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油菜,四川人的本命,喜欢到要把它榨干净。

冬季,采摘油菜苔清炒。逢春,全家随油菜花出游。直到五月夏来,油菜籽成熟,打菜籽榨清油,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上,又迎来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农事活动

油菜五月初成熟,收割后,翻晒数十天,赶在中旬,今年刚收获的、最新鲜的油菜籽已在第一时间被运往榨油坊。轰鸣声中,奇香作伴,黄澄澄的、滚烫的菜籽油带着泡沫从压榨机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最合适的时间,用新菜籽,一次性榨够全年的用油量。@文静 一家,以及亲朋三四,每年都为榨油疯狂。提前委托朋友从中江县苍山镇收购油菜籽,榨油当天,早上五六点就得起床忙活

几家人打平伙,一共要榨一万斤油菜籽。“我爸他们就要几百斤。”亲自买原料,守着现榨,绝对资格,绝不掺假。为了吃到一口好油,过于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在超市能更便捷地买到桶装油,价格也相对便宜,但会吃的四川人,始终信奉,“你超市里买的油,哪儿有我榨的油香哦。”

油菜籽成熟后的一个月内,抛开价格是否更高等问题,一个直截了当、贯穿饮食奥义的“香”字,就够四川各大场镇上的传统榨油坊陷入忙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远或近

都在榨清油

只要有场镇,还有种田的地方,就有榨油坊。乡镇上,先闻到熟悉的味道,还没瞧见,便知道,附近准有一间榨油坊,眼下又到了榨新菜籽油的时候。

崇州道明竹乡路上,倪师就守着一间开了30多年的榨油坊。要是提早一个月来,“门口从早到晚都是等待榨油的人,从本地新收购来的油菜籽堆满库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月底,秧苗下田,已过榨新鲜菜籽油的黄金时间。错峰的好处在于,无须等待过长的时间。中午11点前后,本以为今天的榨油工作即将告一段落,熟人骑着电瓶车,又载着几袋油菜籽停在榨油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倪师一家麻溜地帮忙卸下菜籽,而后过磅,去杂质,等待炒制、榨油。就在电瓶车到来前不久,一辆面包车,载着刚榨好的、温乎乎的300多斤菜籽油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续多年,同一辆面包车,从街子古镇出发,来到习惯的、信赖的榨油坊榨清油。场镇街边树下,大家坐在油坊门口的长条凳上闲谈,在期待中时光缓慢流逝。

“吃鸡,吃鸭,吃鱼,肯定用自己榨的油弄出来才更香。”超市里卖的?“吃起来简直没脑壳。”(方言:指不安逸、轻飘飘的。)炒回锅肉,“用榨的油爆一下肉,香都要香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不要提四川人每家每户都有的熟油海椒,必须用自家榨的菜籽油制作,辣椒面的色泽、香气和味道,才能被激发到最完美的地步。

用浓烈的油香,对抗同样刺激的香料。包括豆瓣、花椒、八角、泡姜等多种香辛料,香味物质的激发同样有赖于纯正的菜籽油。如果少了菜籽油这味引子,传统川菜不知道要失去多少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黑或黄

怎样选出更好的清油

小时候赶场,除了去酱油厂打酱油,便是到油坊打清油。不爱大豆油,不爱调和油,四川人最爱菜籽油。用传统的菜籽油,制作更可口的家常菜。

原因也好理解,作为一种古老的油料作物,四川油菜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000万亩以上,去年总产达354.4万吨,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有悠久的食用传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常,每家存够一二百斤菜籽油,才能保证一整年的用量。“多了吃不完,也不好,要陈”。油坊里,没地的,买菜籽榨油。拉着菜籽前来的村民,大多是由自家栽种。

大量农田承包出去后,每家每户仍留有少量的几分地,栽种足够供自家需要的油菜。如此,才能从源头上掌握全家今年所用菜籽油的品质。

油菜在栽种期间的管理培育方式、油菜籽收获时间的确定、晾晒时间的长短、油菜籽水分的含量等情况,都对能否榨出一缸心满意足的菜籽油产生重要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懂行的师傅,望一眼榨出来油的成色,便知菜籽的好坏。橙黄如成熟的枇杷,此类清油最好。需要成熟期更长、更老的油菜籽才能榨出。油菜籽在较嫩时收获,所榨出的油则呈现出青色

相对而言,越黄的清油,越香。油菜的品种也是影响香气的重要因素。黄菜籽油,菜籽油中的贵族,比黑菜籽榨出来的油更香。现榨的黑菜籽油,每斤可卖10元,而黄菜籽油,得14元一斤。

印象中,黄菜籽油一直物以稀为贵。尽管都知道黄菜籽油更香,但出于市场需求、平均产量、种植成本等现实情况,产量更高的黑菜籽有更高的市场占有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古或新

风味始终如一

早在唐代时期,《本草拾遗》中就有中国人用油菜种子榨油的记载。清乾隆皇帝还曾在《菜花》一诗中描绘“千村欣卜榨新油”的景象。

千年来,油菜籽成熟时,油坊榨新油热火朝天的场面没有变。按照如今的农业种植技术和榨油技术,100斤油菜籽已可榨油40斤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更笨重、占地更大的榨油机器,到去年七月新购置的一套设备,30多年间,倪师的油坊已换过五六套设备。榨油的效率在不断提高,曾经每天仅可榨油1000斤,而今,每小时能榨400斤。

设备更加自动化,节约大量人力劳动。步骤,还是传统的步骤。取代手动、木制的风谷机,带电的机器能在一二分钟内将油菜籽的渣滓筛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提升机的工作下,处理过的油菜籽将很快被传输至炒料的大锅中。油菜籽经机器自动炒制后,物理压榨的、带着浓香的菜籽油缓缓流出

散泡,用离心式精滤油机过滤油中的杂质。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新榨的油即可装桶。至此,油菜籽完成了从颗粒到可食用液体的转变。

香气味道,还是记忆中的那样纯正。以前,老辈子还总是用可不可以点灯,来评判榨出来的菜籽油正不正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北宋时期,苏轼的同宗好友苏颂写了一本《图经本草》,其中就对菜油可以点灯等诸多功能有过说明。

油叶出油胜诸子,油入蔬清香,造烛甚明,点灯光亮,涂发黑润,饼饲猪易肥,上田壅苗堪茂。

——苏颂 《图经本草》

寺庙供奉菩萨神明,多用清油。榨油剩下的油枯也是宝,用水浸泡发酵数十天的油枯,是栽花种菜上佳的肥料。(必须发酵后使用,否则会烧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青海、内蒙古一带的企业会来四川大量收购油枯,用以制作牛羊的饲料。物尽其用,油菜籽确实被榨得干干净净

如此,四川乡土间的榨油坊里自然形成了一种默契。来料加工,如果要油枯,每斤菜籽需收3毛5左右的加工费。不要油枯,则加工免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度,榨油坊和打米厂一样,是乡村重要的配套设施。

一个或两三个村子,共享一座榨油坊。场镇集市的中心,也总有一间榨油坊,为十里八村的村民服务。私人性质或村办的榨油坊,成为和茶馆一样,带有乡村公共空间的属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今,油菜的产量提升,小型榨油坊的数量似有减少。农业合作社建有更为大型的榨油企业。想获得小时候打清油的快乐,寻觅小榨油坊,还得往周边场镇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前面提到的崇州道明的一坊榨油坊,数家距离成都市区更近、可顺便赶场逛菜市的榨油坊推荐给你。有的甚至可地铁直达,每家都开了2、3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地铁2号线尽头,犀浦国宁菜市场内有一家。

2️⃣温江航天菜市场内有一家。

戳☞

3️⃣地铁10号线新平站,新津太平老街附近的新桥榨油坊

戳☞

4️⃣双流太平镇的水果市场可以买到。

戳☞

5️⃣温江温玉路上的舒家渡,也有一家,还可打酱油。

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日编辑 | 彭主任

特别鸣谢 | 崇州道明一坊榨油坊

本文系谈资“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图片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Fion

时髦爷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斯本穆耳

听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檎

一颗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