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王彤旭)“这次我想放弃那些大店了,这些店铺虽然粉丝量多,但是‘捏捏’上新就立刻秒空,我一直在陪跑,根本抢不到。”七七(化名)说。

七七是一位“捏捏”爱好者,她口中所说的“捏捏”,是近段时间风靡年轻人的“解压”玩具。这些玩具的主要成分是硅胶,通过不同的模具制作成多种多样的款式,有些是宠物形状,有些是水果,还有些被做成糯米饭、三角饭团……因为好看又好玩,此类玩具受到众多年轻消费者喜爱,一时竟成爆火的热销品。

目前,市面上的“捏捏”大多是个人或小团队手作而成,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售卖,价格普遍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但在二手平台上,一些爆款“捏捏”甚至被炒出数千元的售价。

“这周(6月24日至6月30日)有60多家店铺要上新,我正在做记录这些店铺‘捏捏’款式和手感的统计表格。”七七对“捏捏”的售卖情况十分关注,开始对售卖“捏捏”的店铺进行研究,还进行了细致的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捏捏”爱好者向记者展示自己的“存货”。

像七七一样的年轻人为何热衷这款玩具?目前“捏捏”市场情况如何?经过观察,中国商报记者发现,“捏捏”的火热,除需求量大、上新靠抢外,还体现在热门店铺和热门款式上,有些“捏捏”在二手市场上的价格一路水涨船高,甚至翻了好几番。

不过,伴随着“捏捏”的火爆,网友对其是否包含有毒有害物质的讨论也一直未停,目前尚无定论。成为年轻人解压“新王”的“捏捏”,热度能持续多久也是未知数。

1、上架即售罄,高价难寻“捏捏”代拍

“‘捏捏’的价格是128元,代拍费为50元,算起来这个‘捏捏’的成本已经接近200元了。”自称“捏圈资深爱好者”的小酷(化名)告诉记者。

在“捏捏”的售卖方式方面,通常,“捏捏”店主先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新款“捏捏”的视频,后在微店App上架并定时开售。

“虽然代拍费很贵,但如果仅靠自己根本抢不到,几百单的库存开售即秒空,想要就只能再多花钱。”小酷说。

记者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看到,涉及“捏捏代拍”的商品为数颇多。

“一般情况下,大店放出即将开售新品的消息后,闲鱼上就能立刻找到专门针对这家店铺新品的代拍。根据店铺的火热程度,代拍费普遍在20元至50元不等。”小酷说。

“为确保能买到自己的心头好,大家都在找代拍。前几天我就找过一次代拍,但对方以‘店铺上新量太少,接到的代拍单已饱和’为由拒绝了我。”另一名“捏捏”爱好者羊姗姗告诉记者。

在抖音上,“捏捏”直播选款也十分火爆。以“捏捏”爱好者们公认的热门店铺“文清很壮”为例,记者多次进入其直播间看到,直播期间,网友许愿上架“捏捏”款式的消息持续刷屏,“捏捏”上架购物车后随即秒空。店主在直播时多次表示,某些款式的“捏捏”,目前总销量已过万。

与之前爆火的“史莱姆”和“慢回弹”不同,硅胶“捏捏”黏性较大,不适合徒手把玩,需装袋再捏。又因对PVC(聚氯乙烯)袋子是否有害健康普遍存疑,食品袋就成了“捏捏”爱好者的不二之选。“捏捏”的火热,也让食品袋生产厂家分到一杯羹。

记者在淘宝平台上看到,在多家售卖食品袋店铺的评论中,“捏捏”成了关键词。“食品袋生产厂家永远不知道食品袋被买来到底是要装什么的。”不少“捏捏”爱好者如此调侃。

2、二手价格离谱,比高端消费品涨价速度都快?

前段时间,一则“头铁人勇闯捏捏圈,入圈一周就上万了”的“捏捏”开箱视频在抖音上爆火。其中,仅4个“捏捏”价格就高达6000元。该买家表示,这些“捏捏”均在二手市场拍卖而来,所以价格不菲。在评论区,网友纷纷表示震惊和难以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视频平台上有关“捏捏”的视频备受网友喜爱。(图片截自短视频平台)

本是消耗品的“捏捏”,为何二手价格如此离谱?

羊姗姗告诉记者,做“捏捏”的材料包括硅胶胶水、模具、颜料等,制作过程是将胶水倒入模具,等待固化后脱模,再进行其他装饰。

“模具会随着制作次数的增加被撑得越来越大。”羊姗姗说,如果售出的“捏捏”有大有小,就会引来消费者不满。而且模具越大,消耗的胶水就越多。因此,店主每制作一批“捏捏”,就会换掉模具,下次再改做其他款式。“这意味着,很多款式的‘捏捏’就此成为‘孤品’,二手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对于羊姗姗而言,“捏捏”并非只是单纯的解压消耗品。

“硅胶‘捏捏’的手感很好,捏起来确实非常解压,但这只是我沉迷‘捏捏’的一个小原因,毕竟解压型玩具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对于女生来讲,本来就会喜欢各种可爱的小物件。‘捏捏’的款式都十分精致,且更新换代速度飞快。对于已‘绝版’的‘捏捏’,如果是特别精致好看的,我会忍不住高价买回来。”

入“捏圈”不足两个月的小美(化名)也高价收了不少“绝版捏捏”。

“我有两个大抽屉用来收纳‘捏捏’,一个抽屉放着平价的,日常用来解压不心疼;另一个抽屉放着高价收来的,不舍得捏,直接留作收藏。”小美说。

在调查过程中,中国商报记者发现,以某店铺原价105元的铜锣烧款式“捏捏”为例,此前其在二手市场上的报价已接近40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店铺原价105元的铜锣烧款式“捏捏”在二手市场上的报价已接近4000元。(图片截自网络)

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在很多“捏捏”爱好者的眼里,“捏捏”俨然成为“理财产品”。

“事实上,即便不捏不消耗,‘捏捏’的状态和手感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如出油和变硬。长期来看,高价收‘捏捏’非常不划算,也助长了二手市场无序定价的风气。”羊姗姗说。

记者观察到,目前,上述原价105元的铜锣烧款式“捏捏”二手报价已大减,但仍超过1000元。

3、一人即可开店,做“捏捏”有生意经吗?

记者了解到,“捏捏”的制作门槛很低:几瓶硅胶胶水、几个模具、一些颜料和小配饰,就能制作出可以售卖的“捏捏”。

曾短暂做过“捏捏”店主的羊姗姗,对于开店自有一番心得和感悟。

羊姗姗告诉记者,自己在今年1月入坑,最初的“捏捏”就是纯色再撒一点装饰物,做工很简单。短短几个月,市场上的“捏捏”就做得越来越精美,价格也水涨船高。几十元、上百元一个“捏捏”已经成为普遍情况。同时,很多小店主也摸索出了自己的风格,做大做强。

就在捏圈最热最火的4月,羊姗姗决定辞职在家专门做“捏捏”。

“一个模具几十元,硅胶胶水更便宜,剩下的就都是时间成本。如果能大批量制作并且卖出的话,利润必然很可观。”羊姗姗说。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羊姗姗很快便遇到了难题。“首先是胶水比例问题。硅胶胶水分A胶和B胶,不同的调配比例会导致手感的不同。经过1个月的反复试验,我做出的‘捏捏’总是手感不理想。接下来是模具的消耗。因为胶水调配的失误,导致不少模具上的残胶难以洗净,只能全部扔掉。最后仅做出了几个成品,便宜卖掉了。”

思前想后,羊姗姗决定重返职场。

“开店很难,大店粉丝量大,且都已有团队在共同运营,产量和手感均不在话下,一次上新就能赚个盆满钵满,这些都是我不具备的条件,好在我还没投入很多成本。”羊姗姗说。

不过,也有人成功将个人店铺经营了起来。虽不温不火,但也拥有了一小撮客户。相比之下,“捏捏”店主落落(化名)投入了更多成本购买制作材料,且向其他店主学习了胶水调配的比例。

“目前我的顾客数量依然很少,主要是现在捏圈太卷了。‘捏捏’确实给很多手作人提供了赚钱的机会,但短时间内大量手作人的涌入,已经让刚火起来不久的捏圈面临饱和。接下来,围绕‘捏捏’手感和款式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落落说,直到目前,小店依然未回本。

4、争议不断,“捏捏”是否有害健康?

今年4月,一家“捏捏”店主发帖称,因制作“捏捏”患上急性白血病,临时决定闭店,并随即销号。虽有不少网友质疑上述店主实为卖惨跑路,但自此对于硅胶“捏捏”本身以及包装“捏捏”的PVC袋子是否有毒有害的讨论从未停止。

目前,被售出的成品硅胶“捏捏”基本没有成分说明。记者发现,部分“捏捏”会在包装袋上贴出“食品级硅胶,禁止食用”的贴纸。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捏捏”由硅胶和固化剂调和而成,在等待胶水凝固时会释放甲醛和TVOC,制作多了会吸入大量有毒气体。

公开资料显示,TVOC是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有刺激性气味,而且有些化合物具有基因毒性。TVOC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自觉症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出现变态反应等。

“我在制作‘捏捏’的那个房间里待久了确实会胸闷气短,所以现在房间一直关着门,非必要不进入。在做‘捏捏’的时候,也一定要开窗通风,再戴上防毒面罩。A胶和B胶混合成型的时候可能会释放甲醛,所以我都是做好就出去,不会多待,直到需要脱模时再进去。”落落告诉记者。

在PVC袋子方面,公开资料显示,PVC即聚氯乙烯,曾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通用塑料,应用非常广泛。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聚氯乙烯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

因用PVC袋子封装会使“捏捏”手感更好,目前“捏捏”成品的“出厂”袋子普遍采用PVC材质。

对此,“捏捏”爱好者们正在展开“自救”:一方面,一部分店主开始弃用PVC袋子;另一方面,可热封的食品袋受到“捏捏”爱好者们的追捧。不过,依然有人难以舍弃PVC袋子的手感。

目前来看,硅胶“捏捏”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释放有害气体成为捏圈的普遍共识,但已成型的“捏捏”是否也存在有害物质、PVC材质的袋子在正常状态下是否有毒有害都是待解的问题。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提醒,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质量参差不齐的“捏捏”产品,尤其是“三无”产品,可能带来健康隐患,部分厂商可能为了追求利润而忽视材料安全。

“此外,过度商业化导致的情感消费陷阱,可能加剧非理性消费行为。因此,行业需要加强监管,提高产品质量。”洪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