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座城市,行政上隶属于安徽,但即将实现高铁1小时直达上海,距离南京禄口、杭州萧山和无锡硕放三大机场只有100公里,距离繁忙的宁杭高铁沿线多个站点只有40至50公里,距离烟波浩渺的太湖只有30公里,距离浙江安吉的绿水青山只有20公里……这就是安徽广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广德区位图。广德市委宣传部 供图(下同)

依托区位优势,布局产业“链”式发展

广德是安徽宣城代管县级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南接浙江安吉,东接浙江长兴、江苏宜兴,北接江苏溧阳。地图上看,广德就像是一个被安徽“嵌”入沪苏浙的棋子。

在长三角,以太湖为中心的环太湖地区,沪宁、沪杭和宁杭三条线组成的三角又被称为“金三角”。广德和郎溪,是这个“金三角”上仅有的两座来自安徽的县市。可以说,广德拥有沪苏浙的区位优势和人文禀赋,但又可以提供低于沪苏浙核心区的地价和置业成本。

对标沪苏浙,这是广德一直在努力的目标。

近年来,广德设立“1+2+2”产业链发展体系,即1个新兴产业(新能源)、2个主导产业(电子电路、汽车零部件)、2个优势产业(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同时,围绕“链主型”企业开展上下游企业摸排,梳理强链、延链、补链等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引进一批高关联配套企业及供应链服务企业,做全做强产业链。

广德还优化了招商机制,通过产业链招商工作组、顶格推进组、尖刀班、招商分局“四位一体”的招商工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全市专业招商人员近200人。同时,广德出台了《关于牢固树立“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理念完善为企服务工作的若干措施》,开通营商环境监督投诉专线和邮箱,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服务渠道,营造了良好的投资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上海通用汽车研发试验中心。

主动作为,深度融入长三角

多年来,广德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早在2007年10月,上汽通用就将国内首家、全球第11家研发测试中心落在广德。中心依照通用汽车全球试车场标准建造的,具有国内技术领先、设备完善的研发试验中心;2017年,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与广德签约,打造综合性第三方国家级汽车公共检测服务平台;2020年,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广德基地举行启动运营仪式……

广德市新杭镇目前已经形成汽车零部件、新材料产业、智能制造三大产业并进格局,集聚有数百家企业,很多都来自沪苏浙。在广德及其周边,还有另一个版本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简称“一地六县”:由上海光明集团绿色发展基地(白茅岭农场)以及江苏溧阳、宜兴,浙省长兴、安吉以及安徽广德、郎溪组成。该合作区同样涉及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区域内地缘相接、文化相亲,各方相互融合和协同发展具有天然基础。

去年11月,长三角“一地六县”主要负责人联席会议在广德召开,苏浙皖六县(市)签订了《2023年长三角“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发展协议》,就文旅产业、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增强交流学习,联合打响“一地六县”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品牌;去年12月,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学院在广德揭牌。“广德地处沪苏浙皖交汇区域,是长三角三省一市唯一无缝对接的天然板块,此次成立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学院,充分利用了这一区位优势,集聚资源,共谋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科技协同创新、人才协同提升,是落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一项具体行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上海市教委原二级巡视员、工会常务副主席,上海杉达学院党委书记李蔚在揭牌仪式上说。

宣城正在全力推动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建设,规划面积85平方公里,包括广德、宣州和郎溪三大片区,其中,广德片区主要面向上海、杭州、湖州。长合区目前已获安徽省政府批复,已被纳入2024年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建设项目。

广德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一员。依托G60高速和沪苏湖高铁等交通动脉,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串联起上海松江、江苏苏州以及浙江嘉兴、杭州、金华、湖州和安徽宣城、芜湖、合肥九地。2016年启动以来,G60科创走廊区域一体化科创改革不断深入,科创生态不断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长三角信息电子产业学院。

乘势而上,激活城市发展动能

广德为什么这么拼?传统意义上,安徽被分为皖北、皖南和皖江地区,其中皖南和皖江地区有部分重合,广德所在的宣城同时属于皖江和皖南。长三角一体化以及高铁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昔日偏居一隅的宣城带来了翻盘机会,而本就深深“嵌”入江浙版图的广德,既是“桥头堡”,又是“急先锋”。安徽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指出,“广德恰似20年前的昆山”,给予广德高度评价。

2023年,广德规工总产值达690亿元,五大产业占比60%。规工企业达540家,稳居全省县域第二;新增规工企业84家、其中新建投产31家,均居宣城市首位。今年1至4月,广德共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48个,其中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投资项目共有42个,占比87.5%,协议投资额203.2亿元。

人们期待,这座昔日“边角料”、如今“桥头堡”的城市,不断加速奔跑,早日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新民晚报记者 唐闻宜 特约记者 殷祝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