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以上的人大都听过这首歌:我站在海岸上,把祖国的台湾省遥望,日月潭碧波在心中荡漾,阿里山林涛在耳边震响,啊,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我们日日夜夜把你们挂在心上。这首歌名叫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创作于1972年,在七八十年代电台电视里是经常播放的。当时在许多场合,男女歌唱家们也是凝望着远方,深情地唱着这优美的旋律,把台下年少的我们听的心情激动,恨不得马上拿起枪,跨过海峡去解放那些在国民党残暴统治下的台湾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事实是,那时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我们认为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台湾人民,有多少愿意人民解放军打过去解放他们呢?不能说一个没有,至少当时那些随部队撤到台湾的一部分大陆籍国民党普通官兵可能有这种想法,因为他们想叶落归根,而台湾本地人就不好说了。

国民党1949年撤退到台湾时,给当地增加了200万人口,台湾本地人口约有600万,现在台湾人口2300万,外省人后代占13%。台湾1945年时已被日本统治五十多年,和大陆只有有限的经济往来,应该说那时的台湾本地人对日本比大陆更熟悉。国民党败退台湾,给当地带去许多专家学者技术人才,以及大量黄金白银等财产,加上美国的各种援助支持,为台湾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八十年代时候,正是台湾经济起飞的时代,作为亚洲四小龙之首的台湾,八十年代末经济总量达到了1530亿美元,相当于大陆的40%,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是大陆的20倍。许多国际性大企业如台积电,富士康都建立并迅速发展。而当时大陆文革刚结束,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探索阶段,商品供应不够丰富,人民生活水平与台湾相比差很多,当时随便一个台湾人到大陆就和欧美人差不太多,人们都要高看。那时台湾的普通货品在大陆成了稀罕物,大部分是走私到内地的,想买都不易买到。这种形势下,大陆虽然经济上要向台湾学习,要制定请台湾企业过来投资帮助内地经济发展的政策,政治上仍然要以国家统一为大前提,无论如何,统一的底线不能碰。而此时普通的台湾民众就不这么想了,既然两岸的政治制度经济水平差别这么大,统一对他们能带来什么好处呢,是不是独立更自由些?于是在八十年代,随着国民党调整政策解除党禁,台湾主张独立的民进党在1986年成立了。民进党成立后发展很快,其在政治经济上的主张得到许多台湾民众的支持,使台湾在国家和民族认同的统独观念上分为蓝绿两大阵营,民进党代表主张独立的绿营,在2000年与2016年两次取代国民党获得执政,蔡英文2020年连任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的二十年代,中国大陆经过四十多年的迅猛发展,综合实力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国。经济总量已是台湾的20倍,虽然目前人均GDP大陆比台湾低一些,但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相差不大,像北京地区人口,人均GDP与台湾基本持平。世界都看好中国的发展,中国大陆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按理说台湾人民应该顺应潮流,增加统一观念,重回中华大家庭以遂14亿囯人之心。但事实却正相反,2024年5月20日民进党选举再次获胜后,新的领导人赖清德发表了演说,也就是两岸互不隶属,大陆和台湾关系维持现状,实际上是变相的两国论。随后民进党当局委托有公信力的民调公司进行了关于统独的民意调查,共有1080份有效样本,结果显示,有75.1%的受访民众支持赖清德维持现状的政策,就是不统一,不独立。有37.9%的人选择永久维持现状,这一比例三十年前为9.8%,选择维持现状后独立与尽快独立的有30%,支持维持现状后统一和尽快统一的不到10%。有的人认为这份民调由于为民进党所发起值得怀疑,实际上台湾民调机构出于维护自身市场经济地位为了公信力一般不会有偏向,而且笔者从接触的普通台湾人反映来看,民调结果应该可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在大陆更加富强之际,台湾的离心力越来越大了呢,根据台湾主要政党政策主张及民众观念来看,造成这个局面并不源于经济方面,两岸政治制度选择不同是主要原因。

中国东部战区作出了反映,5月23号进行了"联合利剑2024A"的全面围台军事演习,陆海空及火箭军多军种参与持续两天,给台湾岛内造成很大影响。为什么不演习成真,顺势完成统一大业呢?因为战争会造成生命与财产的重大损失,不到万不得已时是不能用的,台湾毕竟没有宣布独立,和平统一不能说没有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怎么样,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也是联合国公认的,不论岛内民调结果如何,民众的倾向如何,统一将是必然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