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儿叶晓又跟我打电话哭诉了,从她婆婆去帮他们带孩子开始,叶晓就一直都很不快乐。

我跟叶晓是母女,也像朋友,有什么事情她都愿意跟我讲。对于她和婆婆之间的矛盾,我对叶晓的唯一要求就是,在外面不许讲,家里的矛盾家里解决,有些话去外面“走”一圈,就变了味儿了。

对此,叶晓也同意,这孩子从小就不是个惹是生非的人。

她婆婆去省城帮他们带孩子快半年了,婆婆要求他们每个月给8000块工资,水果和菜要叶晓下班后自己去买回家,美名其曰,不知道他们喜欢吃什么。

其实,叶晓他们两口子一个月收入三万多,除却房贷车贷养孩子,在省城生活也不算宽裕了。

至于为什么要答应这种要求呢?不得不说一下女婿了,女婿叫赵明,是一家企业的中层。

赵明踏实稳重,他父亲过世得早,家里条件不行。据说为了供他上大学,他妈当时手一挥把祖屋都卖了一半儿,一家人就挤在剩下的一半儿里生活。所以,这些年,他妈说什么赵明应什么,有点愚孝了。

叶晓和赵明结婚前,我们倒是没发现愚孝这个点。毕竟省城离他老家几百公里,我们和他家接触也不多。听到他妈卖房供他上大学的故事,我当时对这个亲家母多了一丝敬佩。

只是后来从赵明家亲戚嘴里才知道,卖房供孩子上大学这事儿被美化了,真实原因是赵明弟弟把别人打伤了得赔偿。赔偿之后,剩余的部分给赵明交了学费。

但这事儿赵明不知道,叶晓婆婆泼辣,知道内情的几个亲戚也不敢跟赵明讲。这都是叶晓他俩办婚礼的时候,在他们老家,我无意听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虽说叶晓婆婆帮忙带孩子,但她每天下班,必须马不停蹄往家里赶,不然婆婆就会一直打电话催。

6点下班,7点半婆婆就把孩子交到叶晓手里,绝不多待一分钟。每天下午的饭菜,也是中午吃剩的继续热上。因为,赵明经常有应酬,不回家吃饭,偶尔在家吃的那天,婆婆就会做三菜一汤。

叶晓夜里带孩子,白天要上班,精力跟不上,工作频繁出错。加上孩子太小,她一直拒绝加班,公司领导已经非常不满了。

这就是在职妈妈的困境吧。我心里着急,但也没办法,我是教师,还有四个月才退休。

我想着等我退休了,便去帮着叶晓带孩子,让她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工作上,解决她的后顾之忧。

结果,就是这几个月,叶晓婆婆又弄出了幺蛾子。

这天,叶晓打电话哭着说,赵明的弟弟一家四口也从老家到省城了,说是过去找工作,婆婆做主让他们在她家住下了,说是一家人在一起热闹,还可以互相帮助。

赵明弟弟一直游手好闲,什么工作都干不长。这没有学历还拖家带口到省城,想想也知道是打的什么算盘。

家里就两间卧室,婆婆说她在主卧加一张折叠床再拉个帘子,和叶晓他们住,次卧给弟弟一家四口住。

婆婆还要求赵明给弟弟家俩孩子找个幼儿园,说省城教学质量高,对孩子有益。压根没考虑过,在省城上学的费用和难度。

然后,她又叮嘱叶晓每天多买点菜和水果,说弟弟家俩孩子需要补充营养。

终于,在弟媳妇跟叶晓说,以后都在一个屋檐下过日子了,请多担待后,叶晓没忍住当场哭了起来。

请多担待,这如何担待啊?我出首付给小两口买的房子,当初也没计较,加了赵明的名字。现如今,鸠占鹊巢,成为别人一大家子的房子,不说叶晓了,连我都担待不了。

3

我马上打电话给赵明,赵明支吾着说:“妈,这些年我赚的钱都全部交给了叶晓打理,啥都听叶晓的。但我家里情况你们知道的,我不能做不孝的人,我妈为了我上大学,已经倾其所有了。”

“赵明,我跟你讲实话吧,你妈卖房供你上大学这事儿……”

“妈……”赵明打断我。

“妈,卖房子的钱确实给我交了学费。现在我条件好点,又是长子,请您理解我。”

听这话,我估摸赵明早就知道“卖房供上大学”的实情了,现在是摆明不让我捅破这层“窗户纸”。唉,赵明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在对待大家庭的问题上没有界限感。

接下来,都不说家里人多的摩擦和矛盾了。就叶晓每天要带孩子,要工作,要给婆婆工资,要负担家里这么多人的生活开支,都已经让她在崩溃的边缘了。

关键赵明那边也说不通,急得我上火。办完退休那天,我跟老伴儿告别,匆匆赶往叶晓家。我不能让女儿一个人“战斗”,而且,我这女儿压根就毫无“战斗力”。

我突然到来,让叶晓婆婆和弟弟一家都很惊讶。我笑着说:“亲家母,你辛苦了,我退休了,来换你班了,换你回去休息一下。我也好好稀罕稀罕我外孙。”

叶晓婆婆尴尬一笑,说她不辛苦,就在这儿帮儿子。

我看“软刀子”不行,只能“硬刀子”上了。

我说,叶晓他们养孩子不宽裕,我退休了,有退休金。可以不要叶晓他们的工资,每个月还添补他们3000块。

叶晓婆婆一愣,说:“我养大赵明两兄弟不容易……”

我打断她的话:“对啊,就是觉得亲家母你不容易,所以,当初买这房子结婚,都没让你家出一分钱。”

叶晓婆婆支吾了一句,我也没听清,她便走进了厨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到了晚上,我跟叶晓婆婆说,我们和小两口住一间屋,总是不合适,不如我俩一起在客厅打地铺。

于是,我拉着叶晓婆婆在客厅睡起了地铺。我要求叶晓不再付工资给她婆婆,也不用再买菜买水果了。她下班就自己在外面去吃,我在家帮她看着孩子,等她回来,我再找个借口出去吃。

叶晓不再买菜回家,赵明弟弟一家也不买,伙食变得更差。赵明弟弟家的俩孩子,就天天闹着要吃肉吃水果。

叶晓婆婆护小儿子,便打电话要求赵明买。赵明工作忙,哪里有时间去买菜,天天回家都带着怨气。但碍于我在家,他这气也不敢对着叶晓发。

一家子过得鸡飞狗跳。

一周后,我的B计划也开始了。

叶晓的二姨、三姨、四姨、小姨都来了。没办法,我家姊妹多,我这个老大一声招呼,都赶来了。

网上不是有句话,叫做“用魔法打败魔法”吗?

这下好了,家里能打地铺的地方都打了地铺了。

连赵明弟弟一家住的小卧室里,都打了地铺,小姨说赵明弟弟年轻,睡地铺,她和弟媳妇儿睡床上。

真的是,当你变得没有素质之后,身边人都变得特别有素质。赵明弟弟嘟囔几句,也就到客厅睡地铺去了。

一个小家里,突然住进十几口人。每天大人的聊天声、抱怨声、孩子的哭闹声,赵明受不了了,每天情绪都处在崩溃的边缘。

他问叶晓,我们啥时候走。叶晓回答,这房子我妈出的首付钱,你家亲戚能住,我家里人就住不得?

对此,赵明也无话可说,只能继续忍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终于,在赵明工作受挫回家,家里一片叽叽喳喳的时候,他爆发了,大声吼:“你们能不能安静点?这像一个家吗?这就是菜市场。”

四姨怼他:“啊,赵明,我们都以为你喜欢热闹,这才吵了一点。不过,家,确实还是得像个家才行。”

赵明沉默了。

过了两天,赵明将他妈和弟弟一家送了回去,我也叫叶晓的姨妈们回去了。

叶晓的日子恢复了宁静,不再鸡飞狗跳。

叶晓婆婆回去后,为了避免赵明心里不平衡而影响小两口的感情。和赵明他们商量后,我在老家找了一个踏实能干的亲戚,来帮叶晓带孩子,我支付她每月工资5000元。而我,也适时地退出了他们的小家庭。

这件事情后,我也反思了很多。

我告诉赵明,成家立业,既然已经成家,固然要和大家庭有个界限,这就是分寸感。你对原生家庭再多的感恩,也不能牺牲另外一半的生活去回报。

毕竟,在成长的路上,也只有你自己才是原生家庭的既得利益者,而另一半不是。

而对于叶晓,我觉得我对她的教育是不完善的,她从小,我就告诉她要礼貌谦让,一直灌输她吃亏是福的观点。殊不知,正是因为这些思想,让她都无法捍卫自己在婚姻里的合法权益。

如果一段婚姻需要用“忍”,和牺牲自我才能维系好,那这个婚姻的天平就失衡了。

希望通过这件事,叶晓和赵明都能懂得,一段婚姻得夫妻双方共同成长,要保持尊重和守住界限。也希望叶晓能学会拒绝不合理的要求,毕竟,委屈也是需要“有度”的,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