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杨澜参观梁思成纪念馆,指着林徽因踩房梁的照片,忍不住问梁从诫:你母亲穿着旗袍,怎么敢爬上这么高的房梁?梁从诫顿时脸色大变,只用7个字冷冷回复杨澜。

杨澜脸色稍微有些尴尬,但很快又提起了别的话题,不让气氛冷下来。这件事被广泛传播后,人们评价道:“千百年后人们还记得林徽因,但杨澜是谁就不得而知了。”

梁从诫说了什么?让人们对杨澜的这句话反应这么大?

说到林徽因,一般会想到“才女”“建筑大师”“林家满门忠烈”这些词语,可见人们对她的敬仰之情。

事实上,林徽因确实是这样。1904年林徽因出生于杭州,因为家境好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甚至有机会和父亲到欧洲游历,认识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史学家乔治·威尔等社会名流。

这些见闻打开了她的眼界和思想,让她活泼自信,同时在伦敦读书时,受到房东建筑师的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

在这里她还认识了徐志摩,浪费的情诗一封接着一封,她也曾心动过,可是得知徐志摩身边还有个怀孕的妻子时,她马上就抽回了身。

没想到和风流文人有瓜葛,会惹来一身腥,不过她也因此对新诗感兴趣,创作了不少新诗。

1922年,回国后的林徽因经长辈介绍认识了梁思成,两人门当户对,共同语言也很多,很快就走到了一起。在林徽因的感染下,梁思成也爱上了建筑学,并在1924年一起到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才改读美术系,但她没有放弃建筑学,将其作为辅修课程。1928年毕业后的两人在温哥华结婚,而后回到国内到东北大学创建了建筑系,成为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她奔走于祖国各地考察古建筑,完成我国现代第一篇建筑理论论文《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又和梁思成一起编写了《平郊建筑杂录》,为燕京大学设计地质馆、燕京大学灰楼女大学生宿舍等。

全面战争爆发后,他们一家人也开始了流亡之路,但每到一个地方,她们都会考察当地的古建筑,绘制成图纸和文字资料,并且整理好保存。

1938年仅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就考察了昆明圆通寺、土主庙建水会馆等古建筑50多处古建筑。

1940年,他们一家人几经辗转搬到四川宜宾的李庄,林徽因的身体状况不好,但她始终没有要求任何特殊待遇,靠自己转车到达了李庄

在李庄的生活条件很差,吃饭都成了问题,林徽因的小病拖成大病,但即使是病痛折磨着,她仍然坚持和梁思成共同完成了《中国建筑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抗战胜利,他们一家人得以乘坐飞机回到北京,她也被清华大学聘请担任建筑系教授,并且承担了设计国徽的任务,兼任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

1953年,北京市计划拆除牌楼,林徽因夫妇极力反对,甚至与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发生激烈争吵,然而在权力面前,即使再有才华再专业的建筑师都是人微言轻,最终牌楼还是被拆掉了。

一年后林徽因肺病复发,又遭到了一些批判,使得她的病情加重,1955年她逝世于北京,享年51岁。

多年后我们才知道当初的林徽因夫妇是多么正确,因此在观看他们的照片时多是怀着敬仰之情,没有想其他的。

而杨澜在参观梁思成纪念馆时,看到林徽因夫妇考察古建筑时拍的照片,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便问身边的梁从诫:“你母亲穿着旗袍,爬上这么高的房梁方便吗?”

听到这话,梁从诫的脸色变得很不好,不带一丝温度地回答:“这个是梁家机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从诫没有直接回答,杨澜也察觉到自己有点冒犯了,于是赶忙又提起其他话题,幸好梁从诫没有深究,继续聊其他去了。

对于林徽因为什么会穿着旗袍爬上房梁,其实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人说是因为林徽因爱美穿着很时尚,出去考察也穿着旗袍,而爬上房梁查看建筑情况梁思成的体重可能不合适,因此林徽因爬了上去。

可能杨澜是以女性的角度来看,穿旗袍爬上去可能会走光,不过考察只有夫妇两人,不存在被别人看到的情况,而且其他照片里也有林徽因穿着裤子的照片,所以杨澜是多虑了。

不管怎么样,他们对我国建筑学付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值得我们永远崇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