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2月2日,毛主席在政治局会议上做出两个重要的人事调整——其一,是由华国锋担任国务院代总理;第二,则是由陈锡联取代因病休养的叶剑英,负责中央军委的工作。

后来证明,正是毛主席的这两项任命,让中国得以迈向新时代。当然,主持军委工作的陈锡联,也在其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可在当时,获得这项任命的陈锡联心情却非常复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6年初,中央面临极为复杂的局面,周总理刚去世不久,邓小平等人又由于各种因素无法工作。对于毛主席来说,身边能够信任并托付大任的人并不多。

华国锋是毛主席一手提拔,并放在身边培养多年的人,毛主席通过多年的考察,已经肯定他的能力,对于华国锋的安排,大部分人也并没有什么异议。

然而由谁来负责军委的工作,这确实是一个难处理的问题。

此前,叶剑英主持军委工作的时候,就承受巨大压力,毕竟成为掌握军队指挥权的要员,肯定会受到各方注意。在叶剑英之后,毛主席可以选择的对象并不多,还留在军委常委,有资格担此要职的,其实最佳人选就是陈锡联。

为何说将军队指挥权交给陈锡联,是最好的选择?这是因为在中央内,陈锡联的军事能力颇为出色,是立下过无数战功的开国名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权衡之后,评价道:“陈锡联从小参加革命,会打仗,带过兵团,带过炮兵,在国务院也有个职务,就让他管一下吧。”

1915年1月,陈锡联出生在湖北黄安高桥陡山彭家村,他年幼丧父,一大家子人生活十分困难,母亲无奈之下,只能让8岁的陈锡联到地主家里帮着放牛。然而在地主家里,年幼的陈锡联自然是众人欺负的对象,不但经常遭到毒打,还总是吃不上饭。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陈锡联再也无法忍受,后来他听说附近有游击队闹革命,他们专门为穷苦人做主。陈锡联就跑到附近,找到游击队的队长詹才芳,向他展示了自己身上众多的伤痕,表示想要加入游击队。

起初,詹才芳觉得陈锡联年纪太小,还是个孩子,不适合跟着他们一起战斗,就婉拒了他。陈锡联并没有放弃,他回家后等待时机,终于说服了詹才芳,成功加入了游击队。

自此,陈锡联开始了自己的革命之路,他年纪轻轻却很有胆略,在部队里面有勇有谋,被大家亲切称呼为“小钢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军之后,陈锡联多次在战场上遇险,他的一生中负伤无数,好几次险些丢掉性命。红军时期,有一次陈锡联的拇指受伤,由于战斗紧急,他只能草草包扎。

后来,伤口开始感染,受伤部位逐渐坏死。陈锡联果断做出选择,他连饮两碗白酒,挥刀斩下了坏掉的手指。后来,他还曾在战斗中耳部受伤,导致右耳残疾。

毋庸置疑,战争给他留下无数伤病,可陈锡联却从未退缩,反而不断在战斗中磨练自己,这让他逐渐成为了革命队伍里面的一员将星。

1937年10月,为配合国民党军在山西的战事,八路军129师决定开始对日军的侧后发起进攻,破坏敌人的攻势。当时担任385旅769团团长的陈锡联,就被安排到代县东部地区活动。

陈锡联率部沿着道路,在这一地区不断侦查,他敏锐察觉到日军在这一带调动频繁,应该是有重要的机场在这附近。随后,他根据对日军车辆运输方向等事情的判断,分析出日军的机场就位于阳明堡附近。

一天晚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细致侦查,陈锡联已经掌握机场的具体情况。他率部做好了准备,带着战士们突然对阳明堡机场发起了进攻,日军被打一个措手不及。

陈锡联事先已经做好布置,专门有部队去炸掉停留在机场上的日军飞机,日军对于机场的守卫并不严密,没想到八路军会突然找到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奈之下,日军只能仓促防御,最终陈锡联率部炸毁日军飞机24架,取得了一场大胜。此战过后,日军在山西一带的空军力量被严重削弱,陈锡联也因此一战成名。

在这之后,陈锡联又带着部队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逐渐成为129师的一员猛将。此后,陈锡联成为刘邓大军中一把利刃,无论是在抗日战场上,还是后来挺进大别山,陈锡联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淮海战役中,陈锡联也发挥过关键作用,正是他率领部队,成功拿下“宿县”这个战略要地,消灭大量国民党军队,彻底断了刘峙集团的后路,才让中野逐渐掌握了淮海战场的主动权。

后来,陈锡联跟随着中野大军南下,他们渡过长江一路打到了西南,解放了南方广大省份,陈锡联还率部攻克了国民党的“陪都”重庆,他因此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任重庆市长,并指挥了西南剿匪的战事,帮助刚刚解放的西南省份摆脱敌特的影响。

年少参军的陈锡联,终于实现了自己当年的梦想,他指挥着解放军回到了家乡,不但帮助了自己家乡的乡亲们,还解放了南方广大同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陈锡联投入到新工作中,很快调任解放军炮兵司令,并参与创建炮兵学校。陈锡联成为新中国炮兵部队的缔造者之一,他在这个位置上兢兢业业做了多年,取得过辉煌的成果。

然而他并没有就此止步,之后抓起了导弹部队的工作。

经过他们的不断努力,新中国的战略导弹有很大进展。显然,陈锡联作为领导核心在这个过程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多年的工作成绩,陈锡联逐渐引起中央的重视。

随着特殊时期的到来,许多人的命运都开始改变,陈锡联虽然为人刚正不阿,但被调入中央担任要职后,很多人一开始并不知道他对于局势的看法。

1975年,陈锡联带领中央代表团来到新疆的时候,他就与老战友杨勇见过面。

那时,担任乌鲁木齐军区司令的杨勇对在北京的一些事情不满,在与陈锡联见面之前,杨勇的夫人感到有些担心,她对杨勇说道:“老陈现在的地位变了,你和他讲话要注意分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勇听了后,觉得妻子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没想到在和陈锡联深谈后,杨勇彻底放心了,他回家之后,对妻子说道:“老陈没问题,脑子清醒着哩。”

实际上,陈锡联一直是胆大心细的人,来到中央任职后,他时刻保持着警惕,敏锐观察着周围的变化。而不管周边环境如何,在内心中,陈锡联始终没有改变过自己的想法,他一切都是以国家为重。

等到1976年,陈锡联接替叶帅主持军委工作后,他的地位再次有提升,对于局势也更加重要。但刚上任之后,就赶上唐山大地震,此次灾情震惊全国,中央迅速组织力量救灾,陈锡联牵头组成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

——当时他抽调各路部队赶赴灾区抢险救援,在这次赈灾中的表现,陈锡联得到许多人的认可。毛主席逝世后,中央的局势再次紧急起来,陈锡联这个位置则更加关键。

临危受命的陈锡联,也一直在表明自己的立场——比如亲自给叶剑英打电话,反复恳请他留在北京;在给毛主席守灵时,也主动跟好友李先念重申自己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华国锋牵头组成秘密小组,开始商讨结束动荡的大事,也邀请了陈锡联加入,自此陈锡联成为小组中的重要成员,他们多次召开秘密会议,只为确保计划能顺利实施。

当时华国锋与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吴德商议过后,决定找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吴忠帮忙。

而当吴德找到吴忠后,吴忠则明确表态:北京卫戍区部队有能力保卫首都的安全,同部队调动有严格规定,希望能解决向上级请示调动部队的问题。

得知吴忠的想法后,吴德立即向华国峰作出汇报,华国锋则要求吴德快去找陈锡进行沟通,取得调动北京卫戍区部队的权力。

此前,华国锋已经四次与陈锡联谈过,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华国锋早对陈锡联十分信任,他认可陈锡联的能力,在这个重要的时期,他也敢将这个重要事情交付给陈锡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德向陈锡联说明情况后,陈锡联后续立即向吴忠交代:北京卫戍区部队一切听从吴德指挥。就这样经过他们的磋商讨论,部队的调动问题得到解决,这也彻底宣告反革命势力的死刑。

之后,华国锋等人按照之前的计划开展行动,由于已经提前准备好了,行动的过程中非常顺利,反革命势力被彻底粉碎。

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过程中陈锡联一直很紧张,很长时间没休息好,想着要尽早得到消息。终于,他成功接到了华国锋的电话,当华国锋告诉他事情已经圆满结束,陈锡联这才彻底放心。

在粉碎反革命势力的过程中,陈锡联显然是很关键的存在,可在这之后,他却表现得非常谦虚,很快主动请求辞去在军委的职位,希望叶帅能够回来,重新主持军委的工作。

不过,华国锋、叶帅并没有答应,依旧继续让陈锡联负责军委的工作。而陈锡联也没有闲着,他很快就与李先念等人一起,到玉泉山看望邓小平,请这位老领导重新回来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完了这些事情后,陈锡联也有了隐退的想法,于是他在1980年2月,主动请求辞去了自己在中央的职务。他的请求得到中央的批准,自此陈锡联正式退出一线岗位,开始了自己的离休生活。

但晚年的陈锡联,依旧关注着国家大事,他的身体也十分硬朗——1999年6月10日,85岁的陈锡联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资料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