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南安市第十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新增6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涉及传统技艺、民俗类别,它们分别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目前,南安市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10批9类134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0项,泉州级26项,南安级96项。

接下来

跟小编一起欣赏一下

新增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丰山灯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安东田镇丰山村东后自然村的灯会“丰山灯排”习俗源自明朝,延续至今已经400多年历史。

丰山村东后自然村聚落在万天寨北麓丘陵,是东田溪支流发源地。村民赶圩时,由于地处山区,时常有猛兽出现,甚至有村民被老虎侵害。村民很是苦恼,听说野兽大多数“怕火光”,于是赶圩的时候举起燃烧的火把,既可以照明,又可以驱赶猛兽,减少伤害。火把不是很方便,逐渐改成了灯笼。

这种特殊的方式被融合到村里武安尊王游灯巡境的民俗活动中,成为一种祈福仪式。山区有些地方过不去,所以要举高一点,叫挑灯。村民将灯笼一个个固定在一根木头长条上,逐渐的,形成了独有的“丰山灯排”民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蜜饯果脯制作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蜜饯果脯制作与食用最早的记载可上溯到三国时代,当时人们为解决鲜果不耐保存的问题,将鲜果浸入蜂蜜以防腐、保鲜、增添甜味,蜜渍过的鲜果可视为果脯最早的雏形。唐代,就有将进贡朝廷的水果用蜂蜜浸泡的保存方法。到了宋代,蜜饯加工得到长足的发展,形成了“煎、酿、曝、糁”等一整套加工工艺,从而使蜜饯食品的产品及品种大为增加。到了元代和明代时期,蜜饯的加工无论在加工技术还是花色品种上,都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其加工工艺日益完善,趋于成熟,不仅闻名于国内,而且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牛樟茶制作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牛樟茶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历史悠久,它是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手工制作技艺和文化价值。工艺过程的难度很高,需要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如采摘时要会判别茶叶新鲜嫩度是否适宜,烘焙时的火候需要多少等针对各种复杂情况灵活调整工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龙茶制作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龙茶历史久远,乌龙茶分为闽南乌龙、闽北乌龙、广东乌龙和台湾乌龙。其中闽南乌龙主要分布在安溪县、南安市、华安县、永春县等地。初制工艺比较复杂,技术要求也较高。主要工艺如下:采摘、萎凋、做青(摇青与凉青交替进行)、杀青、揉捻(或包揉)、烘焙、毛茶。乌龙茶制法综合了红茶和绿茶的工艺特点,其品质既有红茶的甘醇,又有绿茶的清香,品饮后回味甘鲜、齿颊留香、神怡身轻,给人特殊的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住宅堪舆习俗·

堪與文化说到底就是人居环境科学。它是人类在长期的居住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朝阳光,避风雨,防火灾,近水源,利出行成了最基本的居住理论认知。数千年来,但凡是古建筑,不论是皇宫,还是民宅,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离不开中国堪舆学。中国堪舆学在我国建筑选址、规划、设计、营造几乎无处不在。其核心内容就是天地人全息,三才合一。

来源:南安文体旅局

编辑:尤逸群

一审:尤逸群 | 二审:黄种成 | 三审:林培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