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郑雨航 每经编辑:兰素英

北京时间6月25日~27日,世界经济论坛第十五届新领军者年会(下称“夏季达沃斯”)在海滨城市大连举行。

与会期间,世界五百强企业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的专访,畅谈了AI应用和能源转型等多个话题。

余锋表示,从市场需求预测到IT支持,霍尼韦尔正通过数字化、自动化的AI技术,不断优化内部治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而在谈及能源转型时,余锋与记者分享了三条助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甚至可将6000元一吨的地沟油变废为宝,成为价值18000元一吨的可持续航空燃料(SAF)。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锋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AI助力工厂“自动导航”

NBD:近两年来,AI大模型的兴起引领了新一轮的全球技术革命,霍尼韦尔如何把握这一趋势带来的机遇?您能分享一些具体案例吗?

余锋: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我们公司的治理带来了许多正面的影响。

我举个例子,新冠疫情以来,全球供应链发生了重大变化,准确预测未来3个月甚至6个月的市场需求成为一件越来越重要的事情,因为前期预测如果不准确,后面的产能和供应链就不一定能够跟上。原来,我们更多是靠人力进行预测,现在则越来越多地结合了数字化AI技术来帮助公司做各种业务和各个产品的需求预测。经过两年的发展,AI的预测精准度已经超过了人工预测,这给霍尼韦尔整个公司的管理,以及满足客户需求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另外,最近这段时间,我们还在IT支持上做了一些转变,通过将人工经验输入到系统,现在就更多地靠AI来进行IT支持,不仅快,而且准确度还高。

你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在公司内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另外一个重大的影响是在客户层面。霍尼韦尔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智能生产管理执行系统(MES)等产品中有大量传感器,现在这些设备越来越多地利用数字化技术,不仅是用于收集数据,更重要是对这些数据进行应用,对企业运营当中的安全、健康、环境、性能、能耗等等各方面进行检测,不仅能发现正在发生的问题,有些甚至可以提前诊断,比如未来一周的时间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再结合我们先进的控制传感器、数字化技术,帮助客户更好地开展运营,提前进行预防,这样就避免了生产中出现大的事故,很多问题就可以提前排除。

所以,数字化应用上有巨大的机会。

NBD:您刚刚反复提到了AI,近年来,霍尼韦尔在高新技术的研发上有哪些投入?AI技术浪潮是否会对霍尼韦尔未来技术研发的方向产生影响?

余锋:我们在中国有很多客户,我就拿江苏的一家石油炼化一体化企业举个例子。

这家企业有很多化工装置采用了霍尼韦尔UOP的炼油、化工工艺包、催化剂和关键设备,而且还采购了我们的DCS系统和MES系统。这些系统比较普遍,在很多企业都有。通过和企业紧密交流后,我们目前正在帮助他们打造一种叫自动导航的创新装置。

一提到自动导航,我们想到的是飞机或者汽车的自动导航,但我要讲的是工厂的自动导航,原油进入工厂,而行情又在随时变化,怎么根据市场的需求将各种各样的成品生产出来。这在以前都是靠人工来计算,而人工计算的时间比较长,同时也有可能出差错。所以,霍尼韦尔基于自身的能力,以及在石油化工领域超过百年的积累,再加上管理方面的知识,设计出自动导航装置,根据原油的来源、市场的变化,再结合我们对设备、工艺的了解,时刻对企业的运营进行调整。这就是AI的威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霍尼韦尔张家港UOP一体化生产基地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三条路径助力能源转型

NBD:刚才您提到了能源转型,霍尼韦尔在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有哪些核心优势,能否分享下公司在绿色技术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这些产品与服务如何帮助实现能源转型?

余锋:能源转型在航空业上尤其重要。航空业的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的比重在3%左右。如今,其他各行业都在努力降碳,如果航空业不作为,大概到2050年,全世界碳排放的25%将和航空有关,所以航空业的减碳和能源转型是非常迫切的。

对于航空业的减碳,霍尼韦尔有三条非常好的技术路径:第一,把厨余油(俗称地沟油通过霍尼韦尔的工艺、催化剂,以及关键设备转化成可持续航空燃料(SAF)。

厨余油现在的价格是(人民币)6000块钱一吨,摇身一变成为SAF过后,身价也达到了2500美金(约人民币18000元)一吨,我们的转化比例很高,而且用该技术生产的SAF,与化石燃料相比,其温室气体 (GHG) 排放量最多可减少80%。

第二是收集利用农业废弃作物。秸秆原来的处理法方式是直接烧掉,现在不能烧了,就直接埋掉,但作用没有发挥。把秸秆收集起来,通过一定的工艺将其转变成乙醇或糖,而二者在中国都处于过剩状态,这个时候霍尼韦尔的工艺包、催化剂或关键设备便发挥作用了,可以将乙醇转化成SAF。

第三是用清洁能源生产的绿电制作绿氢,绿氢和二氧化碳结合,就成了绿色甲醛,也叫电子甲醛。霍尼韦尔也有相应的技术将绿色甲醇转化成SAF。我还趁着达沃斯论坛这个机会,刚与国内的一家能源公司交流过这点。

四川在SAF产业有后发优势

NBD:我们注意到,霍尼韦尔在四川打造了SAF产业基地,这个基地目前的运营情况如何?在这一区域或领域是否有进一步的投资计划?

余锋:中国的中西部地区有许多机会,霍尼韦尔多年前就在此有所布局。

30年前,我们在西安成立了一个消防相关的合资公司,后来又陆续投放了其他项目。在四川省,霍尼韦尔也有很多客户,涵盖石油化工、楼宇等业务,霍尼韦尔还在当地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助力当地合作伙伴建设SAF产业基地项目。

为什么这个合作发生在四川?因为四川人热爱吃火锅,火锅有油,原来的油经过回收商回收,然后去制作成柴油等产品,经济价值不太高。霍尼韦尔发现这一机会后,通过近一年的积极交流,最后达成合作,携手打造年产量30万吨的SAF产业基地。

四川不仅有厨余油资源,本身又是一个人口大省、旅游大省,本地也有航空公司,可见,用户在四川、原料在四川、制作在四川,而GDP也都留在四川。我们认为,以后这种事要多做。

而包括秸秆、塑料、制冷剂等和环保有关的东西,像四川这样的资源大省,也有重要的后发优势,我们将来也会积极推动在四川的业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