁大爷生产的葡萄酒全部没收,并且开出了5万元的罚单。

鲁大爷一听这个就一下子发懵了:我自己种植的葡萄,用自己的土方法酿葡萄酒,我不偷不抢的,犯了哪门子法?

但来人宣讲了一通政策之后,根本不听他的解释,直接没收其未销售的葡萄酒,临走之时一再强调鲁大爷尽快缴纳罚款,否则会加重处罚……

鲁大爷也是一时被逼急了,对来人破口大骂,表示自己太冤了,酒不能酿了,还被没收了,还要罚那么多钱,这不是把他往死路上逼吗?

所以,鲁大爷一直也没有去缴纳罚款,还一纸诉状把市场监督管理局告到了法庭,要求返还没收的葡萄酒,并撤销5万元的罚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那么,法 院会支持鲁大爷的诉求吗?显然不能,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且其生产的食品应当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此外,禁止生产经营未经安全评价的新食品原料、添加剂或者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

显而易见,鲁大爷可以酿葡萄酒,但仅限自己喝,不能出售给别人,一旦有出售行为,就涉及商业销售行为,那就必须得有相关许可证,包括生产、经营、安全等等方面,如果没有,肯定涉嫌违法违规,应当停止违法违规行为,并接受相应处罚。

之所以有这样的法规,其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并无不妥。尽管鲁大爷自酿的葡萄酒可能没有什么问题,但违规违法是事实,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决定有法可依,没什么问题。

所以,最后法 院审理后驳回了其诉求,鲁大爷必须停止违法行为,并缴纳5万元罚款。

对于这个处罚,我想大家应该还是理解并支持的,尽管同情鲁大爷,但法就是法,法不容情,毕竟吃的东西,可马虎不得,还是严格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