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牵引技术是利用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作用于骨折部,以达到复位或维持复位固定的目的,同时也用于炎症肢体的制动和挛缩畸形肢体的矫正治疗,牵引术是骨科治疗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治疗方法。今天小编给大家科普关于牵引护理的小知识。

目的和作用

1.患肢制动,减少局部刺激,减轻局部炎症扩散。

2.稳定骨折断端,有止痛和使于骨折愈合的作用。

3.保持肢体功能位,便于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

4.使患肢相对固定,防止病理性骨折。

5.使脱位的关节或错位的骨折复位,并维持复位后的位置,防止再脱位。

6.矫正和预防关节畸形。

7.解除肌肉痉挛,改善静脉回流,消除肢体肿胀。

护理措施

(一)维持持续有效的牵引

1.牵引重量不可随意增减。

2.保持垂直悬空,牵引绳上不可放置棉被、衣服等,以避免分散牵引重量。

3.牵引绳及滑轮与肢体成一直线。

4.患肢下放置枕头以抬高患肢,形成反牵引力。

5.保持牵引架固定,防止移动。

6.保持患肢功能位,足底不可触及床。

7.为保持反牵引,床尾应抬高,一般皮肤牵引抬高10~15cm,骨牵引抬高20~25cm,而颅骨牵引则抬高床头。

(二)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预防坠积性肺炎。

2.为防止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除固定关节外,凡不被限制活动的部位都要保持活动,进行锻炼。3.帮助患者定时翻身,或指导患者利用健肢力量做臀部抬起运动,预防压疮发生。

4.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①压疮,保持床铺干燥、清洁,定时翻身

在骨突起部位处使用减压装置等。

②坠积性肺炎: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咳痰,病情允许,给予半坐卧位,定时拍打背部平卧者,定时翻身,雾化吸人,震动排痰。

③便秘: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高纤维素食物,指导患者每日按摩腹部,顺序:由右下腹至右上腹,由左上腹至左下腹,必要时可用开塞露塞肛或用肥皂水灌肠。

④足下垂:行胫骨结节牵引时,要准确定位,以免误伤腓总神经每天主动或被动伸屈踝关节,以保持踝关节于功能位,下肢牵引时,在膝外侧垫棉垫,防止压迫腓总神经肌肉萎缩,指导患者做肌肉等长收缩、主动活动关节。

⑤关节僵硬:按摩肌肉,以促进血液循环。

⑥牵引针眼感染:保持牵引针眼干燥、清洁针眼处如有结痂,勿去除痂壳,使其形成天然保护层。

⑦深静脉血栓:指导患者每天饮水1500-2000ml、行踝泵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行DVT评分,指导预防性用药,血栓已形成,患肢应抬高制动,禁止按摩、热敷等。

知识链接

牵引的分类

皮牵引

1.皮牵引是使用胶布或皮套等包裹患侧肢体进行牵引,进而维持骨折的复位和稳定。

2.主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老年人的稳定的粗隆间骨折或手术前后的辅助固定治疗;

3.牵引重量不超过5公斤,随时观察血运神经症状改变。

4.一般维持3-4周。

5.其牵引力通过皮肤、筋膜、肌肉间接到达骨或关节。

6.皮肤有创伤、炎症、溃疡、粘膏过敏以及静脉曲张等疾病者,不宜使用。

7.皮牵引操作前,应将局部皮肤洗净、剔除毛发。

1.下肢皮牵引带牵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双腿悬吊牵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枕颌带牵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骨盆悬吊牵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骨牵引

1.

股骨髁上牵引

适应症: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髋臼骨折、骨盆骨折。

穿刺部位:自髌骨上缘近侧1cm处,画一条与股骨垂直的横线(老年人骨质疏松,打钉要距髌骨上缘高一些,青壮年骨质坚硬,打钉要距髌骨上缘近一些)。再沿腓骨小头前缘与股骨内髁隆起最高点,各做一条与髌骨上缘横线相交的垂直线,相交的两点作为标志,即斯氏针的进出点。由内向外进针,防止进针时损伤股动脉。

牵引重量 :体重的1/6~1/8 ,老年人为体重的1/9,维持量为3k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胫骨结节牵引

适应症:有移位股骨及骨盆环骨折、髋关节中心脱位及陈旧性髓关节脱位等。(临床上因胫骨结节位置表浅易定位,四周软组织少,操作简捷,胫骨结节牵引较股骨髁上牵引更常用)。

穿刺部位:胫骨结节顶端下、后各2cm 由外向内进针,防止伤及腓总神经。

牵引重量:体重的1/7, 约7~8Kg, 维持量为3 ~ 5K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尺骨鹰嘴牵引

适应症:肱骨髁上骨折

穿刺部位: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于肘部内侧。尺骨鹰嘴顶点向下3cm处由内向外进。

牵引重量:体重1/20,约2-3k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跟骨牵引

适应症:胫腓骨骨折、髋关节和膝关节轻度挛缩畸形的初期或辅助性治疗。

穿刺部位:内踝尖与跟骨后下缘连线中点由内向外进针。

牵引重量:体重的1/12,约4-6K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颅骨牵引

适应症:颈椎骨折脱位等外伤患者。(颈椎病患者很少采用,只有在下颌等牵引处皮肤过敏或其他特殊情况无法使用皮肤牵引的颈椎病患者才可行颅骨牵引法)

穿刺部位:连接两耳外耳道,做头部冠状线,再做头顶正中矢状线相交一点,以此为中点,在冠状线线上放颅骨牵引钳,两钉齿的位置即为颅骨钻孔部位。

牵引重量:体重的1/12,第1、2颈椎用4kg,以后每下降一椎体增加1kg,复位后其维持量为3-4k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外科护理综合整理骨今中外、各大医院平台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