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上午,枣庄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事惠民生 聚力谋出彩-医疗保障工作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区医保局副局长龙伟作新闻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焦精细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医保获得感

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严格执行居民医保“最低缴费标准”,精准落实60至69岁居民参保减半、70岁以上居民全免费的参保缴费政策。对四类人群(特困、低保、返贫致贫户、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及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参保全额资助,实现“应保尽保”。聚焦有效参保群体,坚持落实政策、优化经办、加强宣传、数据赋能四力齐发。突出做好在校学生和新生儿、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参保工作,不断提高参保扩面的精准性和普及性。

完善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开展“百名医保明白人”培训活动,持续提升业务经办能力和医保工作效能,在群众身边培养一支“一口清”“问不倒”的医保服务队伍。切实做好“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员”工作。围绕群众需求,务实开展“局长科长坐窗口”活动。面对面接待企业、群众咨询,现场答疑解惑。自开展以来,组织实施“局长科长坐窗口”活动14次、“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31次。

做强服务载体,提升医保经办群众体验。在区医保经办大厅推行“综合柜员制”经办服务模式,优化办事服务流程,由原来按业务分散的“多窗分散受理”转变为“进一扇门、取一个号、一窗通办、一站服务、一次办好”的服务模式。同时,实行“午间不断档,周末不打烊”值班制度,满足不同群众差异化需求,力争为群众提供最满意的医疗保障服务。

聚焦体系建设,稳步提高医保待遇水平

积极落实异地就医政策。持续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实行省内就医“零手续”、省外就医承诺制,实现群众异地就医报销“零跑腿”。

提升医保结算便捷度。搭建“四位一体”意外伤害住院即时结算服务体系,出院即可直接联网报销,截至5月底,联网结算1467人次,报销892万元。对于医疗费用总额5万元以上的报销申请,设立手工审核大额医保费用绿色通道,由原来的9个工作日结算缩短为3个工作日办结,大大提高了群众对医保工作的满意度。

充分发挥门诊慢病管理中心作用。在市中区人民医院设立门诊慢性病管理中心,实现了患者办理门诊慢病病种申请、鉴定、就诊、开方、审核、结算、交费、取药及政策咨询等各类门诊慢病业务“一站式”服务。

推进医保改革措施落地。率先启动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自试点以来,共受理申请875人,评估通过612人。核定通过的长护险定点协议机构23家,覆盖全区,为参保人员提供失能评定和照护服务。

优化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政策。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基金年度支付限额,在职职工年度起付标准以上的政策范围内普通门诊医疗费用支付限额为4500元,退休人员为5500元。

聚焦规范化建设,持续优化医保服务水平

持续完善“三级联创”基层医疗保障服务标准化体系。通过标准实施应用,推动医疗保障公共服务下沉,实现全区214个基层医保服务站点标准化运行、同质化管理,区—镇(街)—村(居)医保经办机构全覆盖。

落实普通门诊统筹定点零售药店互联网问诊购药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参保职工就医购药便利度,我区分批纳入互联网门诊统筹药店,其中首批纳入的2家试点药店已经开始实际结算,切实提高了参保职工门统药店互联网问诊购药的便捷性和体验感。

激发医疗保障基层扁平化、均等化服务新效能。针对基层医疗保障服务供给不足、医疗保险不平衡、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程度不够等诸多问题,枣庄市市中区医保局通过实施医保基层联动服务标准化工程,实现“政府主导、医保主抓、部门协作、基层操作、全盘运作”的“大医保”工作路径。

区医疗保险事业中心主任孙思华,矿区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艺云,区医疗保险事业中心副主任、待遇审核科科长李雷雷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附:记者问答实录

记者:市中区对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哪些相应的医疗保障措施?

孙思华:我区持续优化生育医疗保障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提高居民医保生育待遇

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正常享受待遇的人员,住院分娩生育医疗费用实行限额补助,生育一孩的,顺产、剖宫产补助限额分别为800元、1500元,生育二孩、三孩不再区分顺产、剖宫产,补助限额分别为1500元、3000元。一胎生育多孩的,按相应孩数享受医保基金定额补助。

调整职工医保生育待遇

(一)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女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发生的医保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生育一孩、二孩的统筹基金支付比例为90%;生育三孩的,统筹基金全额支付。

(二)参保人住院分娩医疗费以外的其他符合规定的住院生育医疗费,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相关规定支付。

(三)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女性灵活就业人员,按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待遇;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其配偶未享受生育医疗费待遇的,按照职工生育医疗费支付标准的50%享受生育医疗费待遇。

部分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一)纳入基本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医疗服务项目,个人首先自付比例为20%,其他与治疗性辅助生殖相关的医疗服务项目、药品等个人先行自付比例按原规定执行。

(二)治疗性辅助生殖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医疗服务项目费用限门诊支付,支付待遇参照门诊慢特病政策执行,医保基金按照职工医保80%、居民医保60%的比例支付,一个医疗年度医保支付限额为职工医保15000元、居民医保5000元。基本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纳入职工大额费用补助或居民大病保险,最高支付2000元。不孕不育门诊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按照有关认定标准执行。

记者:听说今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待遇提高了,具体都有哪些调整?

李雷雷:自今年1月1日起,职工医保待遇政策主要有以下变化:

优化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政策。降低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诊起付标准,参保人员在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规定门诊费用,起付标准降至600元;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基金年度支付限额,对年度起付标准以上的政策范围内普通门诊医疗费用,在职职工年度统筹基金支付限额为3500元,退休人员为4500元;对超过年度统筹基金支付限额以上的费用,由大额医疗补助资金支付,支付限额为1000元。起付标准以上、年度支付限额以下政策范围内费用,一级及以下、二级、三级定点医疗机构职工医保支付比例分别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80%、70%和60%,退休人员相应再提高5个百分点。

优化住院待遇政策。一个年度内,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首次住院的,一、二、三级医院的起付标准分别为400、600、800元,第二次住院起付标准减半,自第三次住院起不再设置起付标准。自 2024年1月起,将职工住院(包括与住院合并计算的门诊慢特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至20万元。

记者:医保工作,关乎民生。请问矿区街道在不断提高医保经办服务便捷化水平,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医保服务方面有哪些特色做法呢?

王艺云:近年来,矿区街道深入落实医保经办服务下沉工作,结合基层医保服务站点建设标准要求,统筹场所、人员、设备、网络和经办服务事项,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办事,着力推进服务提质增效。

优化服务“便民圈”,办理更方便。充分发挥街道便民综合服务中心医保窗口作用,全面落实医保经办服务事项清单,实现医保下沉业务“立即办”“帮代办”“预约办”等服务,完善24小时自助服务区医保服务功能,引进医保自助一体机,实现“医保服务不打烊、为民服务不停歇”。

畅通经办“快车道”,流程更快捷。严格落实医保经办业务操作规范、服务标准、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等机制,全面推进“一次办好”“一单办结”和“一窗办完”工作模式,确保办事人只进一次门、只取一次号、只排一次队。截至目前各类业务实时办结率为100%。

提升窗口“质量关”,服务更贴心。锚定窗口效率、人员能力双提升,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比武、业务知识竞赛、青年干部上讲台等活动,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打造出一支政策通、业务精、技能强、服务优的医保经办队伍,确保群众有需求,我们有回应。

用好线上“信息库”,渠道更丰富。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丰富办理渠道、办理模式。依托“国家医保服务平台”“枣庄医保”小程序等渠道,引导群众“掌上办、网上办、电话办、在线办、邮寄办”,让信息数据“多跑路”,让经办部门“多联动”,实现群众“少跑腿”“零跑腿”。

筑牢监管“安全锁”,监督更完善。以加强自身建设为切入点,规范窗口工作人员服务行为,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同时建立健全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对群众举报投诉、反映问题及其处理结果实行专项登记,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张环泽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