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广州市第五中学成为广州家长圈中的“网红”,讨论热度居高不下。广州市第五中学(以下简称“广州五中”)是广州市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公立完全中学,是海珠区属龙头中学,近年来,学校初高中办学效果显著,教学成绩突飞猛进,备受社会赞誉。到底广州五中是如何取得亮眼成绩?南都专访广州市第五中学校长裘志坚,揭秘其硕果累累的秘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市第五中学校长裘志坚。

上任一个月开了22场家长会

从3600个家庭“听他说”开始广州五中打开新局面

2016年,裘志坚担任广州五中校长,当时学校的生源较为普通,他到校后做的第一件事,是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连续开了22场学生家长会。裘志坚说:“全校3600个家庭都在听我讲,我们学生要怎么做?校长怎么做?老师怎么做?国庆回来,广州五中在社会上的口碑开始变了。”

“‘老师教得好不好’跟‘学生考得好不好’,这两者之间究竟有多大关系?很多学校领导都说要挑好老师,其实好老师是非常有限的,即使是名校,他们也很难配齐三套人马。”作为一名从教学一线成长起来的业务型校长,裘志坚很清楚教师成长的核心点在哪,所以广州五中通过“外引内培”的方法培养师资队伍。

裘志坚介绍道,“外引”即从外部引进人才,“内培”即内部培养。“师资是一个外部原因,但是优秀师资,特别是骨干老师,是带动全校老师发展的关键力量。”据介绍,学校利用人才引进政策引进了9位知名教师,他们起到引领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发展。

在内部培养方面,裘志坚总结出了6大经验:“成全教育”引领教师;榜样示范感召教师;“互动协同式”校本研修助推教师发展;每周一星红毯秀,提振精神鼓舞人心;学生“问倒”老师,倒逼教师成长;师生统一考试。

据了解,广州五中的教师在连续三届广州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共有23人获市一等奖,获奖总人数76人,三年获奖总人数均位列广州市第一。裘志坚表示:“(广州五中)通过‘外引内培’,狠抓师资队伍,这是学校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五中学生在上体育课。(学校供图)

量身定制课程

在学校这片“森林”里,学生们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果实”

裘志坚认为,老师很重要,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他颇为风趣的把自己心爱的学生比喻成“古灵精怪的猴子”。“学校是一片森林,学生是这片森林里的猴子,有的猴子喜欢吃辣的,有的喜欢吃清淡的,森林里面要长很多的树,结出不同的果实,让森林里的猴子自由地去寻找各种喜欢吃的果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高考前夕,广州市第五中学师生们为即将高考的学子们加油鼓劲。(学校供图)

新高考考察的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老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裘志坚以今年的高考数学为例,压轴题中出现了“拆分数列”这个新概念,考验的就是学生能否根据定义理解这个概念并加以应用。裘志坚表示,这类问题并不是靠刷题就能解决,因此,老师们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掌握课本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将外延理解透彻。

“量身定制课程”就成了广州五中的一大教学特色,每一个学生擅长的科目与薄弱的科目是不一样的,学校通过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解决了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裘志坚告诉南都记者,广州五中在课程服务上,要为学生们提供更适合他们的内容,比如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加一定的探究性学习内容。在管理上,会更加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让孩子懂得安排自己的生活,让他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要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五中学生走进海珠湿地参加研学活动。(资料图)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走进学生内心,了解孩子的需求,让教育成全人

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让他们有内动力去学习?广州五中巧妙地运用“同伴力量”促进学生成长。

让裘志坚印象深刻的是在2022年,因为疫情,学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学校采用了网格化管理,将学生分组并选出组长,老师管组长,组长管组员,组员之间也会互相督促。裘志坚说:“因为有了小组,学生们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状态不但会影响到个人,更会影响整个小组,从而更加努力学习。”

“走进学生的内心,尊重学生的想法,才能让学生更有动力地去学习。”裘志坚告诉南都记者,曾经有学生想走竞赛道路,但反馈平时作业太多了,他想专注于竞赛,不想花费时间在作业上,裘志坚同意了,免去了他的平时作业,让他专注于竞赛,最终,该同学在竞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还有一位学生数理化成绩很好,但分科时他却坚持选了历史,理由是“我数学好,我学文科有优势”,对于这个想法,裘志坚也支持,今年高考,该同学也不负所望,考出了全省排名前十的成绩。

“一把钥匙去开一把锁。”裘志坚表示,学校不是工厂,学校要不断地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更多的服务,让学生的每一种发展可能都受到尊重;每一种能力都能找到生长的土壤,让不同爱好、潜质的学生都能健康成长。“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学校未来管理的着力点在这里。”裘志坚如是说。

统筹:尹来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叶斯茗 实习生 罗佳雯

摄影:南都记者 蔡文茵(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