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特斯拉Megapack生产线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雅文 北京报道

造电车出名的特斯拉自诩为能源公司,其能源业务主要是储能以及动力电池。

6月26日,特斯拉要放弃生产4680电池的消息遍布全网。同时,马斯克在上海建造的特斯拉第二座储能工厂已经开工一个月,近日雅化集团(002497.SZ)已经和与特斯拉签订了《生产定价协议》,约定自2025年至2027年,特斯拉将从雅安锂业采购碳酸锂。

在最近召开的股东大会上,马斯克高调宣布,2024年特斯拉能源业务的增长率将达到200%至300%。这是一个不小的目标。马斯克扩大储能收益之际,想要从特斯拉供应链获取一杯羹的也不止雅化集团。最近,业界为比亚迪是否向特斯拉供应电芯而疑虑,一位比亚迪的工作人员就此对《华夏时报》记者说,商业上的事谁也说不好,现在是还没有官宣。

自产动力电池降本难

特斯拉在电池领域布局已久。从2008年的第一辆电动车Roadstar至今,特斯拉汽车所用电池历经18650电池、21700电池和4680电池。从最开始由松下独家供应电池,到后来受困于电池供应不足,引入宁德时代和LG,并开始自己造4680电池。

出于降本的迭代需求,特斯拉在2020年发布了4680大圆柱电池。据了解,4680电芯的单体能量提高了5倍,整车续航里程增加16%,输出功率提升6倍,成本降低14%。该电池计划率先用于Model Y、Cybertruck、Semi等车型。在松下、LG和宁德时代供应4680电池的同时,特斯拉也在美国自产电芯。

距离发布已有4年,特斯拉自产4680电池的上量速度并不快。更关键的是,特斯拉的自产电池在降本上并不顺利,正处于外供电池更便宜的尴尬境地。

6月26日这则消息来源于autoevolution网站。据称,特斯拉的4680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充电性能上还不如上一代的21700电池。如果在年底前不能降低4680电池的生产成本,那么特斯拉可能会停止在得州超级工厂生产这一型号的电池,并转向外部供应商。而在裁员潮中,特斯拉刚刚为4680电池部门任命了新的负责人博纳·埃格尔斯顿,他设立的新目标是特斯拉自产的 4680 电池要比向松下、LG 等供应商采购的同类电池便宜。

这是一个折中的目标,发布之初,马斯克对4680的期望是降本50%,从而带给特斯拉电车更大的盈利空间。仅靠成本打平并不能达成这一目标。一方面,LG宣布的4680电池的量产时间为今年8月,已然临近。另一方面,国内还有在动力电池上盈利水平更高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它们亦布局了4680电池产能。

或供应特斯拉上海工厂

相比动力电池项目的震荡处境,特斯拉的储能生意势头正猛,新引入的碳酸锂供应商无疑是在充实供应链。

雅化集团最早经营炸药和爆破产品,通过并购跨界进入锂行业,是国内主要的锂盐供应商之一。如今,雅化集团的锂业务收入已经超过民爆产品,2023年带来的年营收为82.98亿元,在总收入中的占比达7成。雅化集团现有锂盐综合产能 7.3 万吨,包括6.3万吨氢氧化锂和0.6万吨碳酸锂。从产销来看,2023年的锂盐产量为31261吨,销量为29397吨。

特斯拉是雅化集团的“老朋友”。早在2020年,雅化集团就进入了特斯拉供应链,自2021年起为后者提供电池级氢氧化锂。年报显示,2023年,特斯拉对雅化集团的确认销售金额为29.53亿元,2021年至今累计对其贡献了51.37亿元的收入。特斯拉由此成为了雅化集团的第一大客户,雅化集团3成以上的锂盐收入来自特斯拉。

根据公告,雅化集团已经和特斯拉签订了为期3年的碳酸锂购销协议。若后续协商一致,合同期限还可以延长一年至2028年底。

第一上海证券报告称,这一碳酸锂供应协议有可能会支持上海超级工厂的生产。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特斯拉会直接生产储能电池。记者从一位接近锂业头部公司的业内人士处获悉,也可能是多方签订的形式,相当于指定电池厂原材料供货。鑫椤资讯高级研究员张金惠告诉记者,特斯拉采购电池原材料还是为了供应链和美国税收补贴。特斯拉将原料采购给电池厂后,电池厂仅算加工费,在中国的增加值(相对直接购买电池)更少,更容易符合美国补贴条件。

储能业务快速增长

特斯拉在美国、德国、中国和墨西哥拥有多个汽车和电池工厂。今年5月23日,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在上海临港动工开建,临近负责造车的上海超级工厂,成为首座美国之外的储能超级工厂。Megapack的中国首批订单,也在当日由临港集团签下。

官方资料显示,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将生产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 Megapack,面向大储和工商业储能。Megapack每台机组可存储超过3.9兆瓦时的能源,可满足 3600 户家庭一小时的用电需求。初期规划年产1万台,等同于加州拉斯洛普工厂的产能。未来该工厂生产的Megapack将向全球市场供货,预计于 2025 年第一季度完成量产。

如今,特斯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汽车公司,但它提出的愿景是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转变,建设一个由太阳能供电、靠电池运行并且以电动汽车为交通工具的世界。特斯拉认为可再生能源的未来有赖于大规模储能,马斯克也曾预测特斯拉的能源业务规模将超过汽车业务。特斯拉能源板块的主要产品包括Megapack和Powerwall等不同容量的储能产品。

这都意味着马斯克对于储能事业所图不小。在近期召开的特斯拉2024股东大会上,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储能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00%至300%。作为参考,宁德时代在2023年的储能板块营收同比增长率为33%。

特斯拉不愁订单。特斯拉从2015年开始做储能,Megapack是它在2019年发布的产品。马斯克曾在2021年第二季度时宣布Megapack在2022年底前的产能全部售罄。到2023年,位于加州拉斯洛普的40吉瓦时Megafactory工厂也正在迈向满负荷运转状态。

储能在其业绩中的比重也在提升。年报显示,特斯拉2023年的储能装机总量为14.7吉瓦时,同比增长125%,是2019年的7倍多。2023年发电及储能业务营收为60.35亿美元(约430多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发电与存储业务的利润则几乎翻了四倍。在特斯拉的期望中,储能的装机和收入增长的速度会在2024年超过汽车业务。

这些企业将受益

相比国内储能企业,特斯拉的储能产品卖得很贵,支撑起了高利润。特斯拉官网历史信息显示,以1.9兆瓦/3.9兆瓦时的2小时Megapack储能系统为例,不含税价格为200万美元左右,每瓦时价格在3元以上。这是很高的价格,张金惠表示,特斯拉的储能产品价格能和国内差到两三倍。

电芯是储能产品最有技术含量也是价值最高的一环。特斯拉不生产储能电芯,但特斯拉的储能产品却在海外供不应求,并取得了不小的利润率。它的优势是什么?张金惠认为主要在于特斯拉的品牌效应。相较于国内储能品牌,特斯拉拥有全球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特斯拉的储能电芯主要来自宁德时代,不仅能够保证安全性,国内电芯价格也在持续下降,在海外竞争较小的背景下,共同造就了高毛利。

至于储能业务能否加速,真正的制约因素在于特斯拉能不能生产更多的Megapack和Powerwall。对于现在的特斯拉来说,批量生产也许并不是一件难事。上海的第二座储能工厂已经开建。由于不用生产电芯,特斯拉只需要购入电芯,组装成集装箱再售卖或出口。换句话说,特斯拉缺的是工厂和工人。

面对40吉瓦时上海储能工厂的新蛋糕,国内储能产业链谁将受益?张金惠表示上海储能工厂的电芯应该还是宁德时代,至于会不会引入第二家并不好说。近月来,业内也对于特斯拉上海储能工厂的供应商也有诸多争议。据晚点LatePost此前报道,比亚迪已成为特斯拉的二供厂商。不过特斯拉中国有关人士否认了这一消息。在2024SNEC光伏展上,记者就此事询问了一名比亚迪人士,他表示商业上的事谁也说不好,现在是还没有官宣。

太平洋证券研报显示,除了宁德时代,德方纳米、湖南裕能、容百科技、当升科技、华友钴业、恩捷股份、璞泰来、天赐材料、新宙邦、科达利、鼎胜新材、中科电气、信德新材、天奈科技等原材料和结构件企业也有望在特斯拉产业链进化中受益。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