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96年,元代学者骆天骧决心为长安编写志书,将这座城市千百年来的变革记录在册。然而,七百年之后的一次震惊海外的盗墓事件,却让现代考古学家重新打量起这本书:瞎耽误功夫,他错了。

陕西考古研究员的马永赢老师参与过许多汉代帝陵的考古。汉王朝的帝陵有个特殊性,除了他们事死如事生之外,随葬奢华之外,还有一个就是汉文帝的霸陵远离了高祖当年设定的皇家陵园位置,另择了宝地。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汉文帝不顾祖制,也要远离皇陵呢?而汉文帝的霸陵又因为不封不树,千百年来成为一桩悬案,无人知道具体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代的很多史籍资料对汉文帝的霸陵都语焉不详,而一千年后的元代,这位学者骆天骧却有鼻子有眼的将很多地理位置标注的十分清晰。真正让考古学家怀疑此书真实性的,是一次意外的盗墓事件。

具体可参考我们上一篇。盗墓贼盗窃了窦皇后陵墓,供出六件陶俑流失海外。为了追回这六件陶俑,考古专家被迫重新考证陶俑的出处和来历,确定年代和墓主,这样才能说服对方将陶俑物归原主。

就在这考古的过程中,大家惊讶的发现这六件陶俑并非出自窦皇后之墓,而是在八百米之外的江村大墓中。亚字型大墓,气势恢宏,虽没勘测进主墓室,光凭面积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座堪比帝陵的大制作。

如果墓主人是西汉的话,那么,江村大墓很可能就是大家一直苦苦追寻的汉文帝的霸陵。而这时,在骆天骧记载的《类编长安志》中,却说汉文帝葬在了白鹿原的凤凰嘴下。

虽说都在白鹿原这一代,凤凰嘴距离江村大墓可是足有2.3千米。霸陵只有一个,非此即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凤凰嘴俯瞰的话像一座展翅的大鸟,名字也由此而来,高高隆起的伸向灞河的地势像鸟嘴一样,也像是高大的封土堆。

为了验证前人的古籍和今人的勘测,2011年,国家成立了汉文帝的陵墓考古队,马永赢带大家先来到了凤凰嘴。这里树着不少的石碑,基本都是明清时期所立,其中一个碑上字迹清晰,显示汉文帝霸陵。

至少明清时期,很多人还是来这里祭奠汉文帝,认为这就是他死后的栖身之所。

所以,洛阳铲便围绕这石碑开始向下钻探。

可惜,持续工作了很久,都一无所获。

明清时期,还有现代的考古学者,包括国外的学者,都曾经来到凤凰嘴对霸陵进行考察。大家都一致认为凤凰嘴就是霸陵之处。勘测没有结果,专家们只好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是不是工作疏漏,或者说洛阳铲下的位置太低,又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

史书中记载霸陵因山为陵,不起坟。专家们推测会不会是崖洞墓,从山上挖个窟窿做墓道。大家便开始从山中腰部分开始勘测,又是一无所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山脚到山腰,几个月的地毯式搜索毫无结果,甚至一点点祭祀建筑的痕迹都找不到。除了那些石碑,一点汉代的遗迹都没发现。

难道说霸陵就这样凭空消失了吗?

为了稳妥一些,大家决定再对凤凰嘴的霸陵疑似地进行勘测。结果依然是空手而回。专家们这时候已经开始对史籍记载有所怀疑了,但毕竟没有根据,而元代作者又仿佛亲眼所见似的,写的那么详细。

第三次勘测霸陵又启动了。

大家摒弃了洛阳铲,启用了金属地址勘探的高科技——地质雷达,对这片土地的地下进行整体的检测。随后又折腾了几个科技手段,结果都是一样。

凤凰嘴地下就没有东西!

大家又开始把目光重新放到汉帝陵的规制上,企图找到一些霸陵的特征。帝后合葬是必然,但在白鹿原上只有窦皇后和薄太后的陵寝,高大的封土堆十分显眼,却不见霸陵的封土。

这时候,大家才恍然想起来曾经发现的江村大墓。

这座墓曾被人认为是霸陵,却因为骆天骧的记载而被人忽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们迅速赶到现场,勘测到十米之后,陵墓的痕迹开始出现,并且墓主人身份很可能是帝后级别。然而,考古是需要证据的,必须严谨。目前没办法证明是霸陵,那便不能下定论。

2017年一起重大的盗墓案被侦破,追缴回来一千多件珍贵文物,其中一套镏金编钟,造型精美,保存完整实属罕见。重要的是出土编钟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明白。

经过审讯,盗墓贼亲口供述,这套编钟就出自江村大墓。

江村大墓和汉文帝的霸陵,联系似乎更紧密了。

考古专家们难掩兴奋之色,而喜悦之余,还是要找到刻有清晰霸陵字样的文物才行。

2017年考古队正式对江村大墓进行考古发掘。

霸陵考古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