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叫张文涛,2021年6月,我被安徽理工大学派驻到安徽省淮南高新区三和镇新华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以来,我们驻村工作队以“安新菜园”为产业基石,全力打造集休闲娱乐、种植体验、劳动锻炼等功能为一体的文旅基地,改善了村集体收入低的窘境,把村民镶嵌在了致富产业链上,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01

“安新菜园”破困境

新华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不足10万元,村里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不高,这是我们驻村工作队刚到村时面临的难题。在当时,如何帮助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是我们驻村工作队的头等大事。

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新华村村民多年以来一直以土地为生,对土地抛荒一事一直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又没有解决的办法。于是驻村工作队将工作切入点落在如何利用这些抛荒地发展产业上。派驻单位学生处处长涂有胜在得知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找到我说:“现在部分孩子缺少劳动锻炼和农业知识,吃苦精神不足。你回村后能不能找块地,我想让孩子们去体验下农耕劳作。”

听了涂有胜的话,我灵光一闪——村内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抛荒地在村里随处可见,农民和村集体的土地抛荒了就没有收益,而城市里的孩子们想参与田间劳动实践却没有场地。如果能够利用新华村毗邻市区的位置优势,将抛荒土地整治成可出租的小菜园,既能满足市民体验农耕生活的需求,又能为村民与村集体创造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南高新区三和镇新华村鸟瞰图。

很快,抛荒地改小菜园的计划提上了日程。听说我们要整治抛荒地,乡亲们很是支持。

“咱没啥,就是有一身力气,到时候要是需要帮忙,张书记您就说。”村民程晋广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近几年因年老体弱,他家中的土地也抛荒了,在他看来,用自家抛荒的土地开办菜园,能够继续发挥这片土地应有的价值。

到了项目开工时,热心的村民跑来帮助我们旋耕土地、挖排水沟、铺设供水系统,有的村民甚至从家里拉来许久不用的石磙子,一遍遍碾压田间小路。

月明星稀,草丛虫鸣,大伙拉起电灯,甩开膀子干,那繁忙的劳动场景,正是村民盼望美好生活的真切体现。

就这样,我们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的抛荒地被平整成了一块块的小田,大家还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安新菜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南市高新区三和镇新华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文涛(左二)正在帮助村民采收果蔬。

2021年,共计18亩的“安新菜园”第一期项目顺利建成,并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全部被租出去了,当年就为村集体增加收入7.2万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仅小菜园内的地租一项收入每年就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10万元收入。

02

小菜园带来大变化

“村里菜园建成后,连我家的羊粪都变成钱了。”村民程东全表示,自家养羊多年,羊粪的处理始终是个负担,但“新华菜园”建成后,村里和他签订了合同,羊粪被收购到菜园中充当农家肥。

“新华菜园”的开办对新华村来说就像一颗石子,打破了平静的湖面,泛起了一层层涟漪,无数村民从中受益,程东全只是其中之一。

很多市民、白领在“新华菜园”里租地,一是为了体验农耕的快乐,二是为了自己能够吃上放心菜,但他们并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播种、除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南高新区三和镇新华村如今已成为周边市民体验乡村生活的首选之地。

为了给“新华菜园”的客户们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我们组织村民为租客提供有偿服务项目:翻地100元、拔草60元、播种60元、施肥70元……就这样,村里大量有体力、有时间的村民通过“新华菜园”把自己多年与土地打交道的经验变成了增收致富的技能,有的村民每年劳务收入近10万元。

派驻单位的教师们是“新华菜园”的主要客户群体,大家对新华村的认可度很高,村里的农产品早就在派驻单位教师们的心里打上了绿色、健康的标签。派驻单位离新华村直线距离不足2公里,如何将地域优势最大化,使双方获益,是我们驻村工作队一直在探索的工作方向。

当我得知派驻单位食堂每天用的面条是由多家厂商提供,质量和口感难以统一时,向学校后勤处提出新华村可以为学校食堂供货的想法。

“新华村我可是如雷贯耳啊,早听其他老师们说新华村的蔬菜品质好了。”后勤处的领导高兴地说。

于是,除了我早先谋划的面条厂外,村里的蔬菜种植户们也都成了学校食堂的供货商。目前,新华村每年向派驻单位食堂供应的面条和蔬菜水果销售额已达到200余万元。

03

农旅融合产业兴

随着近些年乡村旅游的热度不断上升,我们村里的“新华菜园”也成了周边群众的“打卡点”,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但由于村内没有规划可供游客娱乐、消费的空间,庞大的客流量无法给村里带来真金白银的收入。于是,如何让游客在享受乡村美景以及农耕体验的同时,又能体验到良好的消费场景,就成了驻村工作队的工作重点。

为此,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开始商议、调研村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行性。在多次调研和商讨后,大家一致认为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游已经成为乡村经济的重要一环,特别是新华村周边有4万多名大学师生的高校和众多成熟社区,市场前景广阔。

村里要发展旅游业的消息传开后,部分村民的心中却产生了疑虑。有的村民担心投资回报率可能低于预期,有的村民担心发展旅游业占用的土地无法给予补偿,还有的村民认为集体的土地不能开展商业化文旅项目,可能会被“紧急叫停”……

为了打消乡亲们的疑虑,驻村工作队请来了经管领域专家耐心地将预期投资回报向大家说明,还请来了辖区“三农”部门专家为大家解读农村土地政策以及相关征地补偿标准,一一消解了村民的顾虑。

经过各方不懈的努力,如今村里的旅游产业已初具雏形,一些文旅企业已入驻新华村,餐饮、休闲、娱乐、劳动研学等项目更是多点开花。目前,新华村文旅项目高峰期每日营业额已达5万元左右,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更是超过135万元。

接下来,我们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计划在“新华菜园”、面条加工厂等产业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文旅产业,走出新华村专属的三产融合路子,探索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让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真正在乡村落地、生根、发芽。

(作者张文涛系安徽省淮南高新区三和镇新华村驻村第一书记)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第12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