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赵雪纯

通讯员 覃丽萍 周银平 汪文静 饶玲

夏日来袭,多种“夏季病”高发,夏季肠道疾病如何预防?虫咬皮炎如何解决?6月25日,极目新闻记者专访中部战区总医院皮肤科、消化科和烧伤整形科专家,为市民们安心过夏保驾护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心虫咬皮炎

夏天人们衣着减少,户外活动增加,加之天气湿热,昆虫活动变得猖獗,虫类接触的频率大大增加。虫咬皮炎患者也随之增加,且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就诊前并不知道自己身上的小红疹是由于虫咬引起的。中部战区总医院皮肤科陈小强主任介绍,虫咬皮炎是指蚊虫、螨虫、蜂蜜等昆虫叮咬皮肤或其分泌物刺激导致的过敏反应,且有些疹子可能不全是被虫咬的,蚊虫可能只叮咬了一下,但却把自己的唾液、体液注入皮肤中,而后激发了人体的过敏反应,且其伴随的皮肤瘙痒严重影响生活。

专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虫类叮咬,市民们应当注意:隐翅虫长得像蚂蚁,体内有强酸性毒液,被叮咬皮肤出现条状、片状水肿性红斑,红斑上会有密集丘疹、水疱或者脓疱,有刺痛感。如果隐翅虫落在身上勿用手拍,可弹走或用力吹走。被蠓虫叮咬后,皮肤有大量红斑且斑块面积大。如果红斑在一两个小时内症状没有消退,可以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用硫磺皂、肥皂水或炉甘石洗剂擦洗。被蜱虫叮咬后局部出现片状红斑,且蜱虫会长时间停留在皮肤上继续吸收血液。此时,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断蜱虫,将头部留在皮肤内。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虫(镊子尖尽量靠近皮肤,然后紧紧夹住蜱头部或靠近头部的地方,垂直向上缓慢用力,不要扭转或猛拉),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然后用碘酒或酒精局部消毒处理伤口,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陈小强提醒,预防虫咬性皮炎应注意个人环境卫生,做好除湿灭虫工作;外出时尽量避免去潮湿、植被茂盛处,做好头面、四肢防护;对症和抗过敏治疗,避免过度瘙抓,继发感染。如发现被虫叮咬应及时就医。

夏季消化道疾病高发

夏季,也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中部战区总医院消化科徐维田主任介绍,近期,因胃肠炎来医院就诊的患者人数逐步增加。这与夏季人们的不良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夏季潮湿闷热,食品很容易发霉变质,特别是隔夜食物,可滋生大量细菌。”徐主任提醒,若不慎食用变质食物,细菌和病菌进入胃肠道,很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有些患者舍不得冰箱里的剩菜剩饭,他建议不要“因小失大”。

徐主任表示,也有不少市民因贪凉而引发消化道疾病,夏季也要控制食用生冷食物。他指出,很多人在夏天冰箱里堆满了冰西瓜、冰镇饮料、雪糕冰棒等食品,如果无节制地食用,会对胃肠道造成不良刺激,加快胃黏膜收缩,胃缺血缺氧,影响胃肠蠕动,消化液分泌,易引起急性腹痛、胃肠功能失调,或慢性胃病和肠道疾病的发作。

夏季油焖大虾、烧烤、火锅等重口味菜肴深受市民们喜爱。专家提醒,过多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口腔、食道和胃的黏膜,容易引起消化道损伤。此外,上述食物含有大量重油和高脂肪,过量食用可能会诱发急性胰腺炎。夏天吃夜宵的同时,约上好友把酒言欢也是常事,若大量饮酒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肝脏损害,饮酒也需节制。

警惕热油烫伤误区

夏季被热油烫伤的患者也不少。如何避免被热油烫伤呢?如果被热油烫伤,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呢?

中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徐凯表示,市民们在夏季烹饪时,尽量远离热源,避免热油溅到皮肤上。水分与热油接触会产生剧烈的蒸汽,导致油溅。因此,在烹饪时应确保食材表面无水分。同时,应尽量使用深口锅,避免油溅出,且确保锅把手稳固。此外,不要将油加热至冒烟,以免引起火灾。热油时,可先放入一小块食材测试油温。也可以在烹饪时,可穿戴长袖衣物、围裙和手套等防护用品,降低被热油烫伤的风险。

一旦不幸被热油烫伤,应立即将烫伤部位从热源中移开,避免继续损伤。同时,应及时冷却烫伤部位,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烫伤部位,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疼痛。可以轻轻地清洗烫伤部位的污物,以避免感染。不要使用肥皂、酒精等刺激性物质。

若烫伤较严重,烫伤部位有水泡、破损等情况,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轻轻覆盖烫伤部位,防止细菌感染,并及时就医。

专家提醒,生活中的这些烫伤误区也应避免:

1、给创面涂抹牙膏、酱油、红药水等(不可取)。

牙膏无治疗作用,可能还会引起感染;酱油、红药水等有色溶剂会影响医生判断烫伤深浅程度。

2.自行随意刺破水疱(不可取)。

水泡可以起到保护创面的作用,小水泡不需要弄破,而大水泡则需要前往医院处理以避免感染。

3.月份较小的小宝宝烫伤部位浸泡过久(不可取)。

年龄较小的宝宝,不要浸泡太久,以免体温下降过度造成休克。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