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珠格格》

土豆无疑是二十一世纪最受欢迎的蔬菜,煎炸炒焖煮,无一不可口......但是,土豆,这拥趸无数的完美食材,也曾在18世纪的欧洲被众人抵制。仅仅因为它长在地下,就被认为是地狱之物、“魔鬼的苹果”,一直到战争爆发,大家才纷纷领悟到土豆的重要。

除了关于土豆的误会,历史的缝隙中还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好故事。捡起一个,就像打开了一扇任意门,能回到历史的现场。通过发现这些故事,我们不仅能知晓人类是如何沿着时间,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也能更清楚地理解当下。

在《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中,就散落着无数这样的好故事。这套全球史从中国视角出发,集结二十余位资深学者,从人类文明的共同起源,到21世纪的全球化,既追述人的历史,也关照物的历史。不仅从独特视角为我们绘制出一副历史的全景,也为我们提供了一套重新理解人类文明的思考方法。

在今天的文章里,我们就在浩大的全球史里打开了四扇小小的“任意门”,从中发现一些可能会扭转你日常认识的的小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内容选自《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

01

大盘鸡其实是一种国际化的产物?

提起大盘鸡,大家的第一反应或许是新疆菜。但其实这道有名的“新疆菜”是川菜厨师发明的。不仅如此,我们还能从这道家喻户晓的美味中看到世界走向全球化的痕迹,制作大盘鸡的不少原料都是由哥伦布发现美洲后,传入世界各地的,其中就包括现在广受大家喜爱的土豆。在18世纪的欧洲,土豆曾被抵制,仅仅因为它长在地下,被认为是接近地狱的东西。

你吃过大盘鸡吧?从食物史的角度来看,大盘鸡不折不扣地堪称人类文明结晶。

这里面,鸡是中国土产,不过现在市场上的肉鸡有好几种,大部分是全球各种鸡杂交培育来的,光吃鸡肉我可分辨不出它们的血统;宽面用的小麦来自西亚,土豆来自南美,辣椒来自中美洲;所用的调料,花椒可能产自四川,八角大部分产自广西;油料也许是山东的,但油料里,花生是美洲的,油菜是欧洲的,大豆是中国的。最后,大盘鸡说是新疆菜,其实是川菜厨师发明的。这够复杂的吧。能吃到大盘鸡,要感谢的人很多,可以列一个长长的名单。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又有名有姓的,还得说是发现新世界的哥伦布,因为土豆、辣椒、花生,这都是来自新世界美洲的农作物。

为什么叫新世界?这本来多少有一点宗教色彩,因为对欧洲基督徒来说,美洲的地理、人口和物种都在《圣经》之外,好像上帝创造的另外一个世界。新旧世界的物种之间差异确实非常大,一个地方的家畜、家禽到另一个地方可能就变成了怪物。比如说马,大规模养马也是游牧民族的标志之一,这主要说的还是旧世界。人类来到美洲的时候,可能把原生的马给吃光或者杀光了,所以美洲没有马,印第安人没有任何骑乘动物。

唯一驯化的大型动物是羊驼,只能运货不能骑人。西班牙人攻打印加帝国,只靠一百六十八个人就俘虏了印加帝国的皇帝,控制了几百万人的大帝国,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力量就是骑兵。在美洲土著眼里,这些西班牙人骑着巨大的怪物,而且战斗力超强,很多土著把他们当成神。

土豆起源于秘鲁南部安第斯山区,至今那里还有很多野生品种。西班牙人侵入印加帝国以后,把土豆带到欧洲,不过一开始主要是当成奇花异草来欣赏,18 世纪以后因为人口不断增加,才成为人们的食物。为什么欧洲人一开始不爱吃土豆?这里面的原因让人啼笑皆非。因为土豆的根茎长在地下,朝下长,地底下面是地狱,所以很多人说土豆是接近地狱的东西,还管它叫魔鬼的苹果。这谁敢吃?

《克拉克森的农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克拉克森的农场》

到了打起仗来,欧洲人才发现,长在地下的土豆还是有优势的。土豆就算在条件恶劣的山地和沙地里也能生长,产量比玉米还高。土豆耐储存,耐低温,方便运输,在战争中经常充当军粮,它的重要性这才慢慢体现出来。土豆长在地下,还有个意外的好处,在战争年代受损比较小:第一不怕人马战车的踩踏;第二收获比较麻烦,你看诸葛亮陇上抢割新麦,一下子就把麦子抢完,土豆就不行,即便抢了,土里头还能剩下不少。如果敌军打来,这边暂时撤退,过段时间再打回来,地里还有土豆,饿不死人。所以欧洲很多国家都鼓励大家多种土豆,靠着土豆,养活很多穷苦人。

02

其实最早的川菜里没有辣椒?

川菜一直以口味辛辣著称,但是你知道吗?最开始时,川菜里是没有辣椒的。辣椒来到中国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那么在辣椒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就不吃辣了吗?

人类的饮食有两个共同的主题,一是能量,二是口味。基本上,粮食和肉类提供能量,调料提供口味。调料种类越来越多,人的口味也越来越复杂。在今天,除了人类生理所必需的盐之外,最普遍又廉价的调料非辣椒莫属。

如今,中国的川菜,韩国的泡菜,甚至印度的咖喱,都离不开辣椒。但你能想象吗?四百年前的川菜是没有辣椒的。辣椒从南美洲的亚马孙热带雨林来到大洋彼岸的中国,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早吃辣椒的是秘鲁人,早在公元前6200年的秘鲁墓葬中,考古学家就发现辣椒。辣椒本来是亚马孙森林里的一种浆果,和番茄有着共同的祖先。后来辣椒逐渐向北传播,在墨西哥被人类驯化。玛雅人培育了三十种以上的辣椒,而阿兹特克人(Aztec)几乎所有的食物都是辣的,还用辣椒加玉米汁做成饮料。至今墨西哥菜都以酸辣口味而闻名。

《香料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料之路》

辣椒在明代晚期传入中国,大致是16世纪末到17世纪中,具体的年代很难说得太清楚,传播的路线也还在讨论中。辣椒肯定有从海路传来的,先到浙江、福建沿海,再进入内地,早期大部分中文文献里辣椒的记载都是浙江人写的;东北地区的辣椒可能是从朝鲜半岛传入。

在辣椒传入之前,中国人就不吃辣了吗?也不是。中国也有自己的辛辣味调料,包括生姜、花椒、芥末、大蒜和吴茱萸等,汉代以后又引入胡椒,都是重口味的调料。特别是花椒,用得很普遍,宋元时代的饮食中有不少都用到花椒,全国各地都用。

《舌尖上的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舌尖上的中国》

那时候的川菜虽然没有辣椒,但是花椒早就在用了,因为四川是花椒最重要的产地。明代宫廷一年要从四川采买将近八千斤的花椒,这个数量是相当惊人的。四川这个地方的口味很早就重。4世纪记述古代西南地方状况的《华阳国志》这本书,是东晋时代的作品,就说蜀人“好辛香”,那么四川人一千六百多年前就好这口了。不过那时候的辛辣,和辣椒的味道还不太一样。湖南地区广泛吃辣要到清代嘉庆年间,从南向北逐渐普及,到现在满打满算二百年。四川稍微晚一点,咸丰、同治年间才普及,二百年都不到,以辣闻名的川菜要到清末才形成。这两个地方的辣椒可能都是经由贵州传入的。

03

清朝时,打仗获胜靠天花?

天花是感染痘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也是现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人类消灭的一种传染病。但在历史上,人类与天花的斗争极为惨烈。16世纪时,随着全球化的开始和新大陆的发现,天花的触手延伸到了未曾侵入过的地方。古代医疗水平有限,一旦天花爆发,甚至会影响当时的政治格局。在历史上,清朝就曾因为天花的爆发而在西征准噶尔的战争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我们先从常在电视剧和小说中看到的一个故事说起。顺治十八年(1661),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帝(1638—1661)去世。清廷对他突然去世的原因语焉不详,引发后来的种种猜测。其中流传最广的,是说顺治帝放弃帝位,皈依佛门,所以用驾崩的说法来掩盖事实。不过,根据历史学者孟森(1869—1937)的考证,顺治帝死因很可能是感染天花,所以也有人说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之所以会被选为皇位继承人,原因之一就是他出过天花,不必担心。这一段公案至今仍有争议。不过,天花与清朝皇室的纠葛确实很深。早在清朝入关之前,努尔哈赤(1559—1626)的两个儿子便因天花丧命,他的孙辈也至少有三人死于天花,难怪天花是清代皇室最重视的一种传染病。

由于历史上几乎没有大规模的天花病毒传播,因此北方游牧族群也没有形成对天花的抵抗力。当他们与中原政权往来中接触到天花的时候,也会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有证据表明,在明朝与北方蒙古势力的交战中,天花也曾在蒙古军中流行。回到清朝顺治皇帝的死亡故事。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满族原本也很少接触到天花病毒,因此在入关前后,天花就成了他们的一大威胁。在立国之初,天花对清朝产生很大的影响。清朝皇室对天花一直如临大敌,因此发展出一套预防体系,即所谓“查痘” 和“避痘”。在清军入关前,为防止天花在军队中大规模传播,统治者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检查措施。他们甚至会让出过天花的将军负责与明朝军队打仗,而没有出过天花的将军负责守城。

《孝庄秘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孝庄秘史》

当然,天花病毒对清朝也不全是坏处,和欧洲人把天花病毒带到美洲一样,在西征准噶尔的战役中,随军而去的天花也帮助清朝取得胜利。清朝和准噶尔的战争持续了七十余年,历经康雍乾三朝,清朝才最终彻底平定天山南北。以往历史学者往往从军事策略和武器技术的角度来解释,不过近来也有学者认为,给予准噶尔最沉重打击的反而是清军带去的天花病毒,死于天花的准噶尔部众远远大于战场上的伤亡。

在 1745 年和 1755 年前后,准噶尔暴发了两次天花疫情。根据魏源在《圣武记》中的估测,当时准噶尔部大概有六十多万人口,“先痘死者十之四,继窜入俄罗斯、哈萨克者十之二,卒歼于大兵者十之三”,也就是说,准噶尔的十几万户人中,真正被清军歼灭的不过十分之三,而十分之四都先死于天花。相反,由于种痘术的普及,天花对清朝的西征部队反而没有太大威胁。正是在天花疫情之后,清朝最终取得决定性胜利,两位准噶尔的领袖噶尔丹策零(Galdan Tseren,1695—1745)、阿睦尔撒纳(Amursana,1723—1757)都因天花病逝。顺便说明,这个噶尔丹策零并不是大多数人都熟悉的那位噶尔丹,而是那位噶尔丹的侄孙。他一度是清朝的劲敌,曾大败清军,让雍正皇帝十分头疼。然而在他染病去世后,准噶尔内部也因争夺汗位导致分裂,这也给清朝带来可乘之机。

天花不光是在东方,同样也在西方。清朝建立前一百多年,世界的另一边,欧洲人发现美洲,西班牙人身上的天花病毒帮助他们征服中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瘟疫带来的大量人口死亡不仅摧毁了阿兹特克军队的战斗力,也彻底打击了当地人抵抗西班牙人的意志。 随着瘟疫而来的是大规模饥荒,被疾病折磨的人们已经无力再照顾田地。 就这样,很短的时间内,曾经辉煌一时的文明就此一蹶不振。

阿兹特克帝国灭亡十年后,另一支西班牙部队也来到南美洲的印加帝国,同样的剧情再次上演,甚至印加帝国的皇帝也因天花而暴毙。 天花在接下来的一两百年间,仍然在美洲土著人群中传播,北美洲的印第安人也未能幸免,美国的“西进运动”也把天花带给了美国西部土著居民。 到了18世纪,天花在欧洲卷土重来,据说因天花而死的人数达到每年四十万左右,有五个国家的君主都因天花而丧命。

04

温州是中国的耶路撒冷,还反向对欧洲传教?

提起温州,首先走入你脑海的是什么?头脑灵活走遍世界的温州商人?或者曾经在网络上红极一时的温州江南皮革厂?其实回溯历史,温州这座神奇的城市你不知道的另一面。曾经,温州被称为中国的耶路撒冷,只有九百万人口的城市却拥有几百座教堂。

也许大家听说过,有人认为温州是中国的耶路撒冷,温州人就像东方犹太人,只有九百万人口的温州有几百座教堂,走在温州街头,也可以看到不少用《圣经》中的人名、地名来命名的工厂、商店。比如迦南鞋厂、伯特利纽扣厂、以斯拉书店、弥迦阀门厂。

而且在温州,基督教不仅是个外来宗教,还是个反过来输出的信仰,在欧洲的巴黎、阿姆斯特丹甚至是教宗城下的罗马,你都能看到活跃的温州教会。宗教人类学者曹南来说,这些生活在欧洲的温州基督徒把自己比作乘坐“五月花号”船的清教徒。他们就像那些从英格兰远赴美洲大陆开创新生活的清教徒一样,上帝的恩典也指导着他们在异乡的生活和冒险。有人调查后发现,在某些温州教会的教徒看来,财富也是上帝荣耀的证明,个人乃至温州的繁荣也是上帝眷顾的证据。

据说,温州教会中一位牧师曾经在布道中用了主题“信仰耶稣带给你地位和财富”,好像他完全接受了韦伯关于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的论证。不过,追根究底,温州教会绝不是纯西方模式的、完全因循韦伯道路的,它有自己的本土基础。温州自古民间信仰就很丰富,温州人最初皈依基督教,也掺杂着民间的鬼神信仰。学者李峰曾记录过当地流传的一些轶事,比如一个村民被鬼附身,信仰了基督之后,病就好了,鬼离开去了另外一家。于是,很快全村人都信了耶稣。再比如当地一个基督徒老太太的房子塌了,但老太太却毫发无损地走出废墟,邻居看到无不称奇,于是纷纷皈依。海外的温州基督徒,也是依赖传统的氏族、血脉和乡土关系建构起来的,人们甚至开玩笑说,巴黎的伏尔泰街就是把温州的一个村搬到了法国。这些都说明温州基督教有强烈的中国色彩。这告诉我们,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复杂世界里,我们也许需要从新的角度来理解宗教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