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家”是老百姓最朴素的追求。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买房似乎已经成了一个"死结"。一旦踏进这个漩涡,无论买与不买,都注定要经历一番挣扎。

五月份的房价数据大家都知道了,一线新房同比下降3.2%,二手房下降9.3%。二三线城市稍微好点但也有限。(统计局详细数据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写了几篇给有房人叫屈的文章,评论里骂声一片,说我得了便宜卖乖。有房的人也很委屈,觉得自己现在平白无故承担损失还要被骂是资本家,冤得莫名其妙。

其实面临这种房地产形势,大家也的确各有各的难处。

我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这位老哥,在上海中环双地铁买了一套房,虽然自己还没卖,但小区房价已经跌了20%,自己还在苦哈哈的还贷。

“我身边好几个朋友都这样,之前大家觉得在上海有房就是稳赢,现在彻底懵了。亏的钱怕是一辈子都回不来。”他说这话的时候摇头摆手,焦躁不安。

我不想写的太残酷,但他可能还没意识到,他还会继续痛下去——国际巨型投资公司高盛,预测房价要一直跌到2027年下旬。下跌还远没到尽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唯一庆幸的是这里是学区,虽然每个月还很多,但医疗和教育都还在”这话说完,他终于平静下来,“所以其实问题的矛盾在于,我一定要保住我现有的工作和收入。”

他考虑的是非常合理的,但是现在这种社会环境和股票市场下,到底未来如何,大家谁也不敢说。

他也想过一卖了之,及时止损。但即便是想止损,他一时半会儿也难找到下家。因为还没房子的人们,正在嘲笑着他们。

之前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人的婚礼都推迟了。我有个同事去年刚结婚,没买房。两个人住在男方租的三室一厅,其实生活还算滋润。但是两人其实一直盘算自己什么时候能赚够首付,直到房价横盘,然后下跌。

周围的房子确实一天天跌了,但他和妻子却稳了下来。“晚买一年,少赔三年”成了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确实去年逃过一劫,谢谢我老婆体谅。”

“也确实没办法,当时是真没有钱付首付”他妻子依然比较悲观,“今年也确实不敢买了,看样子还是要继续跌”。

可是不买就结束了吗?中国人的心态里,总是会有“安家”的想法,租房子总归不是长远之计,两人去年结婚,明年要孩子,上学怎么办,老人养老看病怎么办?

再说了,一直这么跌下去,什么时候能买在低点?低到什么程度算低呢?他回答不了,我也是。

曾经有人说,中国的房价只能涨不能跌。也曾经有人问,十年后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排名第二的答案是“十年前没有买房”。

排名第一的是“没有买比特币”。

房住不炒本该坚决贯彻,但“炒”的人越来越多,“住”的人却举步维艰。一二线,有房的炒,没房的眼红;三四线,有房的想甩,没房的不敢接。无论在哪,买房似乎都成了一件“赌上一切”的事。

可如今面对铺天盖地的“跌”,谁赌赢了呢?

对买了房的人来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财富缩水,那种切肤之痛,非亲历者难以体会。而对没买房的人来说,手里的几十万存款无处投资,就这么放着看着贬值,思来想去还是要买房。可是又不敢贸然出手,生怕房价继续下跌,买了就是接盘侠。

都觉得是投资,已经没有人把它当家了。

大家都输得一塌糊涂。

房价为何会大起大落?文心一言是这样说的,很概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原因还是大家都明白,所以也没什么好说的。但无论背后有什么样的缘由,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买房从来不是简单的居住需求,更是一个关乎安全感的社会议题。

一旦买房成为财富唯一的入口,成为身份认同、社会活动的标签,以房论金、以房论婚就会愈演愈烈。

买房,本不应该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豪赌,它本该是水到渠成的选择。男婚女嫁,成家立业。而现在,“成家立业”后面就要加上一句,“在此之前,六个钱包”。

一个人一生只求三餐温饱、一间容身,本不应遥不可及。这场资本与民生的拉锯战,早已超出了房地产的范畴。房价大跌不是终点,而是新一轮博弈的中场休息。

在这场没有赢家的游戏中,不管是买了房的,还是没买房的,没有必要争来争去,大家都不过是身不由己的棋子。

最后,愿有一天,房子不再是奢侈品;愿有一天,安居乐业这四个字都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