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过后,伴随高温高湿天气,防范传染病和介水性疾病传播是防疫的重中之重。连日来,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支援下,在市卫健委组织下,市疾控中心、市红十字会、各城区卫健部门在市区范围内持续开展防疫消杀工作,全力确保汛后无疫病发生,为广大市民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杀人员深入居民楼道进行消杀。 记者胡晓诗 摄

加强消杀防疫

筑牢群众“健康墙”

6月26日11时40分,记者在象山区虹桥社区看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一辆救援车正在一小区里缓慢行驶,中国红十字救援队、百色市红十字赈济救援队队员田志强站在车上进行消杀作业,他拿着喷雾枪朝地面喷洒消毒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红十字救援队、百色市红十字赈济救援队队员田志强在虹桥社区一小区里进行消杀作业。 记者徐莹波 摄

田志强是百色人,从事粮油贸易工作,平时经常参加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百色市红十字会举办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了支援桂林市红十字会开展城区防疫消杀工作,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赴桂林防汛救灾工作组部署,6月22日,自治区红十字会调派南宁市、百色市、我市全州县等地的红十字救援队队员携带喷雾器、发电机、救援车等装备来到桂林。田志强亦是其中之一。

22日晚,田志强等人抵达桂林后,行李都没来得及放到驻地,立即赶到南溪山医院开展消杀工作,对院区过水区域进行了全面消杀,1个小时就完成了院区2万平方米面积的消杀作业。

“这几天在桂林一直持续作战,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身体很疲惫,但精神很充实。”田志强说,志愿服务最长的一天要算23日,当天7时出发,在象山区多个单位、小区开展消杀作业。

当天23时左右,完成部分任务后,田志强和同伴准备回驻地休息。市红十字会接到有关部门的紧急求援信息——原驻扎在市宁远小学的外地救援队员已撤离,次日该小学准备复课,希望尽快完成校园消杀作业。

接到市红十字会通知后,田志强和同伴又迅速赶到宁远小学,完成任务时已是24日3时。睡了几个小时,当天9时,田志强和同伴匆忙吃了早餐后又继续上路作业。

26日12时,完成一个小区的消杀作业后,田志强和同伴来到虹桥社区办事大厅休整,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送来了几份快餐,他拿起一份,不到5分钟就吃完了。他说:“桂林市红十字会为我们外地救援队员提供了住宿和三餐,该会工作人员怕我们太辛苦,叮嘱我们中午要回到驻地吃饭、休息。但我们希望尽快完成任务,助力桂林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因此,大家都主动放弃了午休,并要求晚上继续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州县红十字救援队队员在象山区龙船坪街道小区开展消杀工作。 记者苏展 摄

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唐小荣介绍,截至26日,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支持下,南宁市、百色市、全州县和市区红十字救援队员累计已完成30多个单位、社区的消杀作业,消杀总面积超120万平方米。

26日上午,象山区卫健局联系市红十字会,组织红十字救援队员对安新社区开展防疫消杀,重点对被水淹过的道路、居民住房、地下室等内外环境仔细喷洒消毒水,随水淹痕迹全覆盖式跟进,同时向受灾市民分发消杀药物,告知大家使用方法和自我防护注意事项,并指导市民做好室内外环境消毒工作和个人饮食卫生。

26日下午,记者在位于小东江畔的栖霞路2号居民区看到,七星区卫健局组织的几名消杀人员正在对受到污染的路面、墙面进行全方位消毒水喷洒。除了露天公共区域,消杀人员还深入小区楼道进行消杀作业。

七星区卫健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为提高工作效率,消杀小组对不同区域、不同点位开展因地制宜的组合式消杀,如道路狭窄不便于作业车通行的地方,主要采取人工作业的方式,尽可能做到消杀无死角无盲区;对道路较宽敞的区域,则采取“人工+作业车”的方式进行,同时还对重点区域增加了消杀频次。

据市卫健委的数据,截至26日17时,全市累计派出防疫队伍124支574人次,全市已消杀1124.8万平方米,其中主城区306.8万平方米。

专家提醒:市民要提升饮食卫生习惯素养,严防“病从口入”

据了解,霍乱、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腹泻、结核病、皮肤病、上呼吸道感染、疟疾甚至鼠疫,都是洪涝灾害过后可能出现的疫情。

为确保洪涝灾害后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严防“病从口入”,近日,市疾控中心抽调工作人员分成多个小组,到秀峰、叠彩、象山、七星、雁山等五城区进行水质监测,重点对出厂水和医院、学校、社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自来水管网末梢水进行水样采集,共采集34批次水样。检测结果显示,这34批次水样均符合国家标准。市疾控中心本周将持续对自备水和二次供水设施受洪水污染的学校、幼儿园、人口密集社区水样进行免费检测。

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科科长熊建伟介绍,要避免“大灾后有大疫”,就要做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而提升饮食卫生习惯素养,更是重中之重。

熊建伟提醒市民,不要喝生水,要喝烧开的水,或喝包装没有破损、未开封的瓶装水,不用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漱口、洗菜等。被洪水浸泡过的瓶装水,即使将外包装清理干净,也不要再饮用,因为瓶装水在洪水浸泡期间可能会造成污水渗入。装水的容器要定期清洁,以防污染。家庭如果使用缸(桶)水或井水,要对水做好消毒处理。水源地周围出现肠道传染病时须立刻停止使用该水源。

在日常生活中,市民也要注意避免接触污水,不要在污水中游泳和洗衣服,不要赤脚接触污水。要做好防蚊灭蝇、防鼠灭鼠工作,不要密切接触老鼠,老鼠碰触过的食物要丢弃。尽量穿长衣长裤,减少野外露宿,不要直接坐在草丛中休息。

熊建伟提醒,个人住宅环境卫生处置与预防性消毒非常重要,要清除滞留于房屋内的积水,做好房屋内清洁,对于一些吸水性较强的物品,如床垫、枕头等,建议直接丢弃。墙壁、家用电器、地板、家具等较为坚硬的物体表面,要用热水和普通清洁剂配制的溶液擦拭,彻底清洁。家具、卫生洁具、办公用品等清洁后,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冲洗、擦拭或浸泡,作用时间30分钟,或采用200mg/L二氧化氯、1000mg/L过氧乙酸、1000mg/L季铵盐类消毒剂作消毒处理,作用时间15—30分钟;之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以去除残留的消毒剂。由于含氯消毒剂有一定的腐蚀性,市民在进行消毒液配制时,一定要注意个人防护。

在饮食方面,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淹死或者病死的动物,不吃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生食(包括水果蔬菜),所有食物都须经烹饪熟透后再食用,尽量选用炖煮等耗时长的烹饪方式。冰箱如果断电的话,冰箱中的食物也要慎重选择。不用未清洁的水源清洗食物和餐具,餐具首选煮沸消毒,煮沸时间应在15分钟以上。其他接触食品的工具、容器、包装材料、工作台面以及货架、橱柜也应当保持清洁、定期消毒。生食和熟食要做好分离、分开存放。

另据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白崇亮介绍,洪涝灾害过后,家中药品的安全使用和妥善保存也十分重要。洪水不仅可能破坏药品的包装,还可能改变其化学性质,从而影响疗效。建议市民首先要检查药品的包装是否完好,如果药品的包装被洪水浸泡或破损,就不能再使用了。此外,还要观察药品的性状,如果出现变色、结块、潮解等现象,说明药品已经变质,不能再使用了。在灾后恢复期间,如出现身体不适,特别是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请务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对于慢性病患者,在确保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可继续按医嘱服药,确保病情稳定。

来源丨桂林日报(记者徐莹波 胡晓诗)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