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跳“荷叶”认成语,抛骰子做口算,唱着歌谣背单词……你以为这是来到了游戏区?不,这是青岛部分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期末考试”闯关现场。本周起,青岛中小学生进入期末考试时间。小学一二年级继续落实“双减”政策,通过趣味闯关的形式进行期末无纸化测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期末考试,则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加聚集学生们的能力和素养;当学校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为孩子减负的同时,部分家长则按捺不住鸡娃的迫切心情,自备卷子,先在家给孩子举行“模拟考”。

小学

低年级闯关快乐气氛拉满

在立新小学,一年级老师们根据学科特点,精心制作道具,使考题变成了有趣的游戏,将学科素养融入到生动轻松的闯关之中。语文学科设立“荷叶跳跳台”“水球大作战”“仲夏虫儿飞”“冰淇淋城堡”四个关卡,从认读词语、查字典、字词句运用、诵读品味精彩课文、口语交际等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语文素养;数学学科设置“魔力骰子”“运气转盘”“水上划艇”“滑板冲浪”四个关卡,分别考查学生们的计算、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等能力;英语学科设置“I can read”“I can sing”环节,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基础,注重实践能力的评价,赋能多元成长。

“学校二年级无纸化闯关考查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个学科,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青岛立新小学教务主任解晶告诉记者,在“谁‘语’争锋”闯关环节,学生们默契合作迎接古诗挑战和课文表演;在“‘数’我最棒”闯关环节,学生在头脑风暴中锻炼对图形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英’勇无敌”闯关环节,通过对话交流、演唱歌谣等形式,考查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

市北实验初中小学部一二年级闯关活动,则让学生们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巩固、运用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科综合素养。

青岛立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闯关成功后获得了荣誉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岛立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闯关成功后获得了荣誉证书。

初中

考查灵活注重培养能力

“初中考试不是单纯考查学科知识,更偏重能力测试。”据青岛弘毅中学教务处主任许战强介绍,学校将于7月2日、3日进行期末考试,试卷着重引导学生掌握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理清知识脉络,做到举一反三。”

许战强建议,期末复习阶段,初中生应该课上要带着问题和目的有效听课,提前明确哪些知识点是清楚的、哪些是模糊的、哪些是不懂的,以此确定听课的重点,提高课堂效率。课后及时总结,归纳出知识框架,自觉完成巩固训练。

许战强还提醒,学生们应该正视“会做”和“得分”的差别,避免盲目自信,要学会将解题思路有效转化为得分步骤,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缜密地思考、完整地推理、精确地计算、认真地书写,只有做到这些,会做的题才算是能得分的题。”此外,还要让笔记本、习题本、错题本真正发挥作用,不断缩小复习的重点范围,提升注意力的聚焦效能,更有的放矢地备战期末考试。

“我们学校各个学科老师提前一个月制定了详尽的复习计划,确保每一个知识点都得到充分的回顾和巩固。”青岛二十一中教务处副主任王可欣告诉记者,随着期末考试临近,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期末冲刺措施,老师还根据每一名学生的情况,量身定制复习方案,帮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师生携手、家校同进,共度关键时刻。

家庭

家长热衷自备卷子“模拟考

“双减”政策落地之后,小学一二年级实行无纸化闯关,让孩子们无负担“考试”。结果,部分家长基于“看不到分数心里没底”“担心孩子到了三年级不适应常规考试”等原因,开始自购试卷,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考试。记者采访了解到,这种现象并非一二年级“个例”,即使是三至五年级的孩子已经恢复常规的期中、期末考试,但仍有一些家长热衷购买试卷,安排孩子在家“吃小灶”,刷题体验“模拟考”。

“我给你举个例子,有道英语题的正确答案是Will he go to school?孩子所有单词的拼写、语序都是正确的,但依然被扣分了,因为首字母没有大写、将问号写成了句号。这些问题老师早就提醒过,但孩子粗心记不住。做做卷子,看到我批改的红色叉号,才能‘刺激’她加深印象。”市民马女士的女儿在李沧区一所小学上三年级,她告诉记者,看书和做卷子这两种复习方式,对她女儿来说完全是两种效果。而家长栾女士则说,因为孩子基础知识不扎实,她想帮助孩子在家复习,但因为不了解重点知识无从下手,“买回卷子来,看看考查内容,就能大概知道哪些是考试重点了。”

市南区一所优质小学的资深班主任告诉记者,不建议家长们自购试卷给孩子,因为目前市面上的试卷良莠不齐,将质量不佳的试卷给孩子做练习反而可能产生误导作用。此外,盲目鸡娃也可能增加孩子和家长的焦虑。只要孩子能认真跟随老师的复习进度,是可以完成学习任务的。如果孩子确实学有余力、愿意额外做试卷,那么家长给备一点也是可以的。

来源 |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